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3对SD大鼠体外循环心功能的影响

来源 :心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肌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对大鼠体外循环(CPB)所致急性心功能下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体外循环组(CPB组)、外源性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治疗体外循环组(NAD+治疗组),每组10只(n=10)。麻醉复苏后1 h,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短轴缩短率(F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处死SD大鼠,取心肌组织,检测AMPK、p-AMPK和心肌细胞膜Glut-4的蛋白表达及SIRT3和AMPK的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CPB组在CPB后血糖升高(P<0.05),心功能下降(P<0.05),具体表现为LVIDs和LVIDd值升高(P<0.05)、FS和LVEF值下降(P<0.05),CPB后SD大鼠心肌的SIRT3活性下降(P<0.05),下游的AMPK磷酸化水平及AMPK活性下降以及心肌细胞膜Glut-4的蛋白表达下降(均P<0.05);预先采用外源性NAD+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P<0.05),提高CPB后SD大鼠心肌SIRT3的活性,促进心肌AMPK的磷酸化和该酶活性的升高(均P<0.05),并增加CPB大鼠心肌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P<0.05);与CPB组相比,NAD+治疗组心功能降低有所改善,表现为LVIDs和LVIDd值下降、FS和LVEF值升高(均P<0.05)。结论NAD+治疗可明显改善SD大鼠CPB后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3,进而增加下游AMPK的磷酸化和该酶活性,以及增加心肌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并促进CPB术后心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以及ATP的生成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专科医院新聘职工开展岗前培训工作进行实践探索,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岗前培训模式并运用于实践,从而提升专科医院新聘职工专业技能、医疗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方法 研究对象为安徽省肿瘤医院2014~2018年间新聘551名职工,利用集团化医院管理模式开展岗前培训展开研究。 结果 通过对我院新员工5年的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参加培训的477名职工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17.0软
从对成人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概括了四个特点,继而从外部和内部学习动机两个层面,剖析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社会根源.全面阐述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是一种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对禽业发展影响极大,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控措施对禽霍乱予以分
对"两课"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现状、应用方法、应用进程、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为"两课"教学走向现代化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形态也出现了向更高级推进的趋势,诸如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网络、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中间组织形态日益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治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