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ELISA法检测膀胱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angru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ELISA法检测53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非膀胱肿瘤和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64.15%(34/53)和7.69%(2/26),健康对照者7例均为阴性,膀胱肿瘤患者与正常人及非膀胱肿瘤患者的端粒酶活性分别相比,差别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但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结论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诊断膀胱肿瘤的无创性检测方法,但不能预测膀胱肿瘤的临床分
其他文献
为了评估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或肾切除术的单侧局限性Wilms瘤患儿的存活率和原位复发率,作者对196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由同一位外科医师实施手术治疗的70例肾肿瘤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Wilms瘤患者64例,其中局限性非间变性Wilms瘤52例。肿瘤分级Ⅰ级27例,Ⅱ级23例,Ⅲ级2例。
目的 评价根治术前化疗-栓塞对肾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4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两组:根治术前化疗-栓塞组22例(A组);单纯根治术组20
摘 要:城市的人工湿地在我国城市变迁中承担着环境与生态维护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民对城市功能要求的提高,原有建成并长期使用的城市人工湿地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研究基于此背景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核心区域的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的创新改造方法,提出了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设施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新功能,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造方案和构想,为我国人工湿地未来的研究内容提供
新入职青年教师已成为许多高校教学的生力军,由于其教学经验欠缺和专业化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专业课教学质量不高。本文针对新入职教师的基本现状,以讲授“发酵工程实验课”的切身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TRAP-ELISA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测定58例TCCB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和PCNA表
从建筑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角度出发,探讨了住区建设的绿色生态意识,以国外生态建筑实例为理论依据,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区的开发与建设在中国的重要性。
跟据目前国家重大专项重点项目“TD-LTE规模技术试验”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线索,对TD—LTE技术的演进路线、技术优势进行了分析;重点对TD—LTE整个产业链的发展现状进行的归纳和总
作为一种了解胎儿-胎盘循环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一种简便、有效、可重复、无创伤的检测方法,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能够帮助及时正确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预测胎儿预后,特别是对高危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