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干预理念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中的应用

来源 :肿瘤研究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8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理念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应用集束化干预理念治疗食管癌术后伴发谵妄的患者36例(研究组),并以2015年1月至10月间接受常规治疗的41例食管癌术后伴发谵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谵妄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3.6±0.8)d、(4.7±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3,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4%(7/36)、34.1%(1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89,P=0.148)。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谵妄期间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9%(5/36)、31.7%(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2,P=0.040)。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拔除胸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6、2.065,均P<0.05)。

结论

集束化干预理念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谵妄的治疗是有效、可行的,可缩短患者术后谵妄的持续时间,加速康复。

其他文献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显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各系统肿瘤包括大肠癌中发挥调控作用。lncRNA是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H19、结直肠癌相关转录本1(CCAT1)、HOX转录反义RNA(HOTAIR)、肺腺癌相关转录因子1(MALAT1)、母系印迹表达基因3(MEG3)5种lncRNA是大肠癌关系密切且目前研究较透彻的lncRNA,它们与
目的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胃癌患者的出生顺序,探讨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Greenwood和Yule、Haldane和Smith出生顺序统计方法,对山西省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54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同胞进行出生顺序研究。结果Greenwood和Yule法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较多发生在出生顺序1~3胎次。Haldane和Smith法计算6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多原发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这与恶性肿瘤诊断水平提高有关。临床上,多原发癌易和转移癌混淆,二者的治疗原则及预后有明显区别,许多患者因误诊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加强对多原发癌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基于此背景,文章对多原发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和诊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改善多原发癌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转录因子Snail和上皮钙黏素(E-cad)、神经钙黏素(N-cad)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59例NSCLC患者及31例肺良性病变患者术后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中Snail与N-cad、E-cad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5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手术标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行病理学观察,同时进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患者年龄26~56岁,平均37岁;其中8例仅发生于右侧,5例仅发生于左侧,2例为双侧发生。临床表现主
DNA甲基化是指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SAM),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作用下,将甲基基团添加到CpG二核苷酸5'端的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DNA甲基化作为常见的表观遗传学事件之一,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日渐成为相关肿瘤的研究热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尚缺乏早期诊断手段。文章就DNA甲基化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作
目的提高对腮腺分泌性癌(SC)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选取山西大医院2018年4月收治的1例腮腺SC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术中快速冷冻病理学初步诊断为腮腺腺泡细胞癌,后期腮腺分泌物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法示瘤细胞弥漫表达乳腺球蛋白、S-100、GATA-3,不表达DOG-1;荧光原位杂交检出ETV6-NTRK3基因融合;最终
目的探讨胃原发多形性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胃原发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患者的病理特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为65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体前壁,直径约15 cm。瘤细胞呈梭形、多角形、类圆形等,排列成漩涡状或席纹状,可见多核瘤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Vimentin呈弥漫阳性,CD68、AACT阳性,CD117、DOG-1、CD34、Desmin、SMA
目的探讨以多发骨质破坏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情况。方法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1例以多发骨质破坏为首发临床表现的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骨痛就诊,行常规化验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多发骨质破坏,误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给予相关治疗后疼痛未见明显缓解。完善骨髓穿刺、免疫分型、基因检测等血液病相关检查后明确诊断为ALL。结论对于原因不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序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老年晚期EGFR-TKI获得性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中心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晚期EGFR-TKI获得性耐药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化疗,包括:培美曲塞500 mg/m2,第1天;顺铂75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