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来源 :科技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022
  摘 要:本文从信息化的起源开始,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并详细分析了教育信息化对高职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对课程、对教师、对学生的不同影响。最后总结只有学校重视、制度跟进、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学生慢慢适应信息化教学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 信息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0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022-02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我国在1977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对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信息化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巨大革新,教育业也不例外。教育行业的信息化不仅承载了教育行业自身的需求,还承载了整个社会进步对教育资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需求。因此,其整体的信息化需求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信息化在教育行业的广泛推广和实施,全国各大高职院校也紧跟时代的脚步,逐步有序的开展信息化教学。当然信息化教学对学校各个主体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仅包含对教学管理、教學质量评价等的先进性;也包括各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自我学习,充电等价值的提升,还包括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习兴趣的提高等。
  1 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信息化技术的引进,使得教学管理更加先进,教学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制定相应的聘用、考核、晋升、及奖罚办法,实施分类管理基础上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是完善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打通职业通道、优化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的有益探索,通过实现对不同教师客观公正的管理和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发现问题,更好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自主发展意识,促进高职院校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2 教育信息化对课程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征普遍趋向于技能优先,从而出现了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局面。对于专业课而言,理论课更具吸引力,更生动,更易理解。如简单的一个齿轮运行原理等等,通过抽象的文字去理解难免晦涩难懂,但通过短小精悍的动画引入再加以描述,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对于实操课,在上课前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等了解实操课应注意事项,关键处理点等,这比只看实操课说明要生动有趣并好记的多。当然,课前预习内容的布置,课后作业的递交,与老师的交流都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所以信息化教学的引入为专业课的学习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学生获得更多更又优质的技能打下了基础。
  教育信息化对对公共课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公共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当然有的课程也相对来说理论性强,比如数学课,信息化教学的引入,通过一些简短的视频,微小的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将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简明化,具体化。同时可以引入简单的现实生活的问题,让学生3~5个一组,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搭配,不仅让基础好的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基础差的学生在不懂不会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指点和帮助,通过分工合作,搜索资料,构造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也可通过软件的引入,让学生不仅知道理论,还懂得应用。这种小组式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公共课和专业课,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基础课的学习中,重点难点知识,可通过微课的形式,课前可布置学生先预习,课中答疑解惑,课后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反复学习。同时也可在爱课程、职教平台等资源平台学习更多丰富的知识。
  3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体地位,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对课堂的整体布局和思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观念的改进。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一切以教师的为中心的格局将打破,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是决定教师能否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的关键因素。教师应该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端正自己的身份,跟新自己的观念,打破成规烂俗,形成全新的,积极向上的教学观念。
  自身技能的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已经不再是“黑板+粉笔”,对教师的要求更多,更高,不仅要有新的教学思路,更要有新的教学技能,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拍摄录制微课,教学软件的应用,线上线下与学生的互动,课前课后答疑,课堂的组织。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是一个信息化教学“全能”人事,当然其中比不可少的一点就是教师自我的自我学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的提升自己。不仅在学校,省市各种培训中提升自己,更要主动,积极,自主学习一些新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这样才能娴熟地运用信息化为教学服务,最终实现为课堂,为学生服务。
  4 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
  高职大部分学生都基础不是很好,但对新鲜事物,对当下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方式都很能接受,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学习地位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以听,学为主,而信息化下的翻转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布置任务,通过课前学习,课中讲解重难点,小组讨论学习,布置课后任务,完成任务,线上线下交流答疑等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这种形式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要学生要拥有更好的自控力和积极主动的配合。当然教师可通过在线平台,小组制组长打分,组员互相打分的形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积极督促,各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各种能力的不断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想学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学,增加了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还潜移默化的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真正做到各种技能和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
  当然,教育信息化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的方方面面,要促进教学信息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更多地为高职教育服务,这少不了各方面的努力,各环节的紧密配合。首先学校要重视,制度上要跟进,其次教师要注重自我提升,还有学生要慢慢适应角色的转变等。只有各个环节紧密联合,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科学有效的利用教育信息化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真正实现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丽颖,张学军.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巩固基础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8-41.
  [2] 刘明国.信息化在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8):30-31.
  [3] 高涵.信息化时代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13(9):107-110.
其他文献
期刊
以二齿配体对氨基苯磺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铜配位聚合物,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
文章在对投保人个人信息权的内涵、构成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理性反思,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建立保险职业共同体、完善信息侵权纠纷的举证转移规则、进
摘 要:众所周知,港口机械设备在港口的生产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的润滑设备,不仅能够降低运动部件的磨损程度、延长港口机械的使用年限并节能降耗,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港口机械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在港口机械设备管理层面中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本文就将主要围绕港口机械设备润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阐述港口机械的润滑管理办法。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
本研究以高原鼢鼠为材料,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营地下生活的高原鼢鼠经过低氧处理后延髓中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低氧适应后,高原鼢鼠延髓
文中针对西宁特钢70吨底吹氩钢包,通过水模型实验对钢包临界卷渣吹氩量进行研究,得到单吹临界卷渣吹气量为270L/min,双吹临界卷渣吹气量为320L/min.
通常来说,不同海拔地区的人进入高原后,生化和生理机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特别是机体为适应低压低氧环境会发生代偿性反应,其中呼吸系统、红细胞、血红蛋白等将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