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导入,高效课堂从“头”开始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它的重要性无需言表。好的导入,能够快速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充满探索味,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时地将所学知识吸纳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但在传统的课堂中,很多教师省去了导入环节,直接将新知全盘灌输给学生,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并没有真正地内化和掌握所学知识,致使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阻碍着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扭转这一做法,应根据所教知识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高效数学课堂的精彩能真正从“头”开始。
  一、游戏性导入,诱发兴趣
  游戏,是人们熟悉的“字眼”,也是让学生们快速兴奋起来的活动之一。因为学生们的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其中,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内驱力,这样就会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同样充满了趣味,从而改变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感受数学的趣味。
  在教学方程时,教师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学生们说:“今天老师首先要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想不想参与?”学生们都很兴奋地说:“想。”紧接着,教师宣布了游戏规则,游戏规则是:同桌两人为一个组合,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想一个数,然后将所想的数乘4,再减去2,算出结果后,告诉同桌,让同桌快速地猜出自己所想的数是什么。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学生们听后,很快进入到了游戏中。如有学生想到了10,乘4后为40,减去2后,结果为38,同桌在得到结果后,首先加2,然后再除以4,就可以得出自己所想的那个数;也有将游戏规则,转化成了文字表述:原数×2-2=结果;还有学生将文字描述中的原数用符号表示,无形之中建立起了方程的模型,从而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上述案例,教师没有运用告知式的讲解,而是通过游戏化的导入,让学生在玩游戏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这样的教学,比教师直接的告知,效果要好得多。
  二、操作性导入,促进探索
  數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了机械、单调的代名词,究其原因,是数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要学生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动作是思维的基础,在设计导入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操作性导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熟悉感、亲近感,更乐意探索所学知识,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提升,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准备了学具: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上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正方体,然后拼一个大的长方体。这样的动手操作任务很简单,学生立即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不一会儿就拼出了自己满意的长方体,但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让学生观察一下所拼的长方体,说一说拼长方体的过程中,一共用了多少个正方体,所拼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学生在听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后,进行观察,并争着说出自己的发现。基于学生有了这些感性经验,教师让学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顺利地融入到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面对抽象的计算公式,教师没有直接进行呈现,然后进行机械练习。而是运用了操作性导入,让学生发挥指尖智慧,逐步逼近知识的本质特征,完成了新知的内化,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生活性导入,强化体验
  生活是数学的土壤,没有了生活,也就没有了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最终要回归、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无形中就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性导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关注度,将学生置于生活的背景下更好地感受数学的多姿多彩,而且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提前到文具店,为学生们录制了一段视频。新课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视频,学生们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看到了很多自己熟悉的文具,学生们一般都有购买文具的经验,学生们自然会很关注。然后老师按了暂停键,学生看到屏幕上显示:钢笔一支9.5元,水彩笔一盒15.3元,文具盒一个13.9元,讲义夹一个4.8元。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自己各提一个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的问题。学生们很快提出了问题,并列出算式,学生们发现所列算式属于小数加减法的范畴,应该怎样进行竖式计算呢?有了问题,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就会驱动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上述案例,教师根据所教新知,以生活为切入点,巧妙地录制视频,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导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精湛的艺术,因为好的导入,是建构实效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导入的设计,做到导得精、导得妙、导得巧,真正导出数学课堂的无限魅力,灵动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充盈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般情况下,“翻转课堂”和微课教学间有着紧密联系,翻转课堂正是借助首先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微视频,自主学习相应内容为出发点而展开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翻转课堂的融入在慢慢增多,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时,对于微视频的选用或者制作也有相应的原则。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翻转课堂  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丰富,这种模式被认为能够更充分地培养与锻炼
【摘 要】 视唱练耳是帮助小学生把握音准、看懂乐谱的关键。在此次论文研究中我将具体分析如何将视唱练耳与音乐教学融合在一起,以此打造出理想中的高效音乐课。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我将从兴趣培养、能力锤炼和技能巩固三个层面展开,由此为他人提供合理的参考素材。  【关键词】 小学音乐、视唱练耳、音乐教学、方法策略  所谓视唱练耳,可以理解为唱和听。其中,视唱就是识谱,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它旨在培养学生准
针对变电运行设备维护工作的内容和技术缺陷,提出了加强变电运行设备维护技术的措施,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摘 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由“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选择恰当的学习策略参与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综合素养。本文主要阐述了认知、调控、交际、资源等策略培养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培养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采用有效的途径提升学习效率,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策略的训练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
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地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在城市建筑业中发挥着中心的作用,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于城市功能的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围
研究含有高斯白噪声的周期脉冲信号,通过阈值系统后的随机共振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因系统、信号、噪声的协同作用而产生随机共振现象,在某一最优噪声强度下获得最大的信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