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十年来技术在儿童发展应用领域的研究历程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86014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人口素质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尤其是奠定人终身发展基础的学前教育作为提升人口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将面临更多的关注和挑战,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学前教育目前出现承载力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教育方式亟待改变。技术已在医学、工学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开展了成熟的应用模式,在大教育中(基础教育阶段以及高等教育阶段,如大型慕课、基于游戏的学习)的应用也初见成效。我们认为,技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潜在可能,也可能会成为解决目前学前教育领域所面临的困境的方法和途径。
  技术在教育和儿童发展领域的研究经历了哪些阶段?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分析的方法对近四十年来该领域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电视中广告媒体的表达方式需与儿童的发展特点相适宜


  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在家庭中的普及,针对低龄儿童的电视广告也愈加普遍,本时期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为儿童对电视广告的理解以及广告内容对儿童认知的影响。其中关键文献为研究者莱文在1982年对儿童区分电视节目和广告能力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尽管多数3岁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广告”和“节目”的含义,并能通过听觉和视觉线索准确区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低龄儿童真正理解广告的目的和内容。研究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注意力转向广告中的免责声明,用于减少夸大的广告效果导致的错误印象。他们的研究发现,准确理解免责声明对绝大多数低龄儿童是较为困难的,他们建议免责声明应充分考虑在表达上更适宜目标儿童的发展特点。

电视及视频媒介对儿童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电视等媒介可能会对人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隐患,而随着电视和视频等媒体的受众年龄越来越小,也将研究的重点引向对儿童健康的关注。与媒体使用之间最为直接相关的就是久坐行为,而长期久坐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当前研究高度重视技术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ty)在整个研究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机构研究的主题是基于屏幕的活动方式对婴幼儿健康的影响。辛克莱(2012)在《运动医学与科学》(MED SCI SPORT EXER)发表的《学前儿童的身体健康、屏幕时间与建议》一文,运用大样本的设计对1004名墨尔本学龄前儿童(平均年龄=4.5岁,范围=3~5岁)的身体活动时间以及基于屏幕的娱乐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基于屏幕的娱乐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而导致身体活动可能会下降,并提出在幼儿中推广体育活动并减少基于屏幕的娱乐的策略的建议,该文弥补了以往的小样本研究证据上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研究主题越来越重视技术与儿童健康之间的关系。此外,巴昂于2001发表在《儿科学》(PEDIATRICS)的《美国儿科学:儿童、青少年与电视》报告了电视节目对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产生的负面健康影响,如暴力或攻击性行为、对电视中所呈现的物质材料的使用、性行为、肥胖、不良的身体形象以及在学校表现的下降,媒体教育是缓解这些潜在问题的有效途径。美国儿科学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为儿科医生、家长、联邦政府和娱乐业提供了一系列建议。

计算机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干预方案


  研究者对儿童进行的追踪研究发现,3岁之前儿童观看电视的经历会对儿童的词汇识别和阅读理解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儿童3岁之前的电视观看时间每增加1个小时,儿童在后期皮博迪(Peabody Individual Achievement Test,一项个人成就测验,包括数学、字词识别、阅读理解、拼写和一般知识)阅读识别量表测试中的得分就会减少0.31分,阅读理解量表测试分数减少0.58分。基于此他认为家长和教师应当遵照美国儿科协会的要求,在两岁之前不要让儿童观看电视。该阶段出现了利用视频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的诸多实验研究。贝利尼等人探讨视频示范(video self-modeling)是否能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参与,并发现视频干预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参与情况。可以发现,研究开始重视技术手段对于特殊需要儿童干预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等成为低龄儿童父母重要的学习媒介


  赖德奥特等人于2006年发表的一个报告《处于媒介当中的家庭:婴儿、学步儿、学龄前儿童及其家长生活中的电子传媒》,指出电子传媒已经成为许多低龄儿童生活的重心,因为家长会使用这些媒介来安排紧张的行程,保持生活的节奏,并且调节家庭常规,比如吃饭、娱乐以及睡觉时间等。根据国家家庭基金会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许多家长对电视在教育上的好处以及其对积极行为的教授表示十分满意。本报告基于一项对1051名6个月到6岁儿童的父母以及全国系列焦点小组进行的全国性调查,主要关注屏幕媒体在低龄儿童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包括电视、视频或DVD、电脑以及电子游戏。

多媒体新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这一阶段的研究探讨了电子游戏等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促进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福斯特等人考察了技术支持5~6岁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效果,247名儿童在教师指导下操作一款针对数学和几何能力发展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为期21周的学习。通过对照实验,研究表明计算机輔助教学条件下,儿童有关数量认知和应用题问题解决的后测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凯梅丽亚则探究了iPad帮助特殊儿童提升学习效果的可能性。研究通过系统观察、测试以及教师和家长的访谈,证实iPad在提高特殊儿童的图形和颜色认知、字母识别等方面均有积极效果。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势必会使其在低龄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对低龄儿童而言,技术的适宜性发展还远远不够。技术的更新迭代需要我们能以更前瞻的眼光,综合技术发展和儿童需求来探寻未来更适于低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技术应用。
  注:本文为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教育科研一般课题“信息技术在幼儿美术创意制作教学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编号:ptkyB18010)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2008年10月28日,红旗中文贰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红旗2000)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二层江苏厅举行隆重的新闻发布会,通过媒体对外宣布2008年第6届OpenOffice.org世界开源大会将于11月5日盛装开幕。  OpenOffice.org世界开源大会自2003年创办以来,经过五年的发展,已成为开源领域影响最大的国际盛会之一。秉承“自由 参与 奉献 沟通”的精神,历届会议都吸引了众多
在中班绘本表演《我是彩虹鱼》的结尾处,我们想讓鱼儿充分表达内心喜悦的情感,通过音乐烘托气氛,让幼儿能够放开了高兴,最好还要与故事的大环境——大海有联系。幼儿经过多种尝试,最后选择用《海草舞》的音乐,他们说:“听到这首歌就很高兴,想跳舞。”  《海草舞》的最开始部分“像一棵海草海草,随风飘摇……”节奏明快活泼,很有感染力,让人听着就情不自禁地想跟着节奏动起来;紧接着的抒情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人
摘 要:本文以P2P技术作为重点,提出了利用P2P代理技术解决网络中VOD系统的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际的网络环境进行了方案的实施和测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P2P VOD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19-0062-03    目前,在很多大学校园网中的视频点播(VOD)服务是采用了流媒体技术的前提下以C/S模式提供的,在通常情况下能够
创设一个温馨的班级图书区环境,是我们向幼儿发出邀请的信号。我们一定要注意阅读区和其他区角的不同,以吸引那些想要相对安静或独处的幼儿来这里享受阅读。由于受班级空间的限制,我们需要考虑摆放哪些图书、做哪些事来吸引幼儿走进图书区。  摆放与当前进行的  主题活动相关的图画书  主题课程是经验课程,它围绕一个主题帮助幼儿积累、拓展与主题相关的经验,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促进身体、认知、语言、社会与情感等各方面
七月的青海,迎来了遍地油菜花开的最美季节。作为丰台二幼一名青年教师,能够参加园所赴青海的支教活动,我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和兴奋。我终于可以亲眼去看看孩子们清澈的双眼,和他们一起游戏学习,我也终于成为了自己曾经梦想成为的支教人。  此次支教的主题是围绕绘本活动开展的。我们通过看、评当地教师的语言教育活动、绘本教学分析讲座以及绘本活动展示等,给当地的孩子和老师送教。  在准备中思考适宜的材料与方法  1.
绘本集市活动后,有家长和部分老师表示交换结果不公平,不符合市场交换价值规律。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角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思整个活动。  绘本集市交换活动是否公平、怎样才算是公平,我认为应让幼儿参与讨论和评判。  案例中,绘本集市活动的预设目标是“让孩子们自己通过绘本买卖去体验交换和分享”。这个目标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但在实施过程中,绘本的定价是由教师决定的,幼儿是被动得到教师评估绘本
问题提出  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心理学界对成人的孤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涉及了包括孤独产生的原因、孤独体验中的人际关系缺陷、孤独感的测量和应对孤独的策略等多方面内容。受成人孤独研究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儿童的孤独问题,以往对于儿童孤独的研究注重测量儿童的孤独感,未反映儿童有哪些孤独经验。近年来,一些儿童对孤独认知的研究开始形成。  了解儿童对孤独的认知不仅有助于拓展儿童孤独研究的视野,突出儿童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3月6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小组会议上的发言,不仅引起与会人员与媒体的关注与讨论,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好友转发、公众号等多路径迅速传播,让全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心潮澎湃,吸引了众多一线幼教工作者加入到这场讨论中来。  其中,微信公众号“幼儿教师网”发布的《今天,全国幼师为刘焱教授在政协小组会上的发言疯狂打call!》一文,仅2天时间总阅读量就达到30余万
如果发生类似情况,我认为不能转班。硕硕不管转到哪个班,他的攻击行为都不会因此而立刻改变,甚至反而会更厉害,因为转班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心理伤害。但不转班,就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以免其他孩子再度遭受伤害。首先,要让硕硕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行为建立正确的认识。案例中,硕硕家长的观点有失偏颇。如果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很少进行教育,那么老师单方面对硕硕的教育也自然作用不大。因此,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硕硕
开展幼儿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创设艺术环境,让幼儿能够充分浸润其中,大量接触、充分感知、反复体会,进而吸纳理解,积淀素养。具体到音乐领域,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所伴随的音乐当仁不让是最常态、最大量、最直接的音乐艺术环境了。但是,长期以来,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的投放多处于普遍存在、鲜少研究的状态。多数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在一日生活中播放音乐,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音乐浸润环境。但其中因为缺少深入的思考,而导致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