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探究点滴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198908240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一颗真诚的心”。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只有教师情感的真正投入,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可见,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进行情感教育,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努力创设和谐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取决于教师做些什么以及他怎样做。”大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有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认为,和谐课堂的创设主动权在教师,只有在宽松、平等、生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才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创设和谐氛围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艺术地处理偶发事件至关重要。虽然高中生大都比较自觉,但毋庸讳言,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还是时有发生的。比如某日下午,我正在讲《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发现一个学生似有睡意,讲了没几句就听见了他的鼾声,学生的注意力也全被这鼾声吸引住。有的学生偷偷发笑,有的学生紧盯着我看我怎么处理。这时,这个打鼾的学生也被他的同桌推醒了,正不好意思地左右环顾。我说:“请大家不要责怪他,这两天他确实辛苦了。他奶奶刚去世三天,白天在这上课,晚上回去要尽孝,想睡觉这很正常。也希望这位同学中午抓紧时间多休息一会。”我的话中不仅没有丝毫责备之意,而且明显地站在这个学生的角度说话,打鼾的学生立刻站了起来说了声“谢谢老师”,不少学生也都松了一口气。课堂教学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将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或者用幽默的口吻调侃一下,以缓和班级紧张的气氛,千万不要怒气冲冲,颐指气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教师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也是创设和谐氛围的好办法,因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皮亚杰),我常注意使用导入的技巧激发兴趣,比如运用设疑导入、故事导入、课件导入、鼓励导入等,也常以活动的形式、探究的方法、辩论的手段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温馨,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认真构建互动课堂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也就是师生关系。在这统一体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该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课堂。为此,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彻底转变,从传统的权威讲坛上退下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互动课堂上的教师还应该作为统一体的一员参加学生的所有活动,而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权威。比如,学生交流,教师不应该袖手旁观,而应该走到学生中去,跟学生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如果学生开始辩论,教师又何妨参加其中的一方,“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时时感到教师的亲切随和。讲《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时,我组织学生辩论,正方的观点是:管得越多越是好政府;反方的观点是:管得越少越是好政府。我与学生互动,作为正方的一员参加了辩论。通过辩论,大家逐渐统一了认识:政府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既不“越位”、也不“虚位”、更不能“错位”。教师的参与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这种情感的和谐为学生的认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如在学习《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应该怎样建设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我也自始至终参加了班级一个小组的讨论,并在大家阐述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看法。总之,互动的课堂中教师不能置身其外,而应深入其中。
  
  三、积极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不同,思维特点各异,兴趣爱好不一样,教学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无数实践都证明,积极持续地张扬学生个性,学生才有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我努力身体力行。学习了《多彩的消费》以后,我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调查活动,如家庭消费结构调查、高中生消费心理调查,然后组织学生点评。为了张扬学生个性,我让点子多的几个学生进行策划,让有一定社交能力的学生负责活动主持,让总结概括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总结。由于不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活动开展得也相当成功。考虑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时,我还反向张扬学生个性。比如组织学生演讲,我让不喜社交的学生组织稿源,让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在充分准备后上台演讲,或者是让开朗型跟内向型的学生各自成为一组,进行演讲比赛,事后都对他们表扬鼓励,以使他们逐渐适应竞争模式。虽然高中阶段这种活动并不频繁,但对学生的启迪还是相当大的。
  要想让情感教育很好地渗透进高中政治教学中,以新课标理念武装教师自己的头脑,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责任编辑 袁 妮)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提高,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天然气产业发展也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 373×1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学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继承传统教育而倡导现代教育发展的今天,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应试教
如果说“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美”就是语文教学的精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情感融入文本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怎么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    一、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情地忘我投入,该哭时,不惜洒泪;该笑时,纵情放声;该悲时,泣不成声;该怒时,拍案顿足,要舞就舞,要画就画,要演就演……教师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诸多能力中最有用的能力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口语训练的主要阵地。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乐于“讲”呢?下面我根据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谈几点见解。  一是人格的平等,心灵的沟通,教师角色的转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当中不少教师为树立自己的教学权威而着意掩饰自己的错误或缺点,把自己装扮成完美无缺、无所不知的人。殊不知,这种刻意装饰、居高临下的态度,不仅使师生难以沟通,而且让
2018年7月31日,中国石油目前最深页岩气井——泸202井开始压裂施工作业。泸202井是一口评价井,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桐梓镇,目的是评价泸州地区背斜构造埋深介于4 000~4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