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下单元教学的目标把控与教法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tu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语文教材的编写结构,单元授课是整体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把握教学主线、实现教学目标方面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方式。单元是语文知识环节的梳理,也是知识系统化、具体化的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认真分析每个单元教学的目标环节,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具体的教学进程,也要重视单元环节的归纳与提契,从而把语文教学提升到整体层面上来,宏观把握、微观施教。
  一、单元教学的课前预学
  单元课的预学是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可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升学生对未来单元学习的求知积极性。教师对单元预学的布置一定要有助学性,强调内容整体性与针对性,讲究灵活的方式。单元内容的预学,一方面是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另一方面是预览单元全局,宏观把握主线并实现教学目标的自达部分。预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将要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学的问题。预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教法上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思路。
  二、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先导性,培养学生在把握目标的前提下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为此,教师在分析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整体宏观教学目标价值所在、也要考虑具体的微观目标,突出重点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整个教学中,要以目标为先导,既要进行目标的分解、也要实现教学目标的整合,在复式环节要强调学后对照认定,强化目标系列,加深整体认识。
  在目标分析的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设问式、悬念式、情境式,也可以采取温故知新、承前启后方式。教师在目标分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与启发,创设求知的气氛,以激发学生的求实欲望。
  三、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有基层目标、高层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发展目标等。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引导与启发学生对培养目标的追求。
  对于基层目标,是比较浅显的教学要求,在这个目标上,教师要主动学会放而不弃,积极采取开导、指引、点拨、暗示等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互动来实现,在这个环节,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最多是一个引导者。高层目标就是我们教学中难点与重点,这是单元教学的核心环节,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对教师来说更是一个攻关。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学会愤而后启,悱而后发。即在学生心欲通而未达时,教师予以达之,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予以言之。这个阶段,教师要学会言而不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情感目标是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品德、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确立信仰的一个养成过程,这个阶段,教师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诱”即循循善诱、诱导激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在适当的环节要恰当点拨,有机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切忌大道理的套话与空话。能力目标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操作本领的阶段。这个阶段,教师要给与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所谓“兵是练出来的”。教师要努力创设竞争欢快的训练气氛,根据能力目标的要求给学生设定速度、精度、巧度以及难度要求,激发学生的竞争积极性,让学生在最佳的竞技状态中达到预期的训练效能。发展目标是基于特定的尖子学生设定的知识拓宽与开发,其目的是为了引导与启发部分学生的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解决少数“吃不饱”的问题。其基本方法就是由课内引向课外,从现有知识出发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激励他们去探究发现。教师在针对性教学时,要主动提出问题、指出方向,提供思路、提供方法,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先导作用。
  四、教学目标的检评
  教学目标的检评是对整个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全面考查,这既是教学的总结、也是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必要手段。是承上启下过程的延续,教师的检评要科学设置,把握原则,以便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
  首先,教师在编制检评测试题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设置测思考题。其次,为了能够准确系统反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师可以将一个教学目标设置不用角度的测试题目,以方便多角度分析学生掌握的情况。任何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在命制考题时,要兼顾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样,既能起到复习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能使新知识更加系统化。再次,在测思考题的选择上,由于以针对性的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考题尽可能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重点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基本功,适当辅以较客观试题,尽量减少主观试题。最后,检测题的设置既要考虑整体、也要考虑到局部。对于少数的尖子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安排一些难题、增加一些难度,可以通过改变顺序、变换角度、改变问法,或浓缩扩展、增加迷惑等手段,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刻性和回答问题的灵活性。
  单元教学的目标把控与科学施教是整个单元学习的关键,如果单元教学把控好了,整个学习过程就成竹在胸,既一叶知林,又观林知叶。这对于实现新课标教学要求,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三门中学。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语文教学。如果没有融入情感教学,就如同一条无源之水.就无法守住语文的
作文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了生活这个源头,闭门造车,那么写出来的作文必然是生硬的,枯涩的,漏洞百出的。有的同学就会感叹:“我们整天呆在校园里,生活上“三点一线”,枯燥至极,没有什么新鲜素材,有什么可写的?”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局面呢?  一、引导学生们用心观察生活  的确,中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有些枯燥,但只要细细品味,就自有它的一番滋味。写作是“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分化,在初二年级段趋向稳定。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依靠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达到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了,我们有必要从学生心理方面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进行探讨。  第一、创造深度,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设置一个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可解决同时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
一、主谓颠倒  例一:崔颢《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主语),现代汉语语序为“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例二: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和“山前”是陈述对象,而“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应是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逐步走上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审美不仅是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还是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关键要素。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比例,通过散文阅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以苏教版教材为例,以审美为视角,探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一、情境再现,初步感知抓整体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而且也将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涯。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师生关系主要有三种:一是服从型,教师靠规章要求学生服从;二是认同型,教师靠高超的讲课艺术,渊博的知识获得学生的认可,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