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炊烟里的等待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a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那个活到九十二岁的老姥娘——我奶奶的母亲,是个很厉害的老太太。
  奶奶六十多岁的时候突然撒手人寰,老姥娘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整场葬礼,她没落下一滴眼泪。那年,我刚上一年级,很不理解老姥娘的冰冷无情。好几次,我都想走过去问她:“老姥娘,你怎么不难过?”她那布满老年斑的脸,竟然渐渐舒展开来,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她是个懂得放手的人。
  客人浪潮般退去,悲伤的晌午最终化作平淡的午后,露出本该淡然的模样。她坐在门槛前锃亮锃亮的石板上,撑手遥望远处的乡村。我在她的身旁坐下来,看见飘起来的炊烟,潮湿湿的,在她的眼睛里缭绕。彼时,正是放学的时候。夕阳很美,炊烟背靠背,亲亲密密地升上天空。她伸手,捋顺鬓边的白发,喃喃道:“这个时候,妞妞该放学了。”老姥娘叫奶奶妞妞。
  我担心她悲伤起来,哄着让她给我扎漂亮的羊角辫,还叽叽喳喳说了一堆学校里的事情,顺道在她的怀里钻来钻去。她禁不住笑了,粗糙的手在我乌黑的小辫子上摩挲:“格子啊,女人,就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落落大方。”
  我瞄上她的眉,柳叶形,像炊烟底下的柳树,娉娉婷婷。老姥娘爱美,现在的眉毛是八十五岁时,她要求奶奶带她去文的。
  我本以为,这样每日在夕阳中踏着炊烟归来的日子,可以永远流转下去。可有一天,突然来了一群人。他们神采奕奕地来,走家串户。很快,就到了我们家。我躲在老姥娘和父母的身后,看到面前中年人脸上的疲色。他们的额上挂着汗珠,开始向父母解释此行的目的:要买下我家的田,在上面建工厂,带动县里经济发展。
  解释完此行目的,他们就立在那儿不敢动了,像等候发落的孩子。父母望向老姥娘,希望她能拒绝——这是她老人家最心爱的田啊。出乎意料地,她点了头。男人们走过来,深深地鞠躬,说拟好合同再来商议。折腾完时,炊烟已经飘起来了。老姥娘平静地坐下来,像炊烟走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般,剥收来的棉花——這大概是她最后一次剥棉花。
  “后悔吗?”“不后悔。”
  “卖了地不吃亏吗?”“吃亏是福。”
  “那就等着让他们买走咱们的地?”“人家不是说了,让咱等好日子哩。”
  和老姥娘待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那样平淡,却又意义非凡,就连她走的那天,亦如此。
  母亲打电话通知我。我静默,隔着听筒聆听母亲的声音从千里之外——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小村庄里,飘荡过来。人常说,夕阳下了,我在山边等你;叶儿落了,我在树下等你;细雨来了,我在伞下等你。可为了寻找那把遮风挡雨的大伞,我们竟在时光里,跋涉了很多年……于是我的眼眶开始潮热,渐渐雾气萌生,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起来。
  母亲顿了很久,接着说,老姥娘留了话给我:“二格子不准哭,死不就是两腿一蹬的事嘛!若是诚心想念我,我自会来看你!”热滚滚的泪,最终在这一番话里,化作平静的雾气,消失无踪。
  记得很多年前,一次学校里布置作业,让写以“家乡”为题的作文。我去找她,絮絮叨叨地跟在她身后抱怨,嫌主题太大众。她却颤巍巍地,一边拢拢耳旁垂下来的白发,一边往装了麦糠的盆里撒盐:“写炊烟吧。”
  “什么是炊烟?”
  “放学路上,各家各户都有,还带着香气,勾着你回家的那东西呗。”
  那是我第一次真正认识炊烟。而等待睡在炊烟里,我花了很多年,才懂得。也许有时候,往事不堪回首,并不完全因为过去埋藏了多少无奈、多少辛酸,而是那一句“炊烟起了,我在门口等你。”这句话落在心里很重、很重,刻到骨子里很深、很深……
其他文献
  
巧烹猴头菌  郭振东    猴头菌是我国著名“山珍”之一,与燕窝、鱼翅等齐名,是烹制名莱的优质食用菌。  猴头菌,亦称“猴头蘑”、“猴头菇”,简称“猴头”,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以东北大、小兴安岭所产者最为有名。据知,日本、东南亚、欧洲、北美亦有分布。多寄生于深山桦树、栎树等枯树朽木上。其体圆形,似拳头大小,表面有一层白色茸毛覆盖,干后变浅黄色。其形似猴头,故名。猴头茵过去为野生,1959年我国
@柳三便:今天中午去湘菜馆吃饭,点了挺多菜,有一个不辣的。最后都快吃完了,不辣的还没上。把服务员叫来问这个菜怎么这么慢,他说老板正在后厨给厨师做思想工作呢。  @东东枪:如何得到一束又冷又暖的光?把冰箱门打开。   @江南小野花:“当我用颤抖的睫毛让周围的空气开始跳動,我的皮肤开始舒展,感受每一滴阳光的溶解;我的灵魂从遥远的阿尔卑斯山的雪中苏醒,再给这世界一秒钟,静止。”  “说人话!”  “妈,
吴汶洁  97年射手座一枚,开朗阳光的女生。喜欢看书、追剧、旅游,大学期间曾任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文学社骨干,发表随笔作品多篇。2020年9月考取山东烟台莱山区优秀毕业生岗位,现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  好多年过去了,但是老家那个乞丐的形象还清晰生动地存在于我儿时的记忆中。时间越久,经历过的人和事越多,这乞丐留下的形象就越清楚,尽管我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家人还住在青州老家乡
虞悰,字景豫,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人。仕宋位黄门郎,南齐建元初(公元479年)位太子中庶子,累迁祠部尚书。明帝立(公元494年),引悰参佐命,悰不奉召而称疾笃还,寻卒。传闻悰家善烹饪,武帝(公元483~493)尝求诸饮食方,悰秘不出,后帝醉,体不快,乃献“醒酒鲭鲊”一方。 宛委山堂本《说郛》所收《食珍录》1卷,全文约210余字。内容简要記录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名物,惜之做法不详。  刘孝仪
1997年8月,大一暑假,社会实践回来,我一个人留在学校读书。中文系的学生除了读书,好像也没什么事可干。  为什么读,我也一直没搞清楚,但8月的那个黄昏突然弄明白了。多年来我一直想学法律,高考考砸了,进了中文系,像一脚踩空,整个人都茫然了。从来就没想过念不了法律系怎么办,所以整个大一我天天泡图书馆,没事就抱着本书,主要是为打发时间。  但那天的打发时间一下有了意义。黄昏时分我看完一部名叫《家族》的
“兔肉一锅香”,是取家庭饲养的活兔宰杀后,剥皮去脏,剁去脚爪不用,再将整只兔剁成核桃大小的肉块,用清水泡去血污(勤换水,至少用清洁的冷水泡5次),再用开水氽几遍去掉肉质土腥味捞出备用。另取炒锅置旺火上烧热,放入色拉油、大葱段、生姜块、大蒜瓣、红尖辣椒煸出香味,放入兔肉块,加入冰糖、料酒、酱油、精盐翻炒几下,浇入猪骨头汤(汤比料多5倍)。待汤沸后,加入党参、甘草,移小火上烧至兔肉成熟后放上辛香味的蒜
椒糖风味是花椒和低糖融合形成的一种特殊风味。  第一次接触椒糖是在一位厨师做干煸土豆丝时。他在制作过程中,花椒和白糖下料较重,锅内底油偏多,土豆丝起锅后,盘底有一层棕黑色的结块,这菜肯定不合格。指令重做一份后,我想看个究竟,便尝了一下结块,那花椒酥松且脆,味如熟芝麻,那甜麻而清香的味道,舒爽且让人回味。我让另一位主管尝一下,他竟停不下手,“咦,这个味有点特别呢!”就是以上片段促使我新创椒糖风味菜。
过年过节,不上馆子吃饭,在家自己动手煮一顿珍馐美肴也是一件赏心乐事。团圆饭亲手下厨煮几味,不仅可以练练自己的厨艺,也可增进家族成员间的感情。    糟鸡  原料:熟嫩母鸡1只,酒糟汁125g,精盐25g,葱25g,姜12.5 g,花椒5g,鸡原汤1250g。  做法:①熟嫩母鸡、葱、姜冼净备用。②鸡汤中加盐、葱、姜烧沸,冲入盛有花椒的容器中。③冷却后加入酒糟汁调匀,置20分钟。④将鸡斩成4块,放入
我们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名吃丰富多样,各种饮食迥异多彩。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古齐鲁就形成  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淄博地处鲁中,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和鲁菜的故乡之一,其名吃主要集中在博山、周村两地。其中,鲁菜发源地之一的博山有着“中国鲁菜名城”的美誉,山东很多地方至今传有“要想吃好饭,围着博山转”的民谚。乾隆皇帝南游时赐封的“天下第一村”——淄博周村也以其“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