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晶孙的《给日本的遗书》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ppers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晶孙去世后他的日语本随笔集《给日本的遗书》出版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佐藤春夫将其看作是一位连接新日本和新中国纽带的作家。随笔集第一辑的文章写于1950年代初的日本,大多为在日本的所见所思,表达作者在日本所见中对于日本深入痛彻的批评。第二辑汇编了陶晶孙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随笔,录写了那个时代他的生活与心态。随笔集呈现出见闻录式的平实叙事风格、叙述中夹议论的书写方式、讥刺中蕴幽默的特点。
其他文献
就形成当代社会道德生活中的共同信念而言,麦金太尔的美德一传统共识论启发我们要更注重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而罗尔斯的重叠共识论则表明,共同信念只能确定在“重叠共识”的基础
唐代以前扬州城市的人文学内蕴,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阐释:一是美学维度上,自春秋时期建造邗城至唐代唐城,一方面,扬州“江海扬波”的自然地理特征,积淀了扬州城市独特的美学内涵:就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