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与cT同机融合图像(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肺不张组16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组18例,外周型单纯肺内病灶组12例.根据CT和PET-CT模拟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和GTVPET-CT),采用
【机 构】
:
266000,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癌症中心,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266000,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癌症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与cT同机融合图像(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肺不张组16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组18例,外周型单纯肺内病灶组12例.根据CT和PET-CT模拟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CT和GTVPET-CT),采用体积比较及重合程度评价靶区改变情况,并对比3组病例重合程度有无差别.结果 肺不张组平均GTVCT为160.813 cm3.平均GTVPET-CT为108.838 cm3(t=13.592,P<0.05);淋巴结转移组平均GTVCT 65.233 cm3,平均GTVPET-CT 84.367 cm3(t=2.768,P<0.05);单纯肺内病灶组平均GTVCT为21.7 cm3,GTVPET-CT为19.6 cm3,二者体积无差别(t=0.684,P>0.05).3组病例重合度淋巴结转移组为0.561,肺不张组0.698,单纯病灶组0.740,经q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PET-CT和CT所勾画的靶区GTVPET-CT和GTVCT,在体积大小及重合程度上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与单纯的CT图像相比,PET-CT勾画靶区更为精确;伴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使用PET-CT勾画靶区可获得更大受益,其次为肺不张,外周型单纯肺内病灶受益最小。
其他文献
肿瘤干细胞( CSC)的自我更新与肿瘤的形成、复发以及耐药有关.微RNA (miRNA)能够调控细胞周期,影响细胞命运.目前的研究已发现微RNA可通过直接调节相关的基因靶点作用于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同时可能通过影响Wnt、Notch、Hedgehog等信号传导途径参与调节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
乳腺癌在乳房切除术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LRR),虽是疾病进展的一个信号,但LRR不同于远处转移.其中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预后较好,尤其是孤立的LRR患者.复发间隔、复发位点和复发灶数目等对LRR患者预后有较大影响.对适合的LRR患者,手术切除和内分泌治疗的价值已被证实,化疗的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mTOR抑制剂在抗肿瘤治疗中备受瞩目,其代表药物依维莫司和坦罗莫司已在多个临床研究被证实可作为新一代的有效药物,尤其在逆转肿瘤耐药方面被寄予厚望.而mTOR抑制剂与其他抗癌药物的最佳联合方案仍需验证。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能诱发宫颈癌的DNA病毒,尤其是高危型和混合感染.HPV的生物特性导致其具有致癌性,利用HPV的核酸检测可简便迅速地诊断宫颈癌,有利于早期治疗.鉴于HPV与宫颈癌的关系,HPV疫苗研制有重要意义。
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泌尿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确诊时约25%的患者属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癌.2006年3月-2009年3月,采用手术切除和术中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2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Bcl-2蛋白小分子抑制剂是以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近年来,ABT-737、ABT-263、棉酚、apogossypol、TW-37、obatoclax、HA14-1等Bcl-2小分子抑制剂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临床前试验表明该类药物单药对某些肿瘤有效,与放化疗联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果。
目的 研究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关性,进而探讨PADl4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TaqMan-PCR法对515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49例健康对照者的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位点,即rs1886302、rs247713l和rs1635561进行基因分型,使用SHEsis和SPSS11.5软件对结果进行x2检验和Lo
肺转移瘤是最常见的转移性肿瘤之一,手术仅适用于局限性肺转移的治疗,并且大部分患者不适合行手术治疗.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疗效欠佳.研究证实,随着三维适形放疗、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精确放疗的不断发展,放疗对于肺转移患者有效,尤其对于局限性转移,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生存期,但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
约25%~40%的颅外恶性肿瘤在病程中将发生脑转移,其中肺癌占64%左右,预后非常差[1].针对继发脑转移癌患者不同放射治疗方式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回顾分析95例脑转移癌放疗的疗效。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是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Ⅳ-1)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或糖蛋白肽gp-120处理人胚胎初级星形胶质细胞后诱导表达的分子,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机制涉及PI3K-AKT、NF-κB及Wnt等重要信号通路.AEG-1有望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