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时期,又是全面健身的重点,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究其原因还是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所以,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承载民族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即将投入社會、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热血青年。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一切动力来源的基础,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兴盛发展的基础,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时代性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现代社会紧迫的生活、工作节奏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无形的提高,健康的体魄、心智的成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体育意识的淡薄。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现阶段高校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还遠远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活动和教学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所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长时间有效的身体锻炼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设施一切可利用资源,比如,通过教学视频、网络图片等有效的途径宣传来扩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了解,以此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调动并激发学生自觉训练的热情。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体育项目的各种比赛,并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其结合,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环境,体育宣传是实现培养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手段,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热情,不定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比如,举办体育知识系列讲座、体育欣赏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的体育氛围,师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传授与实际锻炼相结合,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以多元化渠道向学生传授理论课,使学生对体育训练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学校体育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相关理论知识。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最大动力。它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因素,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锻炼的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运动需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个人优势采用多元化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通过校内、校外的多元化的比赛,使学生们逐步建立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的体育观念,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构成,各系统器官相互功能,身体锻炼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运动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影响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多元化的教学对体育意识的影响
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在教学中更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充分运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理论教学,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多方面的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不断更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训练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如:教师在一节课中抽出十分钟充分运用讲解示范,在现代化的媒体平台进行讲评、演示,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元化。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精神理念,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场所,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承载民族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即将投入社會、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热血青年。过硬的身体素质是一切动力来源的基础,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兴盛发展的基础,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时代性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现代社会紧迫的生活、工作节奏对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无形的提高,健康的体魄、心智的成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滑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体育意识的淡薄。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场所,也是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现阶段高校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还遠远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体育活动和教学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所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使他们能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二、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途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主要是通过理论学习和长时间有效的身体锻炼逐渐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设施一切可利用资源,比如,通过教学视频、网络图片等有效的途径宣传来扩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了解,以此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调动并激发学生自觉训练的热情。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增加体育项目的各种比赛,并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与其结合,提高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进而扩大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一)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环境,体育宣传是实现培养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手段,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热情,不定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比如,举办体育知识系列讲座、体育欣赏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体育文化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的体育氛围,师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体育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传授与实际锻炼相结合,改变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以多元化渠道向学生传授理论课,使学生对体育训练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运用,借以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
学校体育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相关理论知识。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认识某种体育活动并积极参加某种体育活动的最大动力。它既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因素,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依据,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随着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优势,激发锻炼的主动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运动需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个人优势采用多元化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通过校内、校外的多元化的比赛,使学生们逐步建立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的体育观念,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构成,各系统器官相互功能,身体锻炼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运动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影响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多元化的教学对体育意识的影响
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这样在教学中更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充分运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理论教学,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多方面的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中应表现出创造的天赋和好奇心,使体育教学不断更新,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极大的训练兴趣。这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地作用。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如:教师在一节课中抽出十分钟充分运用讲解示范,在现代化的媒体平台进行讲评、演示,这样,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交叉使用结合,呈现出多元化。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能。
总之,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是让学生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精神理念,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场所,是潜移默化地,它不仅是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基础,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