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判决不再生效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y85633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03年一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瑞士诺华公司的一位资深负责人找到坐落在北京西城二龙路的中华慈善总会,找到范宝俊会长,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这位全中国最大慈善组织的领导者商谈一项重要的事情。
  许多人可能都知道,诺华公司是全球医药保健领域居领先位置的跨国集团。他们通过创新、研发、生产和销售疗效显著的药物,致力于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诺华,企业公民和社会责任是重中之重。他们说:“我们承诺的基石是积极参与我们有能力做奉献的活动,为最需要的领域提供帮助,建立并实施一套透明的企业道德准则和政策。”
  以魏思乐博士(Dr.Danil Vasella)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诺华公司在发现、研制了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肿瘤有特殊疗效的突破性药物格列卫以后,下决心设立一个全球性的患者援助项目。近年来,他们与各国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医生合作,确定患者的需要,在75个国家为一万余名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了格列卫。就在2003年这一年,他们决定在中国也同时开展这项援助项目,并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在到中华慈善总会之前,诺华公司曾联络了另外一个大的全国性的公益组织,希望与之合作,共同在中国实施格列卫援助项目。商谈中,双方在执行这个项目的行政经费比例上发生了一些分歧。诺华认为行政经费过高会减少用在患者身上的经费,所以没有接受对方提出的行政经费的比例要求,放弃了和这个组织的合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后,他们又找到了中华慈善总会。
  诺华公司这位负责人面对范宝俊会长,又不安地谈起了格列卫项目的行政经费问题。
  范宝俊会长在地方和全国的民政战线上工作了近30年,对普通百姓,特别是处在困难之中的百姓有着特别深入的了解。2002年2月,他当选为中华慈善总会会长以后,走访了全国许多地区的慈善组织,看望了数不清的困难群众。在实施各项慈善项目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到因病导致贫困的困难群众的情况,也深知普通百姓、特别是困难的患病者看不起病,有的甚至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药费、治疗费而眼睁睁死去的严酷现实。他同时也了解了热心慈善事业的瑞士诺华公司,了解贵重的“格列卫”对于那些可能因为无情的病魔而失去生命的贫困患者是多么需要。范宝俊会长微笑着,毫不迟疑地对诺华公司的负责人说:“关于这个项目的行政经费,你们不必担心。你们能提供多少就是多少。不管多少,我们也要把这个项目搞好。我想了,就是没有项目经费,我们自己筹集经费也要把这个项目做下来。因为我们许多的贫困的患者太需要这样的援助了。”
  尽管诺华的负责人事先已经听说了有关中华慈善总会的许多美谈,可还是没有料到代表着这个慈善组织的范会长竟有这样无比宽阔的胸怀。会长的表达是那样肯定、那样豁达、那样充满人间的真情。他激动地紧紧握范会长的双手,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合作,就要开始了。
  2003年7月,范宝俊会长与诺华公司的代表在中华慈善总会签定了合作协定。
  2003年9月15日,在北京成立了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办公室,开通了援助热线。这个项目正式启动。
  事实上,项目的成功运作过程中,诺华公司提供的行政经费始终是有保证的。
  
  二
  
  2005年11月末的一天,我在北京遇到了辽宁省慈善总会的秘书长赵是兵。交谈中,这位能干、热情、情感丰富的女性情不自禁地就谈到了中华慈善总会的“格列卫”项目。她谈到了辽宁乡村一个曾经被癌症病魔宣判死刑的贫困妇女,一个支撑着自己难以支撑的身体,眼瞅着死亡向自己一步步逼近的女人,现在居然已经能够高高兴兴地下地干活了。这都是因为中华慈善总会—诺华公司“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的成功实施。
  赵是兵也是个“老慈善”了,她做的慈善工作、经历人间苦辣酸甜的各种事情不可谓不多,可谈起这件事情,却还是异常激动。
  其实,在和赵是兵谈到“格列卫”项目之前,我早已多次听安徽慈善会副会长陈义明谈起他们那里许多曾经被宣判“死刑”的贫困的癌症患者,他向我说起这些不幸的人是怎样在“格列卫”项目中重获新生的。陈会长说,他们每一个的人生都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畅销书。我听他说,真想仔细读读这些书啊!我想,我们大家都会百看不厌的。
  这样的书我已经开始读了。2005年10月末,我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曾见到来自大连一位叫王辉的人,他同样也是一个格列卫项目的受益者。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笑容,也体味到这笑容里那灿烂的不同寻常的新生命的曙光。那一天我还看到他和他的未婚妻在一起,我为他们与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和诺华公司董事长魏思乐博士拍照了合影像。这之后不久,我又在北京的中华慈善大会上看到他,听到了他在大会上的发言。那时,我感受到了他身上、心里的幸福感。发现他的这种幸福感很快就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
  王辉是一个不幸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967年出生在大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父亲退休在家,老人年轻时身体就不好,患有矽肺病和小肠疝气。母亲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但身体健康、贤惠、能干,把简朴的家庭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王辉患病前是一名远洋船员,经常往返于中日韩三国的港口。他努力工作着,希望着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使年迈的父母生活得更加幸福。2002年夏天,王辉所在的公司安排他下船进修。就在那一段时间里,他每天都有高烧的感觉。开始他以为是伤风感冒,不在乎,吃几粒退烧药接着工作。没有多久,他感觉到自己肚子里好像长了一个包,总也不见消退,已经很难再坚持工作了。他年迈的父亲坚持让他去医院检查。医检结果如晴天霹雳:被称为死亡之症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经深深侵害了他的身体。他顿时绝望了,心想:我完了,彻底完了……
  医院让他即刻住院治疗,他却拖着比石头还要沉重的双腿回家了。他知道这种病是很难治好的,就是医治也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他清楚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不想因为自己治病而使年老的父母背上沉重的债务。他就默默地在家里休息,有时,也幻想着奇迹发生。可无情的病痛不断恶化,没有多久他就起不来床了。父母不能失去儿子呀!老人逼着儿子住进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得出结论:这个病人最多只能活3个月。无情的结论并没有使父母绝望,两位老人不但倾全家之所有,而且东借西借地为儿子治病。
  王辉开始患病时,血小板就非常高,所以必须接受大剂量的化疗,另外加注射干扰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生也和王辉提起服用“格列卫”的问题。王辉听说过“格列卫”对治疗他的病很有效,可他也知道这种由瑞士进口的高疗效的药品是非常昂贵的。每个月的药费要2万6千元,全年的治疗费差不多要30万元。这样高的医药费对于他这样的家庭是根本无法想象的,所以只能接受大剂量的化疗和干扰素注射。后来,干扰素对治疗他的病已经基本不起作用了,只要注射马上就发烧。此时,他的血小板疯狂地上升,只好继续接受更大剂量的化疗。化疗产生的副作用使王辉浑身异常疼痛,真是生不如死。这一段时间里,王辉的父母一直陪伴在儿子的身边,每天在病床前轮流为他按摩,试图减轻他的痛苦。王辉无力地看着父母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看着母亲几乎哭瞎了的眼睛和父亲颤抖的双手,心如刀绞。他心里很明白,自他患病不再工作以后,全家的生活仅靠父亲一人每月600元的退休金维持。为给他治病父母亲四处借钱。这时王辉实在不想再拖累父母,决定放弃治疗,结束自己不会再有曙光的生命。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大连市慈善总会为他带来了令他们一家兴奋不已的消息:中华慈善总会与诺华公司在全中国实施了“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家庭贫困的患者,免费提供格列卫。开始,王辉以为自己是在做梦,甚至怀疑是否真有这样的好事。就在他的血小板升高到197万,医院再一次向他下达病危通知书的时候,慈善会为他争取的由诺华公司提供的免费的格列卫药物批下来了。王辉说,他激动地怀着很虔诚的心情把这宝贵的药丸吃下去,觉得自己的血液里似乎涌动起一股神奇的力量。通过服用格列卫再结合化疗,王辉的血小板渐渐降下来了,各项指标也达到了正常。2005年春节前,王辉出院了,在家里度过了一个在新生命曙光笼罩下的幸福、愉快的春节。在那以后,王辉一直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检查、合理用药,病情越来越稳定。到2005年11月份,王辉服用格列卫药物已经22个月。这期间,他再也没有住院,各项化验指标均显示正常。
  这时的王辉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他说自己在经历了死亡的威胁和新生的喜悦之后,深深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他深切感到是全社会、全世界的爱心使自己重新拥有了生命。他深深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和父母对自己能舍弃一切的关怀与爱;深深感激瑞士诺华公司的领导和员工,他把这些来自异国他乡的好心人看作是自己的再生父母;深深感激中华慈善总会与大连慈善会的领导和同志们。他说如果不是我国慈善组织与诺华公司的有效合作,诺华也不会知道还有他王辉这样一个病人。
  王辉在没有国界的爱中获得了新生,他也把自己的爱奉献给社会。如今的王辉已经是大连慈善总会的一名义工了,积极为他人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奉献,还常常向一些重病患者介绍自己重获新生的经历,帮助这些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
  在中华慈善总会—诺华公司“格列卫患者援助”的项目中,像有王辉这样经历的人无疑还很多。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到浙江参加了省慈善总会第2次会员代表大会,省慈善总会领导在总结工作时就特别高兴地提到,近两年来,浙江有50余名贫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在“格列卫”慈善项目中重获新生。
  当然了,浙江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正像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在200年10月指出的那样,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慈善组织的一个重要援助项目,自2003年9月项目启动以来,得到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慈善会通力协助,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共同开展这项工作。同时,项目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78个项目医疗中心,聘请了124名注册医生为申请项目援助的患者服务。两年的时间里,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已向近800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提供了总价值5亿多元人民币的免费药品援助。
  这800人,都是曾经被无情的病魔宣告“死刑”的人,可他们全在有情的慈善救助项目中沐浴了新生命的曙光。“死刑”判决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生效。
  
  三
  
  提起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范会长说:“最大的善莫过于无偿地传播知识,拯救生命。正是由于全国各地慈善组织的通力合作,使诺华公司的慷慨援助得到了最好的落实。使数百身患绝症的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中华慈善总会和瑞士诺华公司合作的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旨在让中国所有符合援助条件的、应该受益于格列卫、但无能力支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及时得到格列卫的治疗。
  中华慈善总会以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稳步扩大的计划为原则。首批的援助对象是中国最贫困的10%的人口,即中国城镇低保和农村特困人群中的患者。
  在北京成立的格列卫援助项目管理办公室,作为这个项目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在中国的整体运作和协调。两年来,中华慈善总会项目部的同志在这个办公室与捐赠方诺华公司一直进行着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他们严格根据中华慈善总会与诺华公司的捐赠合同执行、管理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负责经济评估。他们密切联系全国各地的慈善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特别注意弘扬捐赠方诺华公司是捐赠宗旨。他们与各地慈善组织的相关同志一道对捐赠药品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对项目注册医疗中心、医生和项目的运行进行明确的监督、指导;对受助病人提供相关的热情、周到的服务。
  在这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124名注册医生都乐于奉献,对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其间的医学评估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是各地慈善组织介绍贫困病人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患者项目管理办公室热线进行咨询,属于这个方面的将被推荐到注册医疗中心就诊,进入医学评估程序。然后,注册医生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评估患者是否符合格列卫药品适应症,并给符合适应症的申请人出具“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医学评估确认书”。在申请程序中,还包括经济评估和经济评估之后出具经济评估确认书。医学评估确认书和经济评估确认书完成后,由MAX基金会最终审批,而后进入发药程序。医疗中心将接受药品,向患者发放。
  中华慈善总会请诺华公司对上述流程过程进行监控,以确保捐赠者意愿的圆满完成。
  
  四
  
  这些天,我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诺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的著作——《神奇的抗癌药丸》。我常常会打开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当我读第一行字的时候,我就被其中特别真挚的情感和真实动人的故事吸引了。
  1994年4月,当第一份临床实验的报告出现在魏思乐博士的办公桌上时,这位诺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直觉地认为,医学史的一个重要篇章即将重新改写。该实验报告显示,先前由他率领研发的一颗橘色药丸——格列卫在对抗某一种致命的白血病上果真发挥了神奇般的药效。
  《神奇的抗癌药丸》是第一次对格列卫药物研制过程的权威报道。在这本书中,我们随着跳跃着的文字,了解了科学家、诺华集团的经营主管和接受格列卫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如何走过了一段非比寻常的路程。通过患者的恐惧与希望,看到这项革命性药物的问世,怎样改变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
  大家都知道,恶性肿瘤对于人类健康来说有多么可怕。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达700万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90万新增癌症患者,并且有130万人因癌症死亡。
  医学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科学研究可以来源于科学工作者的好奇心,但是医学科学工作者必须最终面向病人,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这种为了病人,也依靠病人的精神,贯穿于《神奇的抗癌药丸》全书始终,使人感动,也使人深受教育。
  2005年10月,诺华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魏思乐博士与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亲切会面,热烈交谈。交谈中,范会长代表中华慈善总会对魏思乐博士的著作《神奇的抗癌药丸》中文版正式发行表示热烈祝贺。他赞扬说:“格列卫药品的研制成功,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诺华公司为全球人民做出的杰出贡献。” 魏思乐博士高度评价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工作,恳切地表示:“中华慈善总会业已成为开展国际慈善活动、造福中国人民的重要桥梁。”
  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帮助贫困患者,在此之前双方已经协商决定,从2005年 9月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援助项目的扩大计划,计划将新增近千名患者受益这一援助项目。双方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应该受益于格列卫药品,但无医疗保障和无经济支付能力的患者免费获得格列卫。
  这无疑是一个宏伟的、意义重大而深远的计划。人们都不怀疑,这个慈善计划的完美实现。
其他文献
10月7日,演员在苏州留园为游客表演实景版昆曲《牡丹亭》  在最好的年纪,来到最美的城市,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袁宏道,明朝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考中进士三年后,被派往苏州担任吴县县令。  在苏州,他一边料理政务,一边广交朋友,一边踏勘园林山水,一边体察风俗民情。友情  袁宏道来到苏州,是明朝万历二十三年的春天,这一年,他27岁。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驶近苏州,只见河畔柳枝嫩绿,好似女子新梳的
端午节大阳沟社区志愿者给老人包粽子  “年轻时做志愿存时间,年迈时兑换养老服务”,你愿意吗?在江苏省南京市,这样的设想正在试行。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南京60岁以上老人已超20%。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破解养老服务主体不足难题,南京出台方案,从市一级层面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截至2020年7月7日,“时间银行”已覆盖南京全市12个区,志愿者申请人数15309
慈善,小至一饭一衣,可解人之饥寒,大至治国平天下。2006年孟加拉国慈善家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及其创建的格莱珉银行(Gameen Bank,意译为“乡村银行”)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个奖是表彰尤努斯和格莱珉银行“自下层为建立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诺贝尔委员也指出,只有人口中的多数找到摆脱贫穷的手段,才能实现持久和平。而格莱珉银行的小额贷款是这样一种手段,从下层发展,也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过生日的小患者和医生一起吹蜡烛( 刘颖/摄)  新年伊始,上海市同仁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助理、普外科主治医师姚乐的朋友圈被一条好消息刷屏:上海市于2020年12月30日率先发布了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医护人员权益的省级政府规章——《上海市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章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从职业权益保障、执业环境保障、到涉医失信行为的信用惩
2008年的中国慈善,可谓有喜有忧,喜的是由抗震救灾唤起的民众慈善意识的觉醒:在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伟大斗争中,慈善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提供了宝贵支持,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1月底,我国社会捐赠达到了1000亿元,其中汶川地震近600亿元,其资金规模和捐赠参与程度都达到了历史之最;忧的是,2009年的中国慈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中国正在经历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升级转型等一系列变化,在此过程中,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常常矛盾凸显。如何通过遗产活化,发挥其对城市发展的能动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物质遗产还是非物质遗产。在活化过程中都要“深入浅出”地讲故事。要深入发掘遗产的历史价值。历史有很多令人震撼的未知,这正是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和魅力所在。与此同时,有深度并不意味着晦涩。现在遗产活化利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呆板严肃,无法深入人
几天前,又一批流落深圳街头的无业人员受到深圳市宝安区救助站的“垂青”,这些有工作意愿的流浪者经过区救助站的“考察”,宝安区人才市场将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婆家”。救助站负责人说,解决求助者的吃住问题,买票送其返回家乡,体现了人道主义救助原则。而帮助他们找到工作,让其具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则可以从根本上实现救助目的。不过,为他们找工作的确非常难。(10月10日《人民日报》第10版)  其实,根据《城市
位于广州科学城的人才公寓(李剑锋/摄)  近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黄埔长洲岛创办举世知名的中国“将帅摇篮”黄埔军校,“到黄埔去”是那个时代有志青年中的流行语。  如今,到求贤若渴的制造业大区黄埔去,迎接你的,则是一整套全国首创的“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目标是“让天下英才第一站到黄埔,最后一站离不开黄埔”。  广州开发区人才教育工作集团(以下简称“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丛立告诉本
一片树叶落在杭州西湖断桥景区被雨水打湿的地面上     当青年男女在朋友圈里争相晒过“今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后,天气便逐渐开始从酷热难当变得清爽宜人。  时节已是白露,清晨起床推开窗户,扑面的晨风已不再像往日那般热情,明显有了凉意。秋天,真的来了。多彩之秋  秋是四季中内涵较为丰富的季节,不仅让人气定神闲,还给人带来丰富的色彩和心灵上的快慰。女作家张爱玲的“阳光明媚,微风不燥,月岁静好”,是对秋季
各位理事:  我受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中华慈善总会2009年以来发展团体会员、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发展中华慈善总会团体会员的情况   2009年中华慈善总会共发展团体会员24个。这些团体会员是:市级慈善组织6个,包括乌兰浩特市、阜新市、遂宁市、资阳市、安阳市、漯河市;县级慈善组织12个,包括沈阳大东区、临汾市尧都区、常州市武进区、厦门市同安区、温州市瓯海区、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