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图形在直线上翻滚边程中和点相关的一类路径(位置)问题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hao00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常出现图形在直线上翻滚与点相关的中考题,或求翻滚过程中某点经过的路径,或求翻滚结束时某点的位置.这类试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想像力,对翻滚过程进行合理的分解,转化成若干个扇形,并利用旋转的有关性质进行计算.由于此类问题灵活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甚至有的无从下手,特别是初学者尤为明显.本文以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矩形、菱形、扇形在直线上翻滚为例进行归类分析,探索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帮助学生在运动变化中把握其不变的本质属性.
其他文献
说明:本卷共12题,每题10分,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1. 已知一数列的前3项依次为2,4,16.根据你的观察,请写出数列的第4项,并写出你的判断理由(至少要写出三种可能的结果).  2.观察下列式子:  1×3×5×7+16=112,  2×4×6×8+16=202,  3×5×7×9+16=312,  ……  (1)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写出接下来的一个等式: ;  (2)你能用含自
目标是数学课程体系建构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为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是数学课程建构之基,也是数学课程实施之本.因此对数学课程目标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数学课程目标方面的预设及价值问题、建构及结构特征问题、管理及调适问题做一分析与思考,以求为科学合理的建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提供点滴参考.  1 数学课程目标的预设及价值取向  数学课程建构中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目标的定位,
<正>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两个课程目标,自然就应当成为数学教学的重心.我们不仅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过程加以有效帮助,还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湖南的符云锦老师在其博客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除法问题:  给定一个整数α,若存在一个正整数λ,使得α÷λ=β,β是整数α去掉最高位的数字而得到的整数,则这样的整数α有多少个?  符老师找到了几个例子,125÷5=25,25÷5=5,15÷3=5,36÷6=6,45÷9=5,48÷6=8,120÷6=20,…  笔者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认真研究一番后,完满地解决了该问题,现不揣冒昧,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 问题的提出rn教育家叶澜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可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对“生成”还普遍存在着误区:一种是“去生成
1 “熟题效应”问题的提出    作业或考试之后经常会发生出人意料的结果,那些被认为很有把握的“熟题”经常会出错,有时得分率很低,有人把这种失误归结为“不细心”、“马虎”、“太紧张”等,其实这并非由于这些原因而表现出来的偶然现象,而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熟题效应”在暗中支配,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解答数学题时遇到了“熟题”,跳不出原题的框框,摆不脱思维的定势,对题中变化的“条件”视
点评 新课改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的课堂,应是体现学生个性的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决不能限制,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
分析 对于上述结论,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探索出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予以证明。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大多是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作各种几何变换、作图及几何中的不等量关系来求解的,下面举例说明。
将一条已知线段n等分,一般是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采用推动三角板的办法完成的,如果不采用推动三角板还有没有其他等分线段的方法呢?下面仅以n=5的情形为例,介绍几种新作法,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