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ru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与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一堂课的目标、教学、测评需要一致性,整个过程应该渗透“以学定教”的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的理念。
  [关键词]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目标分类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3-0051-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与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一堂课的目标、教学、测评需要一致性。实现教与学、测评一致性,既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又是国家对于德育课程质量监测的现实需要。
  下面,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主题《我们生息的国土》中的第二个课题《绕着边境走一圈》教学为例,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实践“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理念的思考。
  一、生活逻辑入手,准确把握学习起点
  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教师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也就是从生活逻辑来考虑。如果起点的制定比较低,可能导致学生漠视学习内容,无法对课堂活动产生兴致;如果起点的制定过高,也可能导致学生抵触学习内容,对课堂活动产生难以企及的体验。所以,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尤为重要。
  如《绕着边境走一圈》這一课,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中的分析就十分得当: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电视、书刊对中国邻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同学生对不同邻国的了解差别很大;他们对读图、识图的学习很感兴趣,乐于自主探究学习,也喜欢倾听;搜集资料方面,学生虽有意愿,但家庭资源和搜集资料的途径比较有限。这样做到了“眼中有学生”,将学生已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以此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顺遂了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同时也为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理论逻辑为基,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作为课程标准展开和具体化的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逻辑。对于教师而言,课前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可以对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以及处理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对课程理论的安排方式有直观的了解,再结合之前对学情的分析,基本可以制定出比较合理的教学目标,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和灵魂。
  将《绕着边境走一圈》一课置于课标中,其在《我是中国人》与《走近世界》两大主题内容中均有提及,有三处这样描述:(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2)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3)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与欣赏的态度。再结合之前的学情分析,执教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在地图上查找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形成较为清晰的领土疆域认知。(2)学习按顺序、循方向、分色块阅读地图,提高识图能力。(3)通过报告发布会活动及表现性评价,初步了解邻国的情况,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样,教师心中有课标,以课程标准为主线把握学情和教材内容,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在课程标准的框架内有机整合起来,把品德课程所倡导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为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三、综合考量决策,科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就是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程度的载体。目标是导航,活动环节的设计能为目标的达成服务。通过活动,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做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向着目标前进的,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深入探究。
  如在《绕着边境走一圈》一课中,教材以一幅中国周边国家的地图为主,旨在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邻国,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教材还呈现了部分邻国的景观图,并出示话题,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邻国的情况。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小组学习的好题材,但是在上课前,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的。因此,执教者在活动前先让学生进行热身准备:将全班学生按照方位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邻国搜集资料,并写下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了解该国与我国的来往情况。在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认识边境线,绕着边境认识邻国,跟着习爷爷出访,小观察员发布会。
  四、目标分类表运用,验证“目标、教学、评估”的一致性
  教学活动与测评的定位设置既是验证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又是学生学习“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实际应用。以下是《绕着边境走一圈》一课运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验证时,目标、活动与评估在布鲁姆目标分类表中显示的位置。
  从布鲁姆分类评价表中,可以看出目标(1)是理解事实性知识,它是本课学习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本区域的五年级学生是极少走出国门的,“边境”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要形成较为清晰的领土疆域认知,那么设计活动时就要注意寻找真实生活中的事例并以此创设情境。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出示了一张她到中国毗邻俄罗斯、朝鲜边境的留影,这里非常直观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边境,认识了边境,继而让学生通过找位置、描画边境线等活动,整体感知祖国辽阔的陆上边境及海域,形成了较为清晰的疆域认知。
  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有一套具体的行为步骤,表现在一个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操作,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技能。教师在活动(2)中安排了合作识图的活动,标方向、找起点、循方向、找色块等步骤正是让学生清晰地学习识图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了我国的14个陆地接壤国家及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还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基于对本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我们将目标(3)视为对“边境”这一概念性知识的进一步分析,通过活动(3)——跟着习爷爷走访邻国、小观察员报告发布会活动,并结合SOLO分类评价量规,有质量地分享交流邻国情况,加深学生对“边境”的认识,从而达到了目标、活动、评价的高度统一。
  相信,只要教师秉持“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的理念,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就能引导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反思、提升,从而引导他们的生活,实现教与学旅程中的“双赢”。
  (特约编辑木清)
其他文献
所谓“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它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7~9年级)》认为:“美术课程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学生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陶冶高尚的情感。”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呢?  一、营造审美氛围——发现美  1.环境布置  浓郁、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为了营造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开场白”,要讲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开场白”。实践证明“开场白”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一段精彩的开场白有三种作用。第一,吸
摘 要:本文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阅读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素材缺乏这个难题。  关键詞:素材 积累 家庭 学校 社会 阅读    民间有谚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自己“腹中空空”,自然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丰厚的积累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累作文素材:  一、在家庭生活中积累素
[摘 要]文字、符号以及图表语言构成了基本的数学语言。通过课堂实录分析的方式,从四个方面分析低年段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中的概念混用、表达缺略、叙述低效以及语言平淡等问题,同时采用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严谨性和创意性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学表达;数学语言;图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5-0023-
“个性小结法”就是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带有学生个性的小结。它的特点是:小结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方法是巧妙的,知识是梳理过的,并且是易于学生记忆的。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历史,不但便于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历史,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活用哪些“个性小结法”趣学历史    一、“压缩——释放知识”法    “压缩”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
摘 要:《用目光倾听》构建了一种以阅读为主的情感模式,有效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朴实而真诚的语言,施以切实灵活的教学手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母爱之所在,学会“与人交往要真诚”的道理。  关键词:教学 设计    一、特点分析    1.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篇儿童诗歌,课文用妈妈一句最平常的话开头,显得很亲近。一个“最”字点明了妈妈对我教育的一贯性。文章开篇点题
我市推行的新一轮课改中,经不断探索,摆在数学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升每节课的教学水平,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把工夫下在课前,效果体现在课中,素质展现在课后。为此,本人在努力做到下面几点:  一、课前功夫  課前对本节课要上的概念、例题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熟悉若干遍,翻阅参考书,精选好课堂上的练习题和课后的作业。对本节课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识字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汉字结构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轻松、快乐地识字。通过实践,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对于英语学习已经开展的非常广泛。从幼儿园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也一直是必修课程。那么,在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即初中,由于有些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常常会形成心理障碍。那么,就要对症下药,寻根朔源,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转变学习英语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困境,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本文试图探讨初中英语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满载着时代的气息向我们走来,如扑面春风,令人耳目一新。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除了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兴趣的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否选用适当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