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是与物理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有效教学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
在初中物理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首先是有愿学、会学、能学的有效的学生;然后是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有效教师能激励、唤醒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责任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既能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实施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量多地体现新课程理念: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层出不穷,可以展示给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例如在讲《力》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把器材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方式进行。这一开放式学习,不是指“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据物理学的知识特点,教学中可采用启发、疏导、类比、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疏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和实质,便于去伪存真。因材施教,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优化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在课堂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从生活中事实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论。再经过教师的点拨、释疑,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环节。这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手段。如在初二讲完《密度》这一章节后,在下列器材中,量筒、天平、密度计、盐水、弹簧称、金属块、细线以及一定量的水中选取合适器材,要求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法测定盐水密度。从这个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归纳创新能力。又如在学完《压强》这节内容后提出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瓶中装了一半水,瓶塞上面插一根弯曲玻璃管,瓶塞不漏气,不许打开瓶塞。也不许用嘴向外吸,更不许将瓶子顷到,如何才能将瓶子里的水通过玻璃管引进到杯子里?让学生思考问题时避免单向性、单一性,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源于生活,提出疑问,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例如:在学习《走进分子世界》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近年来人们大量使用夹心板和金钢地板木来装修房屋,这些夹心板和金钢地板木中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在做什么运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说说‘甲醛’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危害”?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例说出了许多跟‘甲醛’有关的给人们造成危害的例子:如我市有几位患“白血病”的少年儿童(学生都有捐款),其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甲醛”等有害物质。这样,许多学生都能根据平时所了解的信息说出防止这些甲醛造成的危害,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2.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搬进去住,要过几个月等甲醛浓度降低后再搬进去住;3.用茶叶、茶梗等物质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4.住进新房后,要经常打开房间的门窗,保持新鲜空气对流(甲醛散发时间一般为15—20年)等。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走进分子世界》中的气体扩散知识和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运用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科学探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滑轮时,要探究问题:外力提起绳端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由于刻度尺刻度太小,在做演示实验时,后排的同学不仅看不见,就连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到演示实验中这一重要关系。为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装置进行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看得清晰,增大可见度,同学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同学们就能很快概括、分析出这一规律,很好地让同学们解决了这一教学的难点,既训练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慈山学校)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有效教学
在初中物理中,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首先是有愿学、会学、能学的有效的学生;然后是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有效教师能激励、唤醒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责任感,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学的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物理教师在教学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物理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既能实现物理知识的掌握,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实施现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设计多样化
课堂教学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尽量多地体现新课程理念: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设置情景教学层出不穷,可以展示给学生一个“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例如在讲《力》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把器材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方式进行。这一开放式学习,不是指“放羊式”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让学生来充分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据物理学的知识特点,教学中可采用启发、疏导、类比、归纳等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疏导式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物理现象中,找出规律和实质,便于去伪存真。因材施教,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二、优化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有效教学
在课堂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从生活中事实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论。再经过教师的点拨、释疑,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环节。这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手段。如在初二讲完《密度》这一章节后,在下列器材中,量筒、天平、密度计、盐水、弹簧称、金属块、细线以及一定量的水中选取合适器材,要求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法测定盐水密度。从这个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归纳创新能力。又如在学完《压强》这节内容后提出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瓶中装了一半水,瓶塞上面插一根弯曲玻璃管,瓶塞不漏气,不许打开瓶塞。也不许用嘴向外吸,更不许将瓶子顷到,如何才能将瓶子里的水通过玻璃管引进到杯子里?让学生思考问题时避免单向性、单一性,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源于生活,提出疑问,引入课题
学生对某些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而这些现象又不便在课堂演示或观察,教师可以从列举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开始引入课题。例如:在学习《走进分子世界》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近年来人们大量使用夹心板和金钢地板木来装修房屋,这些夹心板和金钢地板木中含有一种什么物质?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这说明甲醛分子是在做什么运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知道的情况说说‘甲醛’给人们所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这些危害”?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例说出了许多跟‘甲醛’有关的给人们造成危害的例子:如我市有几位患“白血病”的少年儿童(学生都有捐款),其罪魁祸首之一就是“甲醛”等有害物质。这样,许多学生都能根据平时所了解的信息说出防止这些甲醛造成的危害,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回答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2.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搬进去住,要过几个月等甲醛浓度降低后再搬进去住;3.用茶叶、茶梗等物质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4.住进新房后,要经常打开房间的门窗,保持新鲜空气对流(甲醛散发时间一般为15—20年)等。通过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走进分子世界》中的气体扩散知识和防止有害气体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四、运用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科学探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滑轮时,要探究问题:外力提起绳端的距离与物体升高距离的关系。由于刻度尺刻度太小,在做演示实验时,后排的同学不仅看不见,就连前排的同学也难以观察到演示实验中这一重要关系。为此,笔者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装置进行动画播放出来,让学生看得清晰,增大可见度,同学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处理获得相应的数据,同学们就能很快概括、分析出这一规律,很好地让同学们解决了这一教学的难点,既训练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教学之目的。
“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知识源于生活,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慈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