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幽梦忽闻香

来源 :特别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妻为人随和爽气,极好相与,交往三个月,我就赢得“上门”的机会.那天,她在家整治了一大桌菜,有珍珠丸、烧全鱼、炸藕夹,还有香松酥软的炸猪排,油而不腻的粉蒸肉.我大吃大啖,直至腹满肚圆.饭后,妻笑问:“菜还合胃口吧?”又拍拍我单薄的肩背:“将来日子长着哩,慢慢调养你.”rn婚后我们的小日子过得和美.妻不但菜烧得可口,还会白案:蒸包子、包饺子、摊煎饼、下馄饨,样样拿手.夏日,我爱吃街头小店的凉面,妻将面条旺火煮熟,从锅里捞出,摊在案板上,淋上油,抹匀,然后两手用筷子不停地将面条挑起,抖顺.大热的天,她挥汗如雨.面条抖利索了,也摊凉了,夹在碗里,配上线粉、黄瓜丝、海带丝、切细的火腿肠及芝麻酱、蒜水.顿时,香溢满屋.
其他文献
厨房,是充满油烟,  火烧火燎的料理处?  还是养生美味的诞生地?  是与家人、孩子共享制作美食过程乐园?  还是用烘焙、红酒和咖啡交友的沙龙?  是用高科技和智能化设备让自己慢下来?  还是坚持传统烹调,  品味时光与美食的艺术?  以上也许皆是,享乐式厨房,  本就是慢慢品味生活的地方。
昆明人爱花惜花,觉得把花吃到肚子里才能表达对花的敬意.他们将各种食用花卉有机组合,与各种山珍海鲜巧妙搭配,精心烹制出一道道“花的盛宴”.rn走进一家临街餐厅,顿感充满春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这时我在读初二.我读的是二年制初中,初二就是毕业班.要在以前,像我这种“黑五类”,上高中肯定是没门的.以前读高中都讲推荐,5%的比例,基本是“干部”
1938年2月,西南联大从长沙开始搬迁.一天,当汽车穿过凭祥县城门的时候,司机通知大家,不要把手放在窗外.别人都很快照办,冯友兰听了这话,却无动于衷.他在考虑的是为什么不能放
“文革”中,不论哪个行业哪个部门,每天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毛主席像前做“早请示”.当时,我在山东潍县华疃村联中上初中.1971年学校放秋假后,我们到生产队和社员们一起参加
1969年,我21岁,在海军广州疗养院工作.领导派我到南海舰队卫生部举办的新医疗法学习班学习,用银针治疗常见病、多发病.rn我们新医小组除了用针灸治疗腰腿痛、失眠症等病症外,
林巧稚1901年出生于福建省鼓浪屿一个教师家庭.1921年,她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成为该校第一名女学生.rn八年以后,林巧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她从院长手里接过留院任职的聘书.聘
1947年乡下就搞起了土改.工作队到了高头村,号召斗争地主富农,村民光听,就是不动弹.rn高头村最早撕破脸挑头斗争的,是一个贫苦农户王秀农.组织贫农团,王秀农就当了农会主席.
三年困难时期,我所居住的河南省原阳县官厂公社判官村吃大食堂,每人每天只有4两(16两秤)粮食标准,吃不饱饭,干活还得连轴转,饿死不少人.公社干部发动村干部在地里多种些红萝
王老五原名王天玉,早年是个“穷戏子”,艺名“大花鞋儿”.村里的老地主是绝户,就收了“大花鞋儿”当上门女婿.“文革”开始后,老地主去世了,“大花鞋儿”理所当然地顶起“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