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教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仍存在着教学脱离了学生所需的现象。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我们要积极提倡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课堂改革 语文阅读
  一、面临的现状
  盘点前一轮的改革,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之余,有收获有遗憾也有困惑。拿阅读教学来说,更多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设计不依学段的目标要求,不看学生的实际情况,无视任教的教材特点,无论是低中高年级,无论是城市农村学生,无论是精读略读文章,全都依葫芦画瓢,一样的词句品析,一样的朗读感悟,一样的人文熏陶……只是在挖掘程度上做了一定的区别。越是公开课,课堂的模式越是相似,学习形式上也大相径庭,能够体现当前课改特点的方式方法能上都上,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结果“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学生匆匆过了一回场,听课教师却感觉这样的课“似曾相识”。
  二、提出的观点与策略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特级教师薄俊生也强调:“让学生学一身有用的东西。”教师想教什么,想怎么教,归根结底要依据学生的学情,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研究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的需要,为他们量身定做每一节课。
  1.备课
  备课,作为教师上课前的一项准备工作,是教学研究过程的精心体现。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关系着授课的质量。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主体,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知识经验的不同,其个性必然差异较大。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用同一个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版本,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以《检阅》(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为例。
  (1)熟悉学段要求
  开学初,接到任教任务后,首先该熟悉学段的目标与要求。拿三年段来说,识字、写字要渐成习惯,学生学会自己“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学会默读”;“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从而“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词句段”等是三年段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明确了学段要求,也就明确了教学每一篇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学生学情
  “了解学情”是教师备好课的又一个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个性差异和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以学定教”。笔者本学年接手的三年二班总人数多,多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识字写字能力依然需要培植。摸清了学情,教师才能依学生所需做好取舍,确立精当的教学目标;教师的课才能讲在点子上,落在关节处,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却不了了之”的倾向。
  (3)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的依据,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检阅》一课笔者除了设定“认识生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等写人文章共有的教学目标外,重点确定了两项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了解“检阅”具体含义;继续训练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尝试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这两个教学目标,突出了本班学生的需要:他们生长在相对闭塞的乡村,没有见识过“检阅”盛大的场面,教师通过视频帮助他们“走近”检阅场,感受壮观隆重的同时,明确参加“检阅”的重大意义与纪律要求,为更深层次地体会队员们的美好心灵及博莱克身残志坚的高贵品质打下坚实的情感铺垫;学会理解和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三年段的重点训练项目。
  (4)选择教学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不仅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落实,还能直奔主干,节省时间。依据教学目标,笔者选用生字“博”“慕”“截”、生词“检阅”“截肢”“鸦雀无声”“羡慕”“情不自禁”、文本插图、第5~12自然段作为本课的教学资源。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完成重点、难解的生字词的学习。将第5、12自然段对比教学,通过品词析句、填补空白、感情朗读、用上关联词夸一夸等学法,体会博莱克身残志坚的品质。继续训练学生概括一段话的能力是利用本教材的另一重点。借助第10自然段,感受波兰国庆节的“盛大”“隆重”,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并尝试用上关键词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利用插图,要求学生简述图意,进一步训练概括能力;利用4~8自然段,小组合作提炼对话中队员们一共提出了哪几种安排博莱克的方案,训练概括、提炼能力。选择这些教学内容,旨在基于本班学生的需要,使文本的价值得到升华,让学生得“意”的同时获得技能。
  2.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每位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精心设计的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散发吸引力、达到效益最大化。
  (1)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积极主动地在具体的教学语境中去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例如,练习用一句话概括《检阅》一课中插图的意思时,因为脱离了关键词,学生一下子傻了。教师及时暗示:什么时候,谁(主体)干什么,其中,谁(主要角色)怎么样。“哗——”教室里霎时间小手如林,即便有个别的暂时不会,在聆听着身旁同学的窃窃私语后也豁然开朗了。孩子们得意的眼神告诉我,他们不但有了答案,还明白了概括一幅图意怎样做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教师趁势让他们继续寻找书中的其他插图,互相切磋概括图意的技巧。表面上损失了5分钟,实质上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学习热情更加高涨了。
  (2)及时引导学生的课堂生成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发现、创造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备课时发现“截肢”一词对帮助理解博莱克身上的优秀品质意义重大,故特别制作了相关的课件。没想到授课中一名女生对“截肢”的
  了解感同身受,她举例说明了家中爸爸因为一场意外截掉了双腿后自暴自弃的境况。教室里寂然无声,孩子们含着泪花默默地听着。教师适机提出:同样不幸被截肢,博莱克的表现跟爸爸一样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纷纷埋入文本,寻找、想象、感受、汇报博莱克可贵的言行。教师又提出:能否说一句中肯的话让××同学带给爸爸?孩子们七嘴八舌开了:“博莱克虽然左腿也截肢了,但是他一点儿也不自卑”“尽管博莱克左腿截肢,他还是能够参加国庆检阅,勇敢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腿残疾了,但心绝不能残疾”……如此引导课堂生成,学生获得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理解了文本,习得了技能,陶冶了情操。
  (3)适时反思教师的教学实践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一节再用心设计的课,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课时、课后适时进行反思,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深入的反思中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然后回到课堂再实践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教,这样的教学才是我们要积极提倡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为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教.
其他文献
社会的性质决定着社会管理的性质,社会的多质态决定着社会管理的多质态。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多质态社会,资本主义长期与社会主义共存,必然使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要: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牵头组建了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本文基于江苏地质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机制的实证分析,从集团化办学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国际合作三个领域的基本内涵、办学权利的获得、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可行性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办学机制;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