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写作教学;读写联姻;品味细节;整体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95—01
曹文轩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最大任务是什么?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那就是读写“联姻”,破译写作教学的心灵密码。因为语文课文可以源源不断为学生供应写作素材、行文技法,指点他们精要拟题,创意构思,创新表达。把阅读与写作从“各自为政”的独立领域,合为一体,也许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一、品味细节,破译写好句段的心灵密码
就拿记叙文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童年梦痕很浓的文章,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我巧借学生年龄的契合,进行片段读写联姻,通过同学们聚集阅读体验、发表看法、简要概述等活动,训练写好句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写联姻的设计流程及解读如下。
1.梳理阐释感受。自讀百草园生活,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段美读,展示后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写一个阐释的片段,要求分析要具体,观点要鲜明。解读:梳理并阐释阅读感受,旨在从记叙文的动情点、怡人心入手,写好每一句话,状好一段景,叙好一件事。
2.具体解读品味。以“雪地捕鸟”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述捕鸟的方法和一系列动词使用的妙处。解读:从以上两例,分别从观察与用词的角度概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又很好地训练学生如何观察和叙事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准确表述能力。
3.破译状物叙事写作密码。
仔细搜寻,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能够找到许多状物叙事写作密码,如“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捉蝉蜕”“绘绣像”等。通过阅读,学生在心目中储备了感性认识,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教授观察生活的方法—— “六根六尘”法。眼耳鼻舌身意,是长在我们身体上的器官,叫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
观察,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用眼睛去看。还包括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甚至用舌头去舔、用身体去触摸,以及用我们的脑瓜去想象。我们在小学科学里学化学,做实验,是不是也要这样:有没有味道?有没有沉淀?有没有火焰?有没有爆炸的响声?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全部的器官动用起来,才叫观察。鲁迅先生在“迷人的百草园”里就是這样做的,所以,景美情亦美。
另外,还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分解,把景物写的错落有致,意兴盎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写法,何愁写不出细致入微的作文。
二、整体感知,破译“巧妇能做无米之炊”的心灵密码
1.巧借课文框架,为找米下锅转身。我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以“三个一”立文框架,即一条线索,一组情节,一个主旨。设计如下几个问题: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饱含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通过反复吟唱,学生会明确:线索是背影,情节是思背影——绘背影——别背影——念背影,主旨是深刻地体现了真挚的父子之情。这就整体上建构了课文的脉络图,实际上给文章拟写了提纲,自然过渡到若反映同学们家庭亲情,你会捕捉人物的什么为线索,从哪几个方面展示,从而达到揭示亲情的意图。这样,不自觉间引领学生步入生活,寻寻觅觅到作文思路,谁会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呢?
2.巧借课文内容,为言之有物转身。如写“中国梦”命题作文,当我们只局限于“自我”狭小圈子而坐井观天时,“梦想”也许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跳出井外,眼观四方,“梦想”就是另一道风景,借力课文,关注做文学梦的鲁迅,做与民同乐梦的欧阳修,做生态文明梦的陶渊明……从追溯历史中直击现实,展望美好未来。还可以巧借句式立言,《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一个倒装句,却把母亲当时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尽情展示。
三、捕捉亮点,寻觅让真挚之情鲜灵而饱满的心灵密码
1.挖掘课文的动情点,体验真挚之情鲜活而饱满的心灵密码。生活是作文的不竭之源,走进《背影》,爬过铁道买橘子的场景才是动情的;留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才是有趣的……仔细品读文本的无数个动情点,学生就会自可寻到写好动情片段的门径。
2.发现课文的动情点,需要我们发现情感表达的秘密,它们是有铺垫、延绵、后继的。情动父爱的《背影》:奔丧、赋闲、送别是动情的前铺,老境颓唐,大去之期不远是动情的后继。这样,动情不仅仅限于写好片段,更有关照全篇。于无声处皆是文。
编辑:刘於诚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1—0095—01
曹文轩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最大任务是什么?是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那就是读写“联姻”,破译写作教学的心灵密码。因为语文课文可以源源不断为学生供应写作素材、行文技法,指点他们精要拟题,创意构思,创新表达。把阅读与写作从“各自为政”的独立领域,合为一体,也许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一、品味细节,破译写好句段的心灵密码
就拿记叙文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童年梦痕很浓的文章,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我巧借学生年龄的契合,进行片段读写联姻,通过同学们聚集阅读体验、发表看法、简要概述等活动,训练写好句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写联姻的设计流程及解读如下。
1.梳理阐释感受。自讀百草园生活,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段美读,展示后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写一个阐释的片段,要求分析要具体,观点要鲜明。解读:梳理并阐释阅读感受,旨在从记叙文的动情点、怡人心入手,写好每一句话,状好一段景,叙好一件事。
2.具体解读品味。以“雪地捕鸟”为例,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述捕鸟的方法和一系列动词使用的妙处。解读:从以上两例,分别从观察与用词的角度概述了百草园确实是我童年生活的乐园,又很好地训练学生如何观察和叙事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语言准确表述能力。
3.破译状物叙事写作密码。
仔细搜寻,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能够找到许多状物叙事写作密码,如“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捉蝉蜕”“绘绣像”等。通过阅读,学生在心目中储备了感性认识,这时我不失时机的教授观察生活的方法—— “六根六尘”法。眼耳鼻舌身意,是长在我们身体上的器官,叫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叫六尘。
观察,不仅仅指的是我们用眼睛去看。还包括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甚至用舌头去舔、用身体去触摸,以及用我们的脑瓜去想象。我们在小学科学里学化学,做实验,是不是也要这样:有没有味道?有没有沉淀?有没有火焰?有没有爆炸的响声?只有眼、耳、鼻、舌、身、意,全部的器官动用起来,才叫观察。鲁迅先生在“迷人的百草园”里就是這样做的,所以,景美情亦美。
另外,还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分解,把景物写的错落有致,意兴盎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写法,何愁写不出细致入微的作文。
二、整体感知,破译“巧妇能做无米之炊”的心灵密码
1.巧借课文框架,为找米下锅转身。我在教学朱自清《背影》时,以“三个一”立文框架,即一条线索,一组情节,一个主旨。设计如下几个问题: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饱含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通过反复吟唱,学生会明确:线索是背影,情节是思背影——绘背影——别背影——念背影,主旨是深刻地体现了真挚的父子之情。这就整体上建构了课文的脉络图,实际上给文章拟写了提纲,自然过渡到若反映同学们家庭亲情,你会捕捉人物的什么为线索,从哪几个方面展示,从而达到揭示亲情的意图。这样,不自觉间引领学生步入生活,寻寻觅觅到作文思路,谁会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呢?
2.巧借课文内容,为言之有物转身。如写“中国梦”命题作文,当我们只局限于“自我”狭小圈子而坐井观天时,“梦想”也许只有井口那么大;如果跳出井外,眼观四方,“梦想”就是另一道风景,借力课文,关注做文学梦的鲁迅,做与民同乐梦的欧阳修,做生态文明梦的陶渊明……从追溯历史中直击现实,展望美好未来。还可以巧借句式立言,《金色花》中“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一个倒装句,却把母亲当时焦急、牵挂、担心的心情尽情展示。
三、捕捉亮点,寻觅让真挚之情鲜灵而饱满的心灵密码
1.挖掘课文的动情点,体验真挚之情鲜活而饱满的心灵密码。生活是作文的不竭之源,走进《背影》,爬过铁道买橘子的场景才是动情的;留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地捕鸟才是有趣的……仔细品读文本的无数个动情点,学生就会自可寻到写好动情片段的门径。
2.发现课文的动情点,需要我们发现情感表达的秘密,它们是有铺垫、延绵、后继的。情动父爱的《背影》:奔丧、赋闲、送别是动情的前铺,老境颓唐,大去之期不远是动情的后继。这样,动情不仅仅限于写好片段,更有关照全篇。于无声处皆是文。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