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生态互动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课堂环境看,课堂互动的主体是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这三种主体可以组合为多种不同的形式。譬如,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从人际交往的性质来看,课堂互动可区分为合作性互动、对抗性互动和竞争/合作性互动。生态化课堂互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互动,它不是教师或学生的个体活动,而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群体活动,在教学主体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中共同发展。本文重点讨论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群体互动的动力学原理。
  
  一、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师生群体互动的动力学原理
  
  互动理论是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的。互动理论的发展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人文主义理论、社会心理学、符号互动理论、教育心理学、交往教学论等理论广泛的支持和推动;互动理论的发展还得益于胡塞尔(E.Husserel)和哈贝马斯(Habermas)关于“生活世界”和“交互主体性”理论以及马克思(K.Marx)主义的交往实践学说。生生合作互动属于课堂生态动力机制的范畴,它具有群体动力学原理。
  群体动力学(Groupoynamies)是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它是探讨群体中各种潜在的交互作用、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学科。所谓群体,是指两个或更多人组成的团体,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的个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群体的本质在于:群体是一个“动力整体”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互赖(interde Pendence),一个群体所拥有的动力比任何个体在任何方面所拥有的动力都要多,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发展都受到所属群体的影响。基于小组行为研究的群体动力学广泛应用于教育活动中。譬如,贝里(K.Balley)研究了影响群体动力的个体因素、群体动力的构成要素以及组间动力差异的原因;埃利斯(RodEnis)在其专著中把群体动力理论运用于外语课堂教学。
  在课堂环境下,小组学习行为具有群体动力学意义。小组成员的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不同,但他们之间可以互补,而且个体成员的感受能积极地影响同伴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与个性特点,但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蕴藏着一定的学习潜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的职责。课堂教学中的群体互动可以使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得到互补,从而产生自尊与动机。从整体教育论看,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生活世界里,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区分只有相对意义,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的,而且是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部分决定整体,即部分的性质是由整体的动力学性质决定的,它依赖于整体;部分只是在整体中才获得它的意义,离开整体就会失去其存在。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有理由认为,在课堂小组活动中,个体成员与其所在的群体之间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互补的,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脱离了整体其作用就下降,就会失去期望的价值。
  
  二、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催化剂。“有教无类”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先决条件。教师接纳学生,不分贵贱,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热情地爱护、关心和培养每一个学生,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烦闷苦恼,研究学生的喜怒哀乐,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这应该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和情感心理关系是来自于对学生的尊重。有调查数据显示,最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教师公平待学生”、“教师喜爱学生”、“教师亲切地对待学生”;最不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感到厌恶”、“教师对学生怀有敌意”、“教师看不起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是一种爱、也是一种责任。尊重意味着认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价值观,正视个体差异,容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犯的错误,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会。那种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是不对的,不仅会伤害大多数学生,而且会使少数学生滋长优越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师生关系是一对矛盾,师生交往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冲突的唯一方法就是平等对话,在对话中教诲真理,在对话中传递知识。“有教无类”原则是建立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是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法宝。情感诱导是情感互动的手段。教师用师爱、亲切、诙谐等方式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心理气氛,在情感和心理的沟通中传递语言知识和技能,诱导课堂学习意向,激发学习兴趣。师爱的缺席和错位是师生之间缺乏真诚深度的沟通所致。情感沟通是教育最原始的特征之一,是教学成功的较高水准,也是成功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师生双方的情感沟通是教育的必由之路。师——生的沟通容易接近和进入学生的心理状态,生——师的沟通容易认同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传递师爱需要教师的智慧、充沛的热情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和宽容、对教学的责任感。这样的师爱是一种大爱,它会使学生激起积极的情绪体验,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护和帮助,形成接受与建构、自主与被指导的学习方式,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行为动力。
  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基础是师生关系(teacher—studentzelation),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从课堂角度看,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关系、人际关系和心理关系。课堂生态观认为,师生之间应平等对话与相互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直接性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而不光是传授知识。对话是师生平等的核心,对话的原则要求教师放弃独占讲台、滔滔不绝讲授的方式,注重师生双方共同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力和自我选择的自由。对话的第一法则是民主平等,这一法则拒绝师生上下级的课堂权力秩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鼓励教师主动下放和分散课堂权力资源,让学生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把原本教师独立自享的话语权让全体课堂成员共享,而不光依赖“师道尊严”的权威。
  
  三、现代外语课堂教学的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
  
  合作——竞争性互动主要发生于学生之间,小组活动是生生互动最常见的群体形态。这种“学习共同体”有助于在合作中互动,在互动中竞争,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困难、共享成功、完成学习目标,建立积极互赖型关系,同时能减轻学习者在参加语言交际 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使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练习使用目的语,并且能表现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互动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合理编组。编组不妨借鉴“合作学习教学法”提倡的组内异质、组间均质的编组原则组织小组成员。异质分组是交叉分组法,其理念是将两种或多种能力水平的学生混合在一起,成员之间有一定的互补性,以促进学习,即组内成员的学习策略、学习成绩、能力倾向、认知方式、个性、智力、动机等个体因素存在差异性,各个组员根据自己能力完成课堂任务的一部分;组间同质是指小组与小组之间总体上学习成绩与能力水平相差无几、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各小组间能力水平比较均衡,竞争力势均力敌。小组的X~t--般每组以2—4人为宜,人数太多会减少学生练习的机会。小组座位的安排取决于学生的人数、教室的环境、活动的形式以及课桌椅的样式。
  第二,问题启动。“问题意识”是启动小组活动群体动力的一把金钥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呈现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启动问题离不开提问,提问可分为认知提问和元认知提问。认知提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指向具体的信息加工,问题的内容往往由教师精心设计,对学生思维的自主性、独立性要求不高;元认知提问针对学生的元认知活动,指向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思维的自觉性、批判性要求较高。元认知提问要求教师观察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绪反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正确把握学生的元认知状态,设计合理的问题以激活课堂群体的动力。
  总之,课堂群体互动观是关于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矛盾对立统一观,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交往与互动、接触与碰撞中展开的,在矛盾的“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循环往复的过程中,矛盾会转化为个体动力和群体动力,不断推动着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从生态学分析,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是行为者经验视界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就是课堂生态中情感信息的交换、知识信息的传递、智慧能量的流动,这些物质循环的流畅性推动着课堂生态系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责任编辑 刘永庆)
其他文献
自我国提出"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以来,如何通过教书育人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教师需解决的教育难题之一,亦是新时代育人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作为端正学生创新创业态
在数字复合正交神经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拟复合正交神经网络,并用于非线性伺服系统控制中.在带有非线性摩擦力矩的直流电机飞行模拟转台伺服系统中,控制系统是基于PD控制
我们知道,教与学的活动通常是通过教科书和师生双方交流信息来进行的,这主要借助课堂教学的形式在同一时间、空间及同一情境中互动而完成。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陛的根本渠道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输电费用只按有功潮流进行分配,无法计及无功潮流的交叉影响,因为,基于传统的电路理论无法结合有功和无功潮流来定义元件的使用份额,这损害了输电费用
在系统地研究了偏磁式谐振接地及保护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结构的偏磁式消弧线圈,它由一个三柱铁心和五个线圈组成,铁心上有两级减小截面的部分,该部分为磁化区.通过
使用矩阵光学的方法得到了Offner展宽器等效光栅对表达式、经过Offner展宽器后脉冲的脉宽表达式及展宽器各元件尺寸的解析表达式。确定了一般化的设计步骤,并给出了一个设计
该文提出了用于中性点谐振(经消弧线圈)接地模式配电网馈线单相接地暂态电流保护的新原理.该保护的判断准则是理论分析的定义,所以是固定不变值,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正>一、修旧思想的起源及流派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领域,修旧原则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指导。它的形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人们对于文物古迹的态度,这一态度在英文文献中通常用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是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确定的一项双边合作项目,用于支持和促进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大力改善了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尤其是重点扶持的临夏和甘南州,受益最多。目前,这两个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城中学,大多在该项目专款资金的支援下,盖起了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大量添置新的教学设备,不断美化教学环境,一扫昔日教育发展长期停滞不前的沉闷
不同种类颅骨修补材料性能及临床应用效果不尽相同。金属材料最早被应用于颅骨修补,但后来发现大多数金属物质可被腐蚀、可导热;非金属骨替代物中有机玻璃曾经被普遍应用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