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时政新闻电视画面拍摄感悟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时政新闻包括了会议新闻、领导会谈新闻、领导考察調研活动新闻等类别,所以在各个主题的时政画面拍摄中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时政新闻画面无法进行摆拍和重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时政新闻画面的拍摄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围绕时政新闻画面的拍摄展开论述,首先明晰时政新闻相关电视画面在拍摄过程中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究出在不同情景时政新闻画面拍摄的技巧。
  【关键词】新闻传媒;时政新闻;摄影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78
  在媒体技术急速发展的当下,虽然个人用户为核心的自媒体行业不断扩大,但是作为指导舆论方向的官方电视台,在拍摄时政新闻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时政新闻画面拍摄的原则,确保时政新闻的严谨性、政治性、纪实性、时效性。时政新闻的目的主要是向广大群众传达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计划和战略决策,通过时政新闻资讯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到党中央的好声音,了解各级政府出台的富民好政策,所以,在时政新闻电视画面的拍摄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原则才能促使群众关心时政,了解政讯。
  1. 时政新闻电视画面拍摄原则
  无论是时政新闻还是普通的新闻事件在进行摄像录制的时候,必须要维持新闻特有的纪实性、时效性、形象性,将新闻事件清晰明确、具体详尽地转达给观众,为确保新闻事件传播的顺利进行,在新闻视频画面的拍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拍摄原则,尤其是对于时政新闻事件的相关拍摄还需要注重时政新闻的严肃性,所以下文首先就时政新闻拍摄相关的原则进行简述介绍,进而探究不同主体的时政新闻画面在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拍摄的技巧。
  1.1 保持画面的平稳度
  时政相关的新闻在新闻节目当中所占的比重不小,并且时政新闻主题一向严肃权威,所以在对于领导会谈,或者调研考察等事项进行摄像时,为确保新闻的整体基调肃穆庄重,相关摄像人员需要时刻注意保持画面的平稳程度,切忌画面抖动的出现,并且在切换画面的过程中也不能过于生硬或者快速转换。在摄像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固定镜头为主要镜头,并且在各个角度进行固定镜头设置,确保画面的平稳程度。
  1.2 多角度巧妙取景
  在拍摄时政相关的视频画面时,要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进行多个场景的巧妙取景摄像,依据不同的新闻类别提前做好摄像取材的计划,在时政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多个角度的取景,让视频新闻画面更加丰富充盈。
  例如,在拍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式过程中,根据开幕式的会场现状可以选取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视频摄录,可以在主席台的两侧各设置2台游动机位,方便对于主席台整体的拍摄,并且在两侧的主席台入口各设置一个机位,确保对主席台上的领导人物在近景、中景、侧景等方面全部有摄像覆盖,还能够从主席台向下俯拍整个会场的完整画面。除此之外,在主席台下的场地前面两侧各设立2台游动机位,对于会场前部的与会代表进行全景、中景、摇、移等多个角度进行取景摄像;在会场后部位置设置一台挂长焦镜头摄像机,聚焦于主席台上的发言人,将发言过程的细节都进行摄影记录;会场的后部中央还需要设置一台广角镜头摄像机位,为了将整个会场壮阔场面和细节进行捕捉,通过多机位、多角度实时拍摄,丰富开幕式新闻素材,能够使观众对于会议开幕式会场的整体场景以及开幕式的活动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1.3 注重过渡画面的摄影
  电视上播出的时政新闻大部分都不是一个镜头拍下来的,因为时政新闻的拍摄讲究画面不能出现大幅度的抖动,为维持画面的平稳度,需要以三角架为支撑,从多个角度拍摄不同景别的有效镜头。并且拍摄的这些影像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剪辑形成一段完整顺畅的时政新闻视频,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过渡画面的拍摄,使镜头转换流畅自然,不会给观众带来突兀的感观,并且保持时政新闻视频的完整度和流畅度,为后续的编辑剪辑提供便利。
  1.4 时政事件细节捕捉
  新闻报道一个特性是形象性,也就是新闻不仅有文字,还要通过图像、表格、音频等的方式将新闻事件重现在观众面前,便于观众准确地了解整个新闻事实。在时政新闻的拍摄中也是如此,要注重时政事件相关的细节摄录,捕捉现场的细节画面和音频,将时政事件原原本本地复原呈献给观众,使得庄重严肃的时政新闻也能够变得更加鲜活、充满生活情趣。特别是领导人物进行调研的实事新闻拍摄过程中,一定要把控细节捕捉,将领导与百姓之间的交谈接触进行纪录,比如领导同村民握手、下乡蹲点调研、走访慰问群众等环节都要注重情节和细节的拍摄,凸显新闻主题,增加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2. 不同情景时政新闻画面的拍摄技巧
  时政新闻始终作为新闻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视画面摄影方面有很多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点,上文对于时政新闻的拍摄原则进行了简要阐述,下文就将围绕不同主题不同情景之下的时政新闻拍摄技巧进行分类描述,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拍摄策略探析。
  2.1 会谈相关新闻
  2.1.1 镜头要求
  拍摄会谈类相关的时政新闻时,首先要明确在拍摄时对于镜头的要求,由于时政新闻追求画面的稳定度,所以必须要使用三脚架进行镜头固定拍摄;同时依据多角度巧妙取景的原则,先要完全掌握整个活动场所的格局以及场地大小,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摄像机位置的确定,把握好拍摄主体,注重大景、近景、中景、特写、全景镜头的综合运用、在多个角度立意拍摄,向观众更好地传递新闻信息。   同时,还要注重细节的拍摄,尽量捕捉领导人在講话和交流时的近景细节,将会谈现场的气氛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领导人讲话和不讲话时的视频镜头都应分别拍摄十秒钟以上,确保时政新闻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还要将会场后方或者四周悬挂的横幅摄入视频中,将会议现场的整体情况传达给观众,因为镜头过渡也十分重要。
  2.1.2 摄影注意事项
  在会谈相关的时政新闻视频拍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摄影师对于会议场景的拍摄要连贯顺畅,不要在中途进行停顿磨蹭,对于重要的会议细节一定要有灵敏的感知度,例如双方领导人在结束发言之后会进行友好握手,这个时候就要求摄影师预知并把控好握手的动作时机,将镜头层层递进,最终恰好移动到两者的握手画面之上。
  为确保会谈全过程的摄录,摄影师务必要提前三十分钟到达活动场所,熟悉活动的流程,了解与会组成人员以及各位领导的座次,并根据会谈场地的情况确定摄像机位置,万事俱备、只待领导莅临。在拍摄过程中还要注意某些无关紧要细节的规避,例如会谈桌子上的水杯、无关紧要的工作人员、角落里的绿植、墙上的壁画等,与时政新闻主题无关的事物尽量避免出现在镜头内,确保视频画面的整洁清晰。
  2.2 领导视察调研相关新闻
  2.2.1 镜头要求
  同会谈相关新闻的要求不同,在拍摄领导视察或者调研主题的相关新闻画面时,不一定会需要三脚架,因为领导进行视察或调研是一个随机性相对较强的活动,活动的场地并非固定的,接触到的人或事物也不一定是固定不动的,所以游动镜头变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摄像画面的平稳度,摄像师长时间举着机器容易造成肌肉疲惫,所以游动机位的设置很有必要,工作人员提前介入视察点进行现场地熟悉,充分发挥游机的灵活性、多角度拍摄不同景别的组合镜头,也可以在恰当的位置临时架设一台相对稳的的摄像机,对于领导的言谈举止进行捕捉,拍出画面丰满、色彩分明、视觉冲击力强的优质画面,让镜头语言简洁明快、表达准确。
  在视察调研过程中,对于领导与人民群众的互动交流的镜头捕捉必不可少,这一细节能够为严肃刻板的时政新闻增加一丝丝画面活力,例如领导与民众促膝谈心时,多拍领导了解社情民意的镜头、多拍领导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镜头,领导到群众家中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时,都要进行跟拍、除了拍好中景镜头外,要造当拍一些近景和特写镜头,将镜头前和谐友善的氛围传递给观众,增加时政新闻的形象度和亲和力。
  2.2.2注意事项
  在拍摄有关领导视察调研相关新闻素材时,要提前做好功课,磨刀不误砍柴功,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到位,绝对不能出半点差错。首先要检查机器调试是否正常,打开随机话筒,做好同步录音的准备;其次是要检查配套设备带齐否,比如外置话筒、电池充电、格式化记录卡,腾出足够的储存素材,还要制定好一个周全的《拍摄预案》,在拍摄过程中摄录设备出现意外时,要立即启动《预案》,确保拍摄万无一失;再次,一定要录制好现场声,给节目后期制作留余地,这样录制出的新闻才能突出现场感。只有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工作起来才不用担惊受怕,在拍摄过程中,还要确保过度画面自然流畅,具有连贯性、逻辑性和协调性,这样拍出来的领导视察活动新闻才有感染力,才有温度、厚度和力度。
  3. 结语
  综上所述,时政新闻栏目一直是电视台新闻节目当中的重中之重,无论时代怎么进步,传媒怎样变革,拍摄基本功永远不能丢。有关时政新闻的电视画面拍摄相关问题也是新闻摄制行业热议的焦点。在自媒体、新媒体、融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只有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才能拍出有情怀的时政新闻,只要肯下功夫,才能维护好时政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议新时代服务。
  参考文献:
  [1]潘亚.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J].记者观察,2020(26):43-44.
  [2]徐玫.浅论基层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的要点[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9):120.
  [3]吴恙.浅析时政新闻电视画面拍摄实务[J].新闻传播,2016(2):44-45.
  [4]孟凡磊.浅谈电视时政新闻拍摄的几点体会[J].电视指南,2017(17):8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和流行,移动互联网覆盖了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区域,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获取信息的工具由以往的广播电视,报纸等等转移到了手机,互联网。本文基于新时代的背景下,手机APP客户端广播电视台媒体传播的研究,重点讨论手机APP客户端推动电视台媒体传播转型和升级的方式和途径,意在通过此研究促进电视台媒体的发展,探索传统媒体如何打破瓶颈,实现融媒体的传播新突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环保新闻作为环境保护的急先锋,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环境新闻能够及时的把当下不同程度和地域的环境污染情况及时准确的传递给政府等部门。同时,人民群众也能清楚的了解到环境保护的相关动态,以此对政府及环保部门形成强力有效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创作要点;具体对策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采访和编辑对于电视新闻记者来说,都是必备的工作技能。新闻采访的水平决定着后期报道的质量,电视记者作为新闻采访工作的核心,需要与被采访人直接的接触,因此,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新闻质量的高低。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了解新闻采访的主要原则后,提出了电视记者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策略,希望可以为电
【摘要】新媒体时代,给广播电台主持人提出更高的职业素质要求,广播电台主持人应能重视提升语言艺术创新能力,明确具备语言艺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当前广播电台播音主持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播音主持的语言风格缺少艺术性、播音主持的内容陈旧、播音主持的整体素质不足等。广播电台主持人应充分依据科学规范的语言标准,打造播音主持人的特有风格,提升播音主持人的语言丰富性,实现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的科学化管控。  【关键词
【摘要】短视频的出现刷新了人们对媒体行业的认知,给媒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短视频具备简短精炼,形象生动的特点,非常符合小屏幕传播以及当代人们对于信息阅读的追求。基于以上原因,发展短视频是新媒体跟紧潮流的必然趋势,本文将分析新媒体传播过程当中,如何让短视频得到更好的发展,打造符合新媒体的爆款短视频,以及分析爆款短视频的走红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媒体发展;短
【摘要】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激发着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无限可能。媒体格局的变化,便捷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打通,致使守在客厅收看电视的受众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电视表达的内容接受度越来越倾向被动和弱化,因此,电视内容传播迎来了难题与挑战。其中主要在于受众对电视所呈现的内容并不了解,电视内容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影响的可能越来越小。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内容;传播路径  中图分类号:TN94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传播方式也在悄然声息的发生改变。扁平化的人格传播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应在形象、语言、专业上进行全面的升级和创新,丰富自己的“荧幕人格”,调整传播策略。本文以央视主播朱广权为例,分析人格化传播的要素,以及在人格化传播中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央视主持人;人格化传播;朱广权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已经逐渐无法将大量的时间应用于阅读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并从中获取新闻信息,而是通过生活性高、可以快速获取信息的短视频新闻来获取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这种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就使得传统媒体需要顺应时代来对自身进行转型。基于此,本文将简要阐述新时期,传统媒体在进行转型时应当如何做好新闻业务实践,以此来促进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成功转型并快速成长。  【
【摘要】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衍生出了新媒体这一产物,对比传统的媒体形式,新媒体当今的媒介影响力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愈益广泛,对于传统的新闻采编人员也提出了工作上的新挑战。对于新闻采编人员来说,必须积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创新思维,与时俱进,着力提升自身的采编能力,才能利用好新媒体工具,做好原有的信息服务工作。而本文主要就新媒體时代新闻采编能力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明确当前新闻采编人员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