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本土文化教学研究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t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冲突解决能力和外向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等方法对2003~2011年间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和学习过该课程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由于课程缺乏本土文化教学环节,很多大学生出现母语文化失语、文化身份不清的问题。通过改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养、教学方式等解决跨文化交际课程本土文化理论与实践不足的问题。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ed Universit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conflict resolution ability and outward-oriented development.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focus interviews, we conducted a survey of teachers who taugh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and students and graduates who had studied the course from 2003 to 2011 and found that many college students appeared in native culture due to the lack of local culture and teaching links Aphasia, cultural identity is not clear. By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er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to sol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native cul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problem.
其他文献
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环境欠佳,发展理念有偏差,办学机制不灵活,发展结构和层次不均衡。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构建职业教育生态体系要做好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应树立“立足基层,志在高远,融入社会,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以“社会人”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丰富了校企合作的类型,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但也存在如生产与教学时间安排易冲突,校企双方人员管理标准不一致,企业为追求生产效益而难以满足人才
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招生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人才培养问题,还需要考虑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做哪些切实有效的工作,这是高职院校要关注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就业现状  (一)实际就业率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就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对就业的压力显而易见,特别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一直处于就业热点领域,尽管每年相关部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比例较高,但实际就业率与统计数据往往会存在差异,这也与失业率的
针对护理类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教师总体数量少、高学历比例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不高、认定标准模糊、管理涣散等问题,中职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严格的"双师
1982261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理性追问 姜大源 《教育研究》 2011年第11期 10500字  19822615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 马树超 范唯 郭扬 《教育发展研究》 2011年第21期 10300字  19822616 开放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对冲——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开放大学的制度设计 许涛 《开放教育研究》 2011年第6期 14100字  19822617
期刊
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而课程衔接涉及到中职学校内部很多部门,同时还需要对口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多方配合。为此,需要中职校长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价值导向、体系
一、实施  组建职教集团。由政府牵线搭桥,学校于2009年5月加入江苏化工职教集团,2010年6月加入江苏食品职教集团,2010年11月加入江苏发那科数控职教集团。2011年又成功牵头组建了由市教育局、人社局、30多所学校、30多个企业参与的淮安市高职校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创建推动了校校、校企在人才共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生产加工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开展企业调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