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教育护理在42例胃肠手术行深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强化教育护理在胃肠手术行深静脉留置管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并行深静脉置管患者85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实施胃肠外科深静脉置管常规护理,研究组还增加强化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深静脉置管的认知度、接受情况、置管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研究组认知评分、置管接受良好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胃肠手术行深静脉留置管患者采取强化教育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深静脉置管的认知度及接受度,降低置管期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关键词】 强化教育护理;胃肠手术;深静脉留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118-01
  深静脉留置管是胃肠外科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作用是保证患者在胃肠手术前后营养充分、便于给药、保护血管等,然而,对于多数病人和家属而言,深静脉留置管是陌生的,特别缺乏导管正确保护知识,导致置管时间短、反复穿刺等现象普遍存在,违背了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意义[1]。我院胃肠外科为了充分发挥深静脉置管的作用,对42例胃肠术病人实施了置管强化教育护理,效果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并采取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85例,随机将85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23~78岁,平均(68.3±9.5)岁;受教育年限在5~16年,平均(11.6±3.7)年;右侧颈内静脉置管2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例,股静脉置管1例;手术之前行置管术2例,手术中行置管术40例。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22~77岁,平均(67.9±10.1)岁;受教育年限在5~16年,平均(11.2±3.4)年;右侧颈内静脉置管2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8例,股静脉置管1例;手术之前行置管术2例,手术中行置管术41例。两组在性别比、年龄、文化程度、置管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胃肠外科深静脉置管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知识宣教、穿刺部位感染的预防、敷料定时换新、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处理等。研究组除常规深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外,还实施健康强化教育,即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如年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疾病认知等,采取个体强化教育护理,主要措施如下:①置管前知识强化教育。向患者讲解深静脉留置操作方法、作用、必要性以及留置期间导管的保护等知识,并强调留置管对患者治疗的意义,以提高患者的置管遵从性。②着重心理疏导。部分患者对深静脉留置管会产生紧张、害怕情绪,护理人员要针对原因进行疏导,对患者存在的疑虑、害怕因素进行分析、化解,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深静脉留置管术。③置管期教育。反复向患者强调置管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经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症状,并给予安慰、鼓励。对存在不良行为的病人,也不能责怪、批评,要更加耐心的进行教育。
  1.3 评估指标 ①深静脉置管认知评分。以问答形式进行评估,共20题,总分为100分。②患者置管态度分为:接受积极,患者对置管表现出主动、积极行为;接受良好,不情愿,但在家人、医护人员的劝解下勉强接受;不接受,置管反抗。③留置期间发生非计划内拔管以及导管移位、脱落等情况,由每班护士24h观察并记录。④护理满意程度评估。在患者出院前1d以满意度调查表形式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认知评分、置管良接受度、置管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总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研究组认知评分、置管接受良好率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留置期不良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3 讨论
  胃肠手术患者在治疗期间,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禁食,但患者机体又需要营养、药物等供给,这些都需要经深静脉留置管输入以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然而,多数患者对深静脉留置管认知有误区,导致临床中置管时间短、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情况较为普遍,极大的影响了肠外营养[2]。本研究对42例胃肠手术行深静脉留置管患者采取强化教育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深静脉置管的认知度及接受度,降低置管期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从而有助于患者术后营养、药物的充分摄入,促进了治疗效果及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逄琳.重症创伤深静脉置管术2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74-75.
  [2]陈苑萍,王晓岩.深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NICU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6):5479-5480.
  (收稿日期:2014.07.25)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核技术在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0例疑似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0例疑似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
【摘要】目的:对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腹股沟斜疝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每组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11±10.03)min,住院时间为(4.21±1.02)d,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患对术后者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日渐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热点。文章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出发,综述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
目的:比较毫针针刺结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注射和毫针针刺与0.9%的氯化钠注射液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毫针针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7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满意度、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所特有的心脏病,可表现为心
临床“三基”是指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基”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是完成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及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其中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
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笔者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6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及DHS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