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之间

来源 :百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qi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于简体字、繁体字功过的探讨没有停止过,有些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认为,简体字破坏了传统的中文汉字的美感。近日,《联合早报》有篇文章《建议施行汉字繁体简体分工》谈到这个问题。文章说:简体汉字不一定对普及识字率有帮助、但简体汉字也的确不是粗暴的闭门造车、而是自古至今华人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正规汉字的简易书写的总汇与归纳。繁体汉字文脉严谨但笔画繁多不易书写、反之简体汉字易写但文脉不清、因此是各有利弊。
  看繁体汉字、写简体汉字、希望这是今后的汉字的科学走向。
  笔者认为:中文当然可以有“印刷体”和“书写体”的分工。繁体汉字作为印刷体使用,简体字作为日常书写体使用。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真正要这么做,还得有个绝不能省略的过程才行。
  由于电脑的使用,繁体汉字不方便书写的困难确实不再存在了,因此繁体汉字的生存不仅已经不再是问题,而且又出现了机会。繁体汉字的严谨和优美是无与伦比的,不应该在十多亿人的中国让它消灭。现在许多大陆青少年看不懂繁体汉字,已经是一个不能不正视的现象。这样下去,繁体汉字不是就等于将自己走向灭亡了?想到这里,怎么能不让人担心?
  但是,在目前,大陆使用简体字已经好几十年,经过一两代人了,对于这个现实我们也不能不正视。一下子印刷体就全部恢复传统的繁体中文字,可能也会比较困难,还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我认为,大陆的简体可以后退半步,就是废除部分简化不当的简体字,台湾的繁体则可以前进一步,就是对于某些不会造成认知歧义的简体字实行认可。这样两岸三地逐渐走向中文繁简体的再次同一,不是更加现实可行么?
  大陆当初的简体字改革,因为走的太急,遗留问题比较多,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进行纠正。同时,香港和台湾在这方面前进一步,也可以对于某些过于繁琐的繁体中文字进行适当改革,完全不改革也同样是没有出息的。
其他文献
一退休教师走进报社,他代表退休教师要求通过报社向当地政府表示感谢。感谢什么呢?原来他们退休后,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已间断多年,最近他们收到了2005年的清凉饮料费、烤火费,于是他们特向当地政府表示感谢。  读了这条消息,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我不敢轻慢退休教师的这种感激之情。我们政府的领导,大多是两三年一换,现任领导能够给人民群众解决一些长期没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当事者表达感谢之情当也是真诚之举,但是作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但也会在正常心脏中发生。良性早搏不能完全与心脏病画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人,或者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预后良好。许多有早搏的人自己感觉不到,只是在升学、就业体检时突然发现。病人可能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