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如作者本人所言,“《日蚀》《月蚀》《星蚀》三部曲,可以说是我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生活阅历的总汇”(李广兴《星蚀·后记》). 人的社会存在决定其意识的生成,李广兴青年时代在省城上大学,中年时代在西北一个小县城的宣传部做公务员,中年之后又在一家地级报社任社长等职,这种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在写小说时必然选择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这种生活模式也决定了他小说内容选材的“主流”倾向与时代精神.《日蚀》中处在“文革”时代的那一群个性特异的大学生,以及他们遇到的各式各样的老师,《月蚀》中在改革开放初始古城县围绕于志杰与何秀女离婚纠纷先后登场的各类男女人物,《星蚀》中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的年月以泾水日报社为中心延伸到泾水市各个社会角落和层面的许许多多的人物,大都表达着他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时代的现实意义,体现着他们所蓄积的“主流”走向. 李广兴的小说中,没有坐上一片蓆子就可飞翔的魔幻, 没有只囿于一己人生的琐屑局限,也没有仅限于人的本我层面的赤裸性描绘,有的是人物生存于其中的鲜明的时代背景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他小说中的各式人物的个性总是综合着自己社会关系的本质趋向, 所以他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活动在时代“主流”精神之内的“社会人”.尽管《日蚀》中有一个叫魏靖轩的大二学生,在同学们都宗教狂热般地投入到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潮流时,他却逍遥于个人的小欢乐之中,他也并没有泯灭将来参与社会活动的渴望,他自觉地认为“身体是一个人的本钱,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还是一个“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