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牡丹文化课程提升农村学校学生情感体验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邬桥有明代古牡丹,其所积淀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是深厚的。古牡丹是她历经沧桑留给后人的历史,也是她自身所代表的文化坐标。因此,我们把她作为邬桥学校精神的丰碑,以浓郁的邬桥牡丹之乡的文化特点,来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养成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自强不息等品格,从而促进农村学生有个性、有特长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牡丹文化 牡丹精神 教育课程 农村学校 情感体验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
  一、融合地域文化,优化特色课程
  (一)深挖牡丹精神内涵,总领学校文化建设
  邬桥学校借助当地古牡丹悠久的文化背景,就开展了一系列牡丹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牡丹国画学习为主阵地,逐渐向中国画、书法艺术、工艺编织等领域拓展,全面加强以牡丹文化为主体,融合传统文化精华的邬桥学校文化教育系列活动。
  (二)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构建牡丹系列课程
  关于校本课程,从课程内容看,它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从课程关系看,校本课程是基础型课程的延伸与补充,是研究型课程的准备;从教师行为来看,它使教师从单一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与建设者,有利于教师知识的重构和文化的积淀;从学校发展来看,培养了师资队伍,推进了课程建设,使多姿多彩校本课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亮点,丰富和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牡丹课程进课堂,实践体验促成长
  (一)加强两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兴趣促成长
  学校以《全面课程有效课堂快乐成长》为引领,加强探究型、拓展型课程和“快乐星期五”课程研究与实施建设,发挥教师特色资源的优势,积极积极推行牡丹文化系列课程,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活动育人研究,培育学生习惯促成长
  学校发挥德育课程和学科育德作用,以市级条线课题《优化牡丹文化课程提升农村学校学生情感体验的实践》的推进为抓手,构建全员育人的良好环境;学校德育处推出“七彩牡丹班级”评选和“牡丹雏鹰争章”,营造学校“牡丹文化”特色品牌项目的文化氛围;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体验,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式。
  (三)加强特色课程建设,培育学生特长促成长
  学校积极落实各类学生活动,保证学生活动体验的时间。同时,发挥学校特色项目跳踢拍、舞龙项目等项目的优势,重视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培养与体验。在2016年11月区活动节阳光伙伴集体跑比赛,中小学组分别均获一等奖;2017年5月,学校舞龙项目被评为“区奉贤区第三届学生活动节“特色学生社团”;2017年5月,学校获奉贤区第三届学生活动节“优秀组织奖”。
  三、研究校本课程教研模式,形成提升情感体验的策略
  (一)对牡丹文化课程地位及其特点的正确认识,是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基本前提
  作为农村地区邬桥学校牡丹校本课程的开发,它承载了更深厚的意蕴。牡丹系列课程开发,立足于学生的兴趣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开发适合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的牡丹文化课程。通过课程开展,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正牡丹般的气质与品格,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健康发展。
  (二)找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情感共鸣点,是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突破口
  要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要注意找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情感共鸣点。为此,教师要准确适合自己特长的课程,在与课程的对话中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是促成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路径
  用牡丹文化课程促成學生的情感体验,除了选取适当的素材,还应遵循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则。实践证明,多元的形式能够起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需要,交替呈现文字、视频、照片、图表等,以引导学生“知牡丹、写牡丹、画牡丹、唱牡丹、颂牡丹、舞牡丹、绣牡丹、种牡丹、刻牡丹”,在诵、唱、舞、画、绣等体验中学习牡丹精神,养成优良品质,促成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正是牡丹花开时,成效之我见
  (一)优化牡丹文化课程,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
  遵循“健康、有益、简易、趣味”八字原则,把牡丹文化课程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生活的概念越完整、越真实,他们的适应力就越强。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引入”愉快的体验、探索中,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如:牡丹文化课程中的“种牡丹”、“绣牡丹”等课程能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生活,在内心深处播下热爱劳动、思考的种子。
  (二)优化牡丹文化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诵、唱、舞、画、绣等体验中学习牡丹精神,宽容对待,妥善思考、及时鼓励、及时表扬,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体验中学生学会理解、包容、尊重。
  (三)优化牡丹文化课程,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亲身感受到牡丹文化课程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肯定的愉悦,进步的舒畅。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会自觉、主动,就会真正地开动脑筋,开展探究。
  五、结语
  综上所述,牡丹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的名贵植物,在农村开展将牡丹文化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本文以邬桥学校为例探讨了优化牡丹文化课程提升农村学校学生情感体验相关建议。启发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以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禄林,萨日娜.中国牡丹地域文化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8(3):59-62.
  【2】丁蕴,叶昉冘.《法华牡丹》有魅力[J].成才与就业,2014(11):46-47.
其他文献
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法规,对于切实维护参保人员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法治水平,推进法制政府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险法》实施两年来,各级经办机构
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常减压装置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种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损耗大量能量,与我国当前的发展策略不符.基于对常减压装置耗能特点的研究,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常减
我们就像喝醉的猿猴闯进美术馆,野蛮残酷而毫无头脑.美术馆的画可以重画,但热带雨林却无法重现.我们迅速毁灭着雨林,这正是地球未来的病征,因为广袤的森林是气候调节器,沙漠
语文本身就需要语言的积累,而班主任又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对象,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管理方式及自身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班级管理中巧妙
提出了集成环境下工艺设计和生产调度的并行实现方法 ,讨论了备选工艺计划对调度结果的影响规律 ,给出了可实现多工艺备选的调度算法。仿真试验表明 ,增加工艺路线可以使零件
前言rn随着休闲文化的兴起,休闲正在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是现代文化在现代生活里的一种特殊表露.现在,休闲已经变成了一种时尚的符号,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汉字一直存在着,生命力非常顽强,历史不断发展,汉字也在不断进步当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千百年以来,历史发展的痕迹都是靠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