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使像阿罗约这样靠着军队支持上台的总统,她执政6年就发生了7次兵变。任何一个政局不稳的国家,想要反腐都不免是一句空谈。
2007年3月,一位远近闻名的菲律宾百万富翁兼幼儿园园长导演了一场绑架案,他竟然将自己的学生作为人质向政府喊话。而在政府“解救”的过程中,这位百万富翁发表了激情演讲,他称:“我们的国家有太多的腐败行为,堪称亚洲腐败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我希望菲律宾人民能够让这种腐败的政治体系停止运转。”
谈及腐败,菲律宾可以说是臭名远扬,透明国际组织每年发布的各国腐败排行榜上,菲律宾总是处于最腐败的国家之列。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份报告,菲政府每年因腐败流失1000亿比索(约合18亿美元),占年度预算的13%。不仅在官方,腐败现象还蔓延到商界、军队、教育界、演艺界、媒体甚至街头的交通警察,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被称为“低风险、高回报”的行为。菲媒体感叹,当东南亚其他国家都在经济发展排行榜上爬升的时候,菲律宾却在腐败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反贪总统倒在了反贪法庭
菲律宾长期遭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腐败风气根深蒂固。尽管每一任政府都口口声声要反腐败,但其政治体制和国情,决定了腐败现象在菲律宾的消除不会一蹴而就。
菲律宾前独裁者马科斯被国人称为“窃国者”,而他的夫人伊梅尔达则以其3000双鞋和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珠宝闻名于世。她最喜欢珠光宝气地慰问马尼拉市的穷人。有记者问她为什么在贫民区还装扮得如此明艳照人?伊梅尔达的回答很符合这位富婆的逻辑。她说:“菲律宾人爱美,我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菲律宾穷人有明星可看。”后来,马科斯夫妇被国人轰下台后,他们在夏威夷定居,继续过着奢华生活。
1998年,马科斯的亲信埃斯特拉达竞选总统,他提出了“消除贫困,打击贪污犯罪”的竞选纲领,很快,他就以菲律宾历史最高票当选。人们都把反腐的希望寄托在这位穷小子身上。谁知道,埃斯特拉达就职后不久,一口气任命了100多名总统顾问,还将一些亲信安插到重要的部门担任要职。
2000年10月,埃斯特拉达的密友辛森反戈一击,揭露出总统亲自参与收取赌博“保护费”的丑闻。据辛森说,他同埃斯特拉达达成秘密协议,从1998年11月至2000年8月,他每个月亲手交给埃斯特拉达一笔钱,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减免南伊罗戈省的烟草税,而大部分则是经营“花档”(一种盛行于菲律宾的非法数字赌博游戏)的赌场老板拿出来贿赂政府的非法博彩所得。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转到埃斯特拉达的账号上。在22个月的时间里,埃斯特拉达收取的赌博“保护费”总金额高达800多万美元,从南伊罗戈省的烟草税中抽取的回扣也达200多万美元。在此后举行的议会听政会上,辛森拿出了一长串其他受贿者的名单,其中包括埃斯特拉达的儿子、总统顾问和警方官员。
2001年4月25日,菲律宾反贪法庭以涉嫌侵吞国家财产罪下令逮捕埃斯特拉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总统竟然站到了反贪法庭上,而这个法庭就是在埃斯特拉达任期内设立并修建的。不少菲律宾人至今还记得埃斯特拉达在反贪法庭落成典礼上的豪言壮语:“在我任期内,一定要消除腐败现象。”
事实是残酷的,尽管菲律宾人民为实现一个“干净”的社会付出了许多努力,政坛的腐败丑闻仍然层出不穷。老百姓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后,几近绝望。连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里恰尔多内都曾不顾菲政府的颜面,直言菲政府内部腐败现象太严重。
阿罗约的无奈之举:二奶反腐
阿罗约当政以后,她痛感菲律宾的反腐道路出现了问题,于是一直寻找有识之士加入反腐运动,2003年,菲政府将目光锁定在退休的郭文纬(原香港廉政公署副署长)身上,希望他能将香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腐败盛行到如今成为亚太地区清廉模范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菲律宾。
以菲律宾人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能够主动邀请一个外国人参与分析、评论和寻求方法以消除社会弊端,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另一方面,也凸显这一弊端的严重程度。
从2003年至今,郭文纬已经9次到菲律宾。2005年12月,郭文纬应邀在总统府给阿罗约和所有内阁部长上了一节反贪课,为菲律宾反腐提出两年规划方案,其中包括409项计划,主要旨在改组独立反腐机构,提高调查能力,扩大反贪能力,重点放在政府,特别是涉及海关、税务、公共建设和政府采购功能的159个部门。
2003年9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举起了二奶反腐的旗帜,下令整顿官员们的“生活作风”,目的是阻止政府官员用政府的钱去偷情和包养情人,并以此来拉开菲律宾的反腐败风暴。
由于官员包二奶的行为在菲律宾社会中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这场反腐运动最大地吸取民间的资源和力量,菲律宾各地掀起了“揭发官员包养情人(二奶)”的举报运动。在这场运动刚刚发起的第一天,小组就接到了500个举报电话,包括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它意味利用公款包养情人的现象在菲律宾比比皆是。
对于阿罗约的反腐行动,大多数菲律宾人并不买账,因为就在2005年,总统的丈夫也卷入了菲律宾“花档”丑闻,反对派认为,总统的丈夫打着阿罗约的幌子,成为地下赌博的最大支持者。在反对派的逼迫下,阿罗约被迫让丈夫和儿子离开菲律宾,以平息国内舆情。英国的《经济学家》曾经不无讽刺地说,“菲律宾在过去50年中通过了不下7部反腐败法律,建立了13个反贪污机关,然而那些引人瞩目的腐败传言,例如总统的丈夫正在管理多项行贿基金,却完全销声匿迹于这套官僚机构中。”
2005年6月,菲律宾私营的社会气候观察站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政府腐败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扭转。
军队和法院:反腐的障碍
对于任何一位菲律宾总统来说,腐败恐怕并不是放在他的议事日程的第一位,因为菲律宾总统的位置常常受到兵变的频频骚扰,即使像阿罗约这样靠着军队支持上台的总统,她执政6年就发生了7次兵变。任何一个政局不稳的国家,想要反腐都不免是一句空谈。
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能勉强地看到菲律宾在贪污问题上的一些小打小闹:2006年10月,菲律宾总统府宣布革除公共工程部科迪里拉自治区处长布鲁卡南、他的助理处长卡拉巴坎以及社会福利部西棉兰老行政区处长谢克等三人的职务;2007年5月,总统阿罗约将涉嫌腐败的公共工程和公路部长索里克斯免职,并下令对他进行调查。
更可惜的是,菲律宾的法院同样能够削弱任何反腐斗争的势力,由于菲律宾袭承了美国的法律,被起诉的贪官可以利用众多的上述机会拖延惩罚的到来。于是,菲律宾的反腐记录仍然令人惋惜。

2007年3月,一位远近闻名的菲律宾百万富翁兼幼儿园园长导演了一场绑架案,他竟然将自己的学生作为人质向政府喊话。而在政府“解救”的过程中,这位百万富翁发表了激情演讲,他称:“我们的国家有太多的腐败行为,堪称亚洲腐败现象最为严重的国家。我希望菲律宾人民能够让这种腐败的政治体系停止运转。”
谈及腐败,菲律宾可以说是臭名远扬,透明国际组织每年发布的各国腐败排行榜上,菲律宾总是处于最腐败的国家之列。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份报告,菲政府每年因腐败流失1000亿比索(约合18亿美元),占年度预算的13%。不仅在官方,腐败现象还蔓延到商界、军队、教育界、演艺界、媒体甚至街头的交通警察,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被称为“低风险、高回报”的行为。菲媒体感叹,当东南亚其他国家都在经济发展排行榜上爬升的时候,菲律宾却在腐败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反贪总统倒在了反贪法庭
菲律宾长期遭受西班牙和美国的殖民统治,腐败风气根深蒂固。尽管每一任政府都口口声声要反腐败,但其政治体制和国情,决定了腐败现象在菲律宾的消除不会一蹴而就。
菲律宾前独裁者马科斯被国人称为“窃国者”,而他的夫人伊梅尔达则以其3000双鞋和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珠宝闻名于世。她最喜欢珠光宝气地慰问马尼拉市的穷人。有记者问她为什么在贫民区还装扮得如此明艳照人?伊梅尔达的回答很符合这位富婆的逻辑。她说:“菲律宾人爱美,我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菲律宾穷人有明星可看。”后来,马科斯夫妇被国人轰下台后,他们在夏威夷定居,继续过着奢华生活。
1998年,马科斯的亲信埃斯特拉达竞选总统,他提出了“消除贫困,打击贪污犯罪”的竞选纲领,很快,他就以菲律宾历史最高票当选。人们都把反腐的希望寄托在这位穷小子身上。谁知道,埃斯特拉达就职后不久,一口气任命了100多名总统顾问,还将一些亲信安插到重要的部门担任要职。
2000年10月,埃斯特拉达的密友辛森反戈一击,揭露出总统亲自参与收取赌博“保护费”的丑闻。据辛森说,他同埃斯特拉达达成秘密协议,从1998年11月至2000年8月,他每个月亲手交给埃斯特拉达一笔钱,其中一部分来自政府减免南伊罗戈省的烟草税,而大部分则是经营“花档”(一种盛行于菲律宾的非法数字赌博游戏)的赌场老板拿出来贿赂政府的非法博彩所得。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转到埃斯特拉达的账号上。在22个月的时间里,埃斯特拉达收取的赌博“保护费”总金额高达800多万美元,从南伊罗戈省的烟草税中抽取的回扣也达200多万美元。在此后举行的议会听政会上,辛森拿出了一长串其他受贿者的名单,其中包括埃斯特拉达的儿子、总统顾问和警方官员。
2001年4月25日,菲律宾反贪法庭以涉嫌侵吞国家财产罪下令逮捕埃斯特拉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总统竟然站到了反贪法庭上,而这个法庭就是在埃斯特拉达任期内设立并修建的。不少菲律宾人至今还记得埃斯特拉达在反贪法庭落成典礼上的豪言壮语:“在我任期内,一定要消除腐败现象。”
事实是残酷的,尽管菲律宾人民为实现一个“干净”的社会付出了许多努力,政坛的腐败丑闻仍然层出不穷。老百姓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望后,几近绝望。连美国驻菲律宾大使里恰尔多内都曾不顾菲政府的颜面,直言菲政府内部腐败现象太严重。
阿罗约的无奈之举:二奶反腐
阿罗约当政以后,她痛感菲律宾的反腐道路出现了问题,于是一直寻找有识之士加入反腐运动,2003年,菲政府将目光锁定在退休的郭文纬(原香港廉政公署副署长)身上,希望他能将香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腐败盛行到如今成为亚太地区清廉模范的成功经验移植到菲律宾。
以菲律宾人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能够主动邀请一个外国人参与分析、评论和寻求方法以消除社会弊端,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另一方面,也凸显这一弊端的严重程度。
从2003年至今,郭文纬已经9次到菲律宾。2005年12月,郭文纬应邀在总统府给阿罗约和所有内阁部长上了一节反贪课,为菲律宾反腐提出两年规划方案,其中包括409项计划,主要旨在改组独立反腐机构,提高调查能力,扩大反贪能力,重点放在政府,特别是涉及海关、税务、公共建设和政府采购功能的159个部门。
2003年9月,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举起了二奶反腐的旗帜,下令整顿官员们的“生活作风”,目的是阻止政府官员用政府的钱去偷情和包养情人,并以此来拉开菲律宾的反腐败风暴。
由于官员包二奶的行为在菲律宾社会中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所以这场反腐运动最大地吸取民间的资源和力量,菲律宾各地掀起了“揭发官员包养情人(二奶)”的举报运动。在这场运动刚刚发起的第一天,小组就接到了500个举报电话,包括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这一结果令人震惊,它意味利用公款包养情人的现象在菲律宾比比皆是。
对于阿罗约的反腐行动,大多数菲律宾人并不买账,因为就在2005年,总统的丈夫也卷入了菲律宾“花档”丑闻,反对派认为,总统的丈夫打着阿罗约的幌子,成为地下赌博的最大支持者。在反对派的逼迫下,阿罗约被迫让丈夫和儿子离开菲律宾,以平息国内舆情。英国的《经济学家》曾经不无讽刺地说,“菲律宾在过去50年中通过了不下7部反腐败法律,建立了13个反贪污机关,然而那些引人瞩目的腐败传言,例如总统的丈夫正在管理多项行贿基金,却完全销声匿迹于这套官僚机构中。”
2005年6月,菲律宾私营的社会气候观察站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政府腐败现象没有得到任何扭转。
军队和法院:反腐的障碍
对于任何一位菲律宾总统来说,腐败恐怕并不是放在他的议事日程的第一位,因为菲律宾总统的位置常常受到兵变的频频骚扰,即使像阿罗约这样靠着军队支持上台的总统,她执政6年就发生了7次兵变。任何一个政局不稳的国家,想要反腐都不免是一句空谈。
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能勉强地看到菲律宾在贪污问题上的一些小打小闹:2006年10月,菲律宾总统府宣布革除公共工程部科迪里拉自治区处长布鲁卡南、他的助理处长卡拉巴坎以及社会福利部西棉兰老行政区处长谢克等三人的职务;2007年5月,总统阿罗约将涉嫌腐败的公共工程和公路部长索里克斯免职,并下令对他进行调查。
更可惜的是,菲律宾的法院同样能够削弱任何反腐斗争的势力,由于菲律宾袭承了美国的法律,被起诉的贪官可以利用众多的上述机会拖延惩罚的到来。于是,菲律宾的反腐记录仍然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