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泸西县小型哺乳动物携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调查

来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he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云南省泸西县小型哺乳动物携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状况及其分子生物学特征,调查斑疹伤寒自然疫源地,为立克次体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鼠笼和鼠夹法在云南省泸西县居民区及野外捕获小型哺乳动物,捕获的动物进行分类鉴定,活体取血并分离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斑疹伤寒抗体.捕获动物均剖取脾脏并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检测动物脾脏中斑疹伤寒立克次体groEL基因,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网站对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结果 2015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泸西县共捕获小型哺乳动物193只,其中居民区64只,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129只,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优势鼠种.获得动物血清83份.动物脾脏巢式PCR扩增,居民区动物血清均为阴性,野外捕获动物中检测到2株groEL基因阳性标本(LX2和LX89),带菌鼠种为大绒鼠,带菌率为1.04%.对2份阳性标本测序,然后在基因BANK库中经BLAST比较分析,LX2和LX89相似性为100%,并与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株(GenBank号:AF075440)相似性分别为100%和9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X2和LX89在同一分支,它们与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AF075440株、AY191590株和AY191591株等遗传关系非常近.83份动物血清莫氏立克次体抗体阳性4份,阳性率为4.82%.结论 云南省泸西县存在以大绒鼠为主要宿主的斑疹伤寒自然疫源地.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政府购买病媒生物防制服务在登革热疫情防控中的效果,完善政府购买有害生物防制(PCO)服务参与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的防控模式.方法 系统收集2019年广州市登革热病例
目的 了解浙江省4个地区的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消长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4-11月,在浙江省的杭
目的 探讨网格化管理在云南省景洪市登革热疫情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为制定当地登革热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9年景洪市登革热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采用流行
期刊
目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具有表型可塑性特征,作为再生医学的细胞资源已颇受重视。但目前尚未见有关hAMSCs体内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AMSCs移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