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临床特征及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巨细胞动脉炎(GCA)患者临床特征及不良事件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诊断为GCA患者的基线及随访数据,将疾病复发、缺血性并发症、死亡定义为不良事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生存分析评价危险因素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后情况。

结果

共纳入69例GCA患者,男女比1∶1.03,发热(48例,69.6%)和头痛(43例,62.3%)是最常见症状。截止2021年5月共随访61例患者,平均随访(35±20)个月,共发生不良事件16例(26.2%)。有不良事件组患者基线时的血小板、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无不良事件患者[(325±142)×109/L与(238±112)×109/L,t=2.22,P=0.030];[(31±6)g/L与(26±6)g/L,t=2.74,P=0.008]。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是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0.32(0.14,0.74),P=0.008],1、2、3、5、10年不良事件均发生在RDW-CV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一种由肿瘤归巢穿膜肽(tLyP-1)修饰并携载金属多酚网络(TA-Fe3 )工程化紫杉醇(PTX)的相变型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体外肿瘤靶向能力、超声/光声成像及光热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溶剂置换法、薄膜水化法和双乳化法制备由tLyP-1介导的载TA-Fe3 工程化的PTX的相变型脂质纳米粒(t-P@TFP)。检测其表征、体外靶向能力、光热转化能力、体外光声和超声成像能力;CCK-8法、细胞活死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纳米粒的安全性和不同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成功制备t-P@TFP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心力衰竭患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准确评估右心室功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右心室几何结构复杂,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功能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右心室纵向应变被认为是右室功能评估的敏感参数。笔者就右心室纵向应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总结SLE伴Libman-Sacks心内膜炎(LSE)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SLE伴LSE的患者(20例),按照1∶3的比例匹配年龄、性别后抽取同期住院的资料完整的SLE无LSE患者作为对照(60例),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M(Q1,Q3)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目的检测IL-2/Janus激酶3(JAK3)/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5信号通路在A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30例AS活动期患者(ASA)、30例AS稳定期患者(ASS)和50名健康体检者(HC)的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JAK3、STAT5a及STAT5b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JAK3、STAT5a和STAT5b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浆中IL-2浓度。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