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心肌炎(VM)是由各种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炎性过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较为常见,严重的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时常易被患儿及家长所忽视,目前治疗上尚无特效药物.为探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新的治疗方法,2007年1月-2009年6我科共收治了6l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游泳时水温对新生儿抚触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住院分娩的足月、体质量>2.5 kg,Apgar评分>8分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新生儿游泳时保持水温40℃,对照组保持游泳时水温38℃,先行游泳,然后进行抚触,观察游泳时水温对游泳后抚触依从性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游泳过程中额头基本都有汗液渗出,抚触时肌肉松弛程度、表情、哭闹等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接受系统的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糖尿病的认识、治疗目的、饮食控制、规则锻炼、遵医服药、血糖监控及社会心理等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1年后对2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遵医行为的测评,同时测量干预前后的血糖生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发症的发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新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很多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无法在配伍禁忌表中查到,医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加以注意,我们在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与利福平注射液的过程中发现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期刊
Kennedy病又称X连锁隐性脊髓延髓性肌萎缩,由Kennedy于1968年首先症状描述,自1998年以来国外有相关报道29篇,国内至今少见报道。
期刊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输液后较好的拔针方法与效果.方法 以12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双上肢同期用5号半针头穿刺输液,一侧肢体为实验组,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自然止血,另一侧肢体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平置按压法止血,观察肢体抬高拔针法与常规拔针法后皮肤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减少患者拔针后采用肢体抬高法1,2,3,4,5 min的皮肤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1%、0、
结膜囊长期暴露于自然界且与眼睑皮肤相延续,出生数小时后就可有非致病菌侵入.结膜囊内的细菌容易引起眼内炎的发生.据报道[1~3],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眼睑和结膜囊,而结膜囊又是内眼手术的必经途径,所以内眼手术术前的结膜囊准备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术前应用抗生素、消毒及冲洗结膜囊,本文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冠脉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纵隔、心包引流管(心纵引流管)放置的时间与术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2003年125例CABG术后患者,均为正中劈开胸骨直视下进行,随机分为早拔管组61例和晚拔管组64例.晚拔管组引流放置时间较长,为在术后第2天或者第3天心纵引流完全消失后拔除心纵引流管.早拔管组引流放置时间较短,拔管方案为术后6 h内心脏引流<200 ml即于术后第1天拔除
PICC在临床上越来越受患者的欢迎而被大量使用,但不可避免在送管中出现异位,根据导管到达部位不同也可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常导致留置失败,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本文总结了2例小儿PICC从头静脉异位至腋静脉成功复位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期刊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护理学科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其本质就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技术操作,而应更注意"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与患者平等相待,耐心指导,了解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倾听患者的心声~([1])。
期刊
急诊出诊时在抢救地点或"120"车上,为患者准备的皮肤消毒液一般是用无菌罐盛碘伏溶液,放在出诊箱的某个角落,携带极不方便.因为抢救地点在院外,车上途中颠簸,消毒液容易倒流出来浸渍出诊箱内的其他物品,给救治工作带来困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