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作为我国主要的大宗果品之一,近年来价格逐年上涨并趋于稳定,受市场因素的刺激,山东鲁西南地区的苹果面积稳中有升,但由于栽培技术的制约,部分园片存在高产不高效、重栽轻管甚至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现将该地区苹果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自然概况
鲁西南地区,土壤多为褐土或棕壤,土层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6%~1.1%,速效磷为0.03%~0.07%,速效钾为0.5%~1.5%。该地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8.1℃。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 26.8℃;1月份最低,-1.7℃。平均有效积温5053.2℃。平均终霜日为4月10日。受寒流影响,倒春寒危害严重。年均降水量691.4毫米,分布不均匀,其中6、7、8三个月份,平均降水量达448.5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4.9%。
2 品种选择
鲁西南地区相对于山东另一个苹果主产区胶东半岛,最大的特点就是物候期早,同样的品种比胶东要早熟10~15天,所以在品种选择上要突出气候优势,占领早期市场,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比如嘎拉、新红将军、珊夏、美八等,2005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华美、华光、华玉、华硕、锦绣红、红珍珠、K10、K12等中早熟品种经过在山东曲阜的试栽,表现出了良好的品种特性,可以作为一些老品种的替代品种,适宜在本地区大力推广发展。砧木选择可以是乔化砧,以矮化中间砧为宜,适宜的实生砧包括八棱海棠、平邑甜茶、福山沙果等;适宜的矮化中间砧包括M26、CG80、SH系列等;适宜的矮化自根砧包括M9、M7、MM106等。
3 建园方式
乔化砧木苗和半乔化砧木苗可采用3.0~4.0米×4~4.5米的株行距,也可采用2.5~3.0米×5.0米的宽行密植栽植方式,树形采用自由纺锤形或小冠疏层形,本地区以自由纺锤形为主;矮化砧木定植株行距一般为2~2.5米×4.0米,树形采用细长纺锤形。苹果大部分品种不具有自花结实能力,建园时应配置授粉树,可混栽专用授粉品种,也可以选择果品性状好、花期一致的多个品种互为主栽品种和授粉树。
4 树体与果实管理
苹果树形栽培前期宜培养纺缍形,细长纺缍形,但不宜过份求形,忽视产量。亩植56~111株,适宜干高80~100厘米。当年大肥水管理,刺激抽生充实的长梢,力保7~8条。先选留较强的中央领导枝做中干,其他枝条全部实施拉枝调角,缓放刻芽,促进当年形成更多花芽,培养长轴型单轴延伸大型结果枝组。中央领导枝行中度短截并在相应部位刻芽3~4个,以促进中干定向抽生长枝为翌年培养长轴型结果枝组做好准备。幼树期修剪的原则是轻剪多留,多缓多刻芽多开角,少疏少截,以实现长树与结果同步,快长树快结果;营养生长向结果最大最好最快的转化,枝条最大利用、养分最大利用转化。进入盛果期后,要有针对性疏缩中下部的大型结果枝组,以改善中下部风光条件。当冠高达4米左右时,实施落头开心打开天窗,解决直射光,保持中央领导干高3米左右,围绕中干轮生长轴型结果枝组15~18个,最多不超过20个为宜。修剪方法仍以疏为主,以缓为主,对果枝组要进行疏缩,减少枝磨叶磨果磨,留足结果空间,同时要及时疏抹背上强直立枝,徒长枝,保持里外通风透光良好。
矮化中间砧苗木,在栽植当年应注意幼树期扶干。幼树极易形成腋花芽,应注意疏除过多的腋花芽;对于早果性好的品种,采用矮化砧建园时,应根据树势确定早期合理留果量,树冠未充分形成时,尽量不留果。对于品种花量多、花序坐果率高的,应进行合理的疏花疏果,以增大果个。为提高果面光洁度和外观质量,宜采用套袋栽培,5月底6月初套袋,采果前10天左右摘袋,并进行摘叶、转果,促使果实全面着色。
5 病虫害防治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5—6月份多雨季节是全年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果实病原物侵染,并导致7、8月大量烂果的主要原因,此期叶部病害主要易染白粉病,斑点落叶病,果实病害主要易染轮纹病、炭疽病,应全面加强预防侵染措施的落实。
虫害主要有:苹果黄蚜、潜叶蛾、卷叶蛾、棉铃虫、桃小食心虫、红蜘蛛、二斑叶螨等。本着叶果同保、病虫兼防、动态跟进,突出预防的原则,简化管理,兼顾天气和药效期。可参照下列方法,做好病虫预防工作。
①4月底5月初80%大生M-45水性粉剂800倍 10%吡虫啉2500倍 20%氟幼灵3000~4000倍 粘着剂1500倍,若多雨期可加20%三唑酮1000~1500倍预防白粉病、轮纹病、炭疽病的侵染。
②间隔8~10天,可喷70%甲基托布津1500倍 2500~3000倍氟幼灵或美满4000~6000倍 10%吡虫啉2500~3000倍 粘着剂1500倍。预防苹果黄蚜、潜叶蛾、卷叶蛾、棉铃虫、桃小食心虫以及果实病害、叶部病害的侵染。
③间隔10~15天视降水情况:喷80%大生M-45水性粉剂800倍 20%三唑锡1200~1500倍 粘着剂1500倍。预防果实病害、叶部病害的侵染和螨类危害。
④间隔7~10天(6月上旬末)多效灵2号600倍 蚜虫净1500~2000倍或10%吡虫啉2500~3000倍 20%杀蛉脲2000~3000倍 粘着剂1500倍。可有效预防蛾类、螨类叶部病害、果实病害侵染危害。套袋果园,可选用适量波尔多液200倍 霸螨灵1500倍,或科博1200倍 乐斯本2000~2500倍,预防蚜类、蚧类以及病菌侵染危害。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
本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应结合施肥大量施入有机肥,实行秸秆等覆盖、生草栽培等技术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对部分园片的管理试验,这些措施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3个百分点,对提高果实品质、增强树体抗性有很大的作用。
基肥:每年秋季至土壤封冻前,结合果园深翻,追施基肥,基肥早施最好,全园含授粉树采收完后即施。每亩施入腐熟后的农家肥3000千克左右,并混入1000千克左右的玉米秸秆,同时混入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及微量元素,每亩约50千克。
追肥:生长期追肥3次,分别在萌芽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第1次于3月初施入以氮肥为主,也可与秋季追基肥时结合,可以减少劳动用工。第2次在4月下旬或者5月上旬,以氮肥为主,配合少量的磷钾肥。第3次在6月份,以复合肥为主,保证果实的品质和花芽继续分化。
肥料用量:幼树期每株用尿素0.1~0.3千克、复合肥0.2~0.5千克;结果大树,每株用尿素1.5~2.0千克、复合肥2.0~3.0千克。华美喜大肥大水,尤其是坐果后、幼果细胞分裂时期,需要充足的肥水条件,利于拉长果形,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6.2 浇水
要保证好关键时期3遍水
萌芽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苹果树根系活动后进行,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保证萌芽、抽枝、展叶和开花所需水分。由于山东春旱严重,灌水宜早为好。
坐果期,花芽分化前。5月至6月,此期天气干旱,雨季还没有来临,灌水能保证果实膨大及花芽生理分化所需水分。
封冻水。结合秋施基肥,10月下旬至落叶前结合秋施基肥要灌足透水,有利于肥料充分腐烂,又有助于树体安全越冬。
1 自然概况
鲁西南地区,土壤多为褐土或棕壤,土层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6%~1.1%,速效磷为0.03%~0.07%,速效钾为0.5%~1.5%。该地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全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8.1℃。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 26.8℃;1月份最低,-1.7℃。平均有效积温5053.2℃。平均终霜日为4月10日。受寒流影响,倒春寒危害严重。年均降水量691.4毫米,分布不均匀,其中6、7、8三个月份,平均降水量达448.5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4.9%。
2 品种选择
鲁西南地区相对于山东另一个苹果主产区胶东半岛,最大的特点就是物候期早,同样的品种比胶东要早熟10~15天,所以在品种选择上要突出气候优势,占领早期市场,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比如嘎拉、新红将军、珊夏、美八等,2005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的华美、华光、华玉、华硕、锦绣红、红珍珠、K10、K12等中早熟品种经过在山东曲阜的试栽,表现出了良好的品种特性,可以作为一些老品种的替代品种,适宜在本地区大力推广发展。砧木选择可以是乔化砧,以矮化中间砧为宜,适宜的实生砧包括八棱海棠、平邑甜茶、福山沙果等;适宜的矮化中间砧包括M26、CG80、SH系列等;适宜的矮化自根砧包括M9、M7、MM106等。
3 建园方式
乔化砧木苗和半乔化砧木苗可采用3.0~4.0米×4~4.5米的株行距,也可采用2.5~3.0米×5.0米的宽行密植栽植方式,树形采用自由纺锤形或小冠疏层形,本地区以自由纺锤形为主;矮化砧木定植株行距一般为2~2.5米×4.0米,树形采用细长纺锤形。苹果大部分品种不具有自花结实能力,建园时应配置授粉树,可混栽专用授粉品种,也可以选择果品性状好、花期一致的多个品种互为主栽品种和授粉树。
4 树体与果实管理
苹果树形栽培前期宜培养纺缍形,细长纺缍形,但不宜过份求形,忽视产量。亩植56~111株,适宜干高80~100厘米。当年大肥水管理,刺激抽生充实的长梢,力保7~8条。先选留较强的中央领导枝做中干,其他枝条全部实施拉枝调角,缓放刻芽,促进当年形成更多花芽,培养长轴型单轴延伸大型结果枝组。中央领导枝行中度短截并在相应部位刻芽3~4个,以促进中干定向抽生长枝为翌年培养长轴型结果枝组做好准备。幼树期修剪的原则是轻剪多留,多缓多刻芽多开角,少疏少截,以实现长树与结果同步,快长树快结果;营养生长向结果最大最好最快的转化,枝条最大利用、养分最大利用转化。进入盛果期后,要有针对性疏缩中下部的大型结果枝组,以改善中下部风光条件。当冠高达4米左右时,实施落头开心打开天窗,解决直射光,保持中央领导干高3米左右,围绕中干轮生长轴型结果枝组15~18个,最多不超过20个为宜。修剪方法仍以疏为主,以缓为主,对果枝组要进行疏缩,减少枝磨叶磨果磨,留足结果空间,同时要及时疏抹背上强直立枝,徒长枝,保持里外通风透光良好。
矮化中间砧苗木,在栽植当年应注意幼树期扶干。幼树极易形成腋花芽,应注意疏除过多的腋花芽;对于早果性好的品种,采用矮化砧建园时,应根据树势确定早期合理留果量,树冠未充分形成时,尽量不留果。对于品种花量多、花序坐果率高的,应进行合理的疏花疏果,以增大果个。为提高果面光洁度和外观质量,宜采用套袋栽培,5月底6月初套袋,采果前10天左右摘袋,并进行摘叶、转果,促使果实全面着色。
5 病虫害防治
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5—6月份多雨季节是全年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果实病原物侵染,并导致7、8月大量烂果的主要原因,此期叶部病害主要易染白粉病,斑点落叶病,果实病害主要易染轮纹病、炭疽病,应全面加强预防侵染措施的落实。
虫害主要有:苹果黄蚜、潜叶蛾、卷叶蛾、棉铃虫、桃小食心虫、红蜘蛛、二斑叶螨等。本着叶果同保、病虫兼防、动态跟进,突出预防的原则,简化管理,兼顾天气和药效期。可参照下列方法,做好病虫预防工作。
①4月底5月初80%大生M-45水性粉剂800倍 10%吡虫啉2500倍 20%氟幼灵3000~4000倍 粘着剂1500倍,若多雨期可加20%三唑酮1000~1500倍预防白粉病、轮纹病、炭疽病的侵染。
②间隔8~10天,可喷70%甲基托布津1500倍 2500~3000倍氟幼灵或美满4000~6000倍 10%吡虫啉2500~3000倍 粘着剂1500倍。预防苹果黄蚜、潜叶蛾、卷叶蛾、棉铃虫、桃小食心虫以及果实病害、叶部病害的侵染。
③间隔10~15天视降水情况:喷80%大生M-45水性粉剂800倍 20%三唑锡1200~1500倍 粘着剂1500倍。预防果实病害、叶部病害的侵染和螨类危害。
④间隔7~10天(6月上旬末)多效灵2号600倍 蚜虫净1500~2000倍或10%吡虫啉2500~3000倍 20%杀蛉脲2000~3000倍 粘着剂1500倍。可有效预防蛾类、螨类叶部病害、果实病害侵染危害。套袋果园,可选用适量波尔多液200倍 霸螨灵1500倍,或科博1200倍 乐斯本2000~2500倍,预防蚜类、蚧类以及病菌侵染危害。
6 肥水管理
6.1 施肥
本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应结合施肥大量施入有机肥,实行秸秆等覆盖、生草栽培等技术大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经过对部分园片的管理试验,这些措施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2~3个百分点,对提高果实品质、增强树体抗性有很大的作用。
基肥:每年秋季至土壤封冻前,结合果园深翻,追施基肥,基肥早施最好,全园含授粉树采收完后即施。每亩施入腐熟后的农家肥3000千克左右,并混入1000千克左右的玉米秸秆,同时混入适量的氮、磷、钾复合肥及微量元素,每亩约50千克。
追肥:生长期追肥3次,分别在萌芽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第1次于3月初施入以氮肥为主,也可与秋季追基肥时结合,可以减少劳动用工。第2次在4月下旬或者5月上旬,以氮肥为主,配合少量的磷钾肥。第3次在6月份,以复合肥为主,保证果实的品质和花芽继续分化。
肥料用量:幼树期每株用尿素0.1~0.3千克、复合肥0.2~0.5千克;结果大树,每株用尿素1.5~2.0千克、复合肥2.0~3.0千克。华美喜大肥大水,尤其是坐果后、幼果细胞分裂时期,需要充足的肥水条件,利于拉长果形,提高果实外观品质。
6.2 浇水
要保证好关键时期3遍水
萌芽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苹果树根系活动后进行,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保证萌芽、抽枝、展叶和开花所需水分。由于山东春旱严重,灌水宜早为好。
坐果期,花芽分化前。5月至6月,此期天气干旱,雨季还没有来临,灌水能保证果实膨大及花芽生理分化所需水分。
封冻水。结合秋施基肥,10月下旬至落叶前结合秋施基肥要灌足透水,有利于肥料充分腐烂,又有助于树体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