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艺山水画作品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霁月风光,白云物象。
  青年画家周红艺多少年来封屋励志,手摹心追,以格物致知的精神,直溯宋人书画,每每九朽一罢,不倦不弃,而独有心得,画稿渐多,艺境亦丰,笔挥墨染,意象自成。而知性遂高,意趣既浓。所作大山,磅礴起伏,流动翻飞,高岳云起,沧海壑归。周红艺对于北派山水的李成、范宽诸先贤的图式感染,理解愈深,韵律渐识,自是: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周红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以后,在西北工业大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独特的学术环境和工作方式,养成了勤勉自律,好学不倦的良好习惯。然而,周红艺既为人师,便勤于教学,身体力行,常常是领学生下乡写生,一方面教学,一方面体验,于是游走江河之间,在所遇名山大川中,升华着个人心境。渐渐地所见丰满,所竞勤勉,目喜山水,意好高古。其山水作品亦渐渐呈现出豪迈大气、欣然自得的意境。这种将大山大水演化为个人心境的机缘,也使观者在云气与山溪之中倘徉,在危石与古亭之间流连。画中常常见高士观云,渔父泛舟,其草木葱荣中层林铺陈,水伴云动,山随路转,在浓淡干湿中展示出一点一划的笔墨精妙。于是神与古游,意趋前贤。然而红艺崇古而不拟古,也演绎出许多生活的新意,表达着画家的心声。因而红艺的绘画,不再是闲山剩水的荒冷景象,而充满着生机勃勃的天籁之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有我之境也,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是为绝论。中国文化讲“大智若愚”的一种精神思想,大智具有无形无色无声无踪的特征,如万斛泉源、随时涌出。因此画家的才能除了表现在山水的创作过程中,也更多地表现在处世识人,调察事物的能力上,征尘万里,读书万卷,所谓“功夫在诗外”,更是一种人生的积极修养。
  因此,对于一个中国山水画家来说,其作品的经典往往是通过“造境”来体现出的。这种山水风格的特征,更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展示。画家在自己的山水世界中,寻找着一种心灵的寄托,而不是机械照搬生活的原型素材。千万里的追寻,正是创造出适应于自我的题材与手法,以及渐积渐深的审美趣味。因而山水画的“造境”便是在写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作规律,它充分体现了经典的意义,并于诗、书、画、印等方面的努力,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山水绘画的造境正是个人生命的沿伸,通过实境、妙境、神境、禅境、空境、虚境,将境与界的联用,拓展着山水的地域概念,在不屈不挠的创作中,反映出鲜活的生命观念和深邃的宇宙意识。“古道西风瘦马,杏花春雨江南”,正是一种艺术的造景,是把许多不同的景致罗织到一起,形成一种新颖独特的诗意,这种境界是独立的,是造境产生的新画境。
  周红艺在假日里多寻幽探胜,吟咏唱和,秦岭大山的苍茫,给予画家无穷的启迪。以其在山水的实境中寻找着意象对应,表现着易老庄禅的学术精神。周红艺的勤奋努力,不断地获得中国山水意识的觉悟,并渐渐演变成个人山水画的表达方式。因而,周红艺的山水作品,能够在变化中求法度,以气致意;在布局中求庄严,以意御笔。其刻苦奋进,力追古贤,一方面有着“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聚,独应无人之野”(宗炳语)的对应,也有“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王微语)的张扬,而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刘勰语)的感悟中,便演绎为山水文化赋予人类生命的永久关怀。
  周红艺平素喜好书法,旁及印章,多做艺术形式的探索。先是以宋代书法大家苏、黄、米、蔡人手,并上溯对二王书法反复研究,吸收其中的诸多精华,细心领悟,手摩心追,并结合着隶书、行书、篆书的一些笔意特点,重视行草的盘错、疏密、枯淡,因此,婉转而不柔媚,奔放而不粗疏。在阅读和领悟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心存高迈,独得天机,用点划之法得其笔韵,以奔放之意得其趣味。并将其心得演绎到山水之间,获得积极的艺术营养补充。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宋人的书画对周红艺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山水绘画中,寻找着生命意义的传达,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书写的抒怀中,收获着不同层次的精神硕果。好雨适时,来日方长。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湘南五校”教育共同体“会诊”课为案例,提出了共同体成员应集思广益,在教海里奋然前行,并对案例进行了反思,阐述了共同体“会诊”课堂的优点。  关键词: 共同体“会诊”课 案例 反思    教研活动是教师的工作常态。作为一名教师,从教十六年来,我记不清楚参加过多少次教研活动了,因为这些活动都已经融入了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但是,参加“湘南五校”教育共同体会诊课的经历,我每一次都
摘要: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以其特有的认同、整合、劝导等价值功能,构筑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强堡垒,成为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 信仰 信仰建设    信仰之所以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
摘 要: 18世纪和19世纪的作曲家们对交响乐的内容、形式、乐队编制和标题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交响乐的部分革新。  关键词: 交响乐 变革与创新 三个方面    交响音乐起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与“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交响乐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包括了声乐和器乐。到了巴洛克音乐初
摘 要: 本文作者以《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列举了数位研究者对此句的释意,并加以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    一部《论语》,前人早已奉为经典,批解评注,汗牛充栋。今天,随着儒学渐呈复兴之势,特别是藉着所谓“学术平民化”的风气,《论语》又风靡一时,“心得”、“新解”、“正解”层出不穷,似乎定要把这两千多年前一帮落魄文人的
摘 要: 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大学生就业态度和需求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问卷调查 结果分析 建议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认真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法虽具有灵活性,但教学内容不能随意化,它应体现语文这一学科的本色:教学中要体现语文的本色本香,要关注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要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这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创生,才是教无定法,但有章可循。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内容的规定性    《课程标准》“目标”部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想
摘 要: 平面广告设计是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实用型广告设计艺术人才为主。教师可采用集体创作模式、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实验教学改革目的。  关键词: 平面广告设计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动手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平面广告设计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会对此类人员的需求也很大。值
摘 要: 在艺术设计中,色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设计必定要用适当的色彩来表现。这样的设计才足以冲击和影响受众心理以达到诉求目的。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色彩 心理    生活,因为人们对外部斑斓色彩的感知而变得绚烂多姿。人们感知到不同的色彩在内心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一、各异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色彩使人产生心理效应源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
摘 要: 乡村传统建筑是人类的昨天,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近些年来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和自然灾害的日趋频繁,拆建损毁情况严重,部分乡村传统建筑及其环境受到破坏,为此我们应尽所能保护它,使之延续下去。  关键词: 新农村语境 乡村传统建筑 传承保护模式    一、乡村传统建筑保护的意义  乡村传统建筑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根基,历史悠久,文化底
摘 要: 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实现交际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从英语教学改革入手,提出了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避免语用失误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方法,以期给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 语用能力 语用失误 加强途径    一、语用能力  Leech[1]认为语用语言能力与社交语用能力构成语用能力。在Chomsky看来,语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