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作为数不多的表意文字之一,其书写为什么能够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有艺术价值呢?其文化内涵值得深思。笔者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体会到,汉字的书写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主要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字型。
一、独特的书写工具可以表现客观美和主观美
与其他任何文字都不相同的是,汉字的书写工具为毛笔、墨汁和宣纸。首先看毛笔。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笔头既柔软,又有一定的蓄墨能力,但又不像钢笔那样能比较均匀地控制墨水的流量。所以,多蘸墨,笔画就粗而且颜色深,少蘸墨,笔画就细而且颜色浅。用力按笔头,写出的笔画就粗,轻点儿按,笔画就细。书写速度快,流到纸上的墨汁就少,笔画就细,反之就粗。这正如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所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再看墨汁,根据水分的多少和研磨、加水过程的先后,可以分为浓墨、淡墨、枯墨、焦墨等等,蘸不同的墨就会写出不同的颜色,正如古人所说“墨分五彩”。最后看宣纸,根据制作原料、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以及洒金宣等。在不同的宣纸上书写,会产生不同的渗化效果。独特的笔,独特的墨,加上独特的纸,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浓淡、干湿、润燥、深浅等丰富的变化,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审美形象。
汉字这些独特的书写工具,具有钢笔、圆珠笔、打印纸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写出的线条(笔画)可以表现不同的审美意趣,而且既可以表现客观美,又可以表现主观美。从客观方面看,这些特殊的书写工具的组合写出的线条(笔画)变化非常丰富,和客观世界中的诸多客观事物有相似之处,可以使欣赏者联想到客观事物的形象。比如一个横,因为其外缘的不规则渗化和笔画中间的浓淡变化,可以使人联想起天上的云,所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把它比喻为“千里之阵云”。其他笔画也都可以成为与客观事物紧密联系的审美客体。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对笔画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描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新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孙过庭的笔下,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提、钩的形象和针、露珠、鸟、兽、蛇、山、云、蝉的翅膀、月亮、星星等众多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有相通之处,人们在欣赏字的时候就能联想起与之相似的具体事物的形象,从而在似像非像之间获得审美体验。再比如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很喜欢白鹅,曾留下“书写黄庭换白鹅”的千古佳话。这是因为白鹅在水上的姿态十分优美而悠闲,王羲之从白鹅的脖子的形象领悟到横折弯钩的写法,后人还把横折弯钩叫做浮鹅钩。由此可以看出,汉字的笔画可以在不表意的情况下单独表现客观美。
从主观方面看,书写者写出的线条能够透露出其性格、情绪等主观因素,从而使其笔下的点画成为主观美的审美客体。还拿一个最简单的横来说,匆忙写就和自然平和写出的肯定不一样,性格坚强的人和软弱的人写出的也会有较大的差别。透过静态的笔画表面,能够看出书写时的主观条件。所以古代书论家都讲究在书写前既要做好物质准备,又要做好精神准备。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不管书写者有意无意,其书写时的“任情恣性”或“迫于事”都会通过其笔下的线条透露出来,从而表现出主观美。除此之外,书写者的精神状态甚至性格、品质也会在一点一画中表现出来。清代书学理论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就谈到:“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二、独特的形体可以表现客观美和主观美
1.汉字独特的形体可以表现客观美
(1)汉字的形象与图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能够表现客观美。古老的汉字是从图画演变来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也谈到:“案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简单地说,最早的文字是给客观事物画了一幅“简笔画”。如三条弯线表示河流(川),两边的弯线断开就表示河流的组成成分(水)。一个两边窄中间宽的框内加一个圆圈就表示眼睛(目),上面再画几笔就表示眉毛(眉)。像这样的象形字还有很多,还有更多的字是在象形字上加一些部件组成的形声、会意字。正是因为绝大多数汉字和客观事物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所以人们在看这些字时,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其代表的具体事物,从而使汉字能够直接表现客观美。
(2)汉字的字意可以间接表现客观美。作为信息载体,汉字可以使欣赏者直接联想到字的含义,即书写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比如看到“清风明月”四字,一般人都会联想到相应的场景,感到舒适和放松。而看到“暴风骤雨”四个字,读者获得的信息和感受肯定和看“清风明月”不同。汉字这种可以迅速实现视觉——思维——客观事物之间的转换的特性,是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这也正是其成为书写艺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汉字可以直接表现客观美。
(3)汉字的结构法则可以表现客观美。在汉字长达数千年的书写历史中,人们逐渐积累总结出一套完备的书写规则,这些规则和客观世界的一些规律是相通的,所以能够表现客观美。比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楷如立”,说的就是楷书像人站着,必须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站得稳定。而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说的“结字如悬崖置屋牢”则更进一步,与孙过庭《书谱》所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相吻合。这种险绝后的平正与悬空寺那种于险处求平稳的客观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汉字的结构所表现的客观美和人的行为举止也有相通之处。如唐张怀瓘在《书断》序言中说:“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所以在欣赏书法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多种多样的客观美。
2.汉字独特的形体可以表现主观美
汉字独特的形体能够表现书写时的精神面貌,从而能够表现主观美。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情下写出的字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书法形象千变万化,可以表现丰富的情感。元朝书法理论家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孙过庭在《书谱》中对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不同心情下的作品更是作出了入木三分的评价:“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情绪对书法家的创作的左右,也深刻揭示了汉字书写艺术表现的主观美。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指的就是其表现的主观美。如清朝书法理论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所说:“古人谓喜气画兰,怒气画竹,各有所宜。余谓笔墨之间,本足瞻人气象,书法亦然。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有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禇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气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凡尘,飘飘乎有仙气。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惟右军书,醇粹之中,清雄之气,俯视一切,所以为千古字学之圣;鲁公浑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为有唐一代之冠。”这段话以丰富的例子说明,不同性格的人写出的字风格截然不同,从笔迹中能够看出人的性格、修养、经历、爱好。换句话说,书法可以表现主观美。
综上所述,汉字既可以表现客观美,又可以表现主观美,因此汉字书写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
(通讯地址:063000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一、独特的书写工具可以表现客观美和主观美
与其他任何文字都不相同的是,汉字的书写工具为毛笔、墨汁和宣纸。首先看毛笔。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笔头既柔软,又有一定的蓄墨能力,但又不像钢笔那样能比较均匀地控制墨水的流量。所以,多蘸墨,笔画就粗而且颜色深,少蘸墨,笔画就细而且颜色浅。用力按笔头,写出的笔画就粗,轻点儿按,笔画就细。书写速度快,流到纸上的墨汁就少,笔画就细,反之就粗。这正如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所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再看墨汁,根据水分的多少和研磨、加水过程的先后,可以分为浓墨、淡墨、枯墨、焦墨等等,蘸不同的墨就会写出不同的颜色,正如古人所说“墨分五彩”。最后看宣纸,根据制作原料、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以及洒金宣等。在不同的宣纸上书写,会产生不同的渗化效果。独特的笔,独特的墨,加上独特的纸,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浓淡、干湿、润燥、深浅等丰富的变化,从而产生千变万化的审美形象。
汉字这些独特的书写工具,具有钢笔、圆珠笔、打印纸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写出的线条(笔画)可以表现不同的审美意趣,而且既可以表现客观美,又可以表现主观美。从客观方面看,这些特殊的书写工具的组合写出的线条(笔画)变化非常丰富,和客观世界中的诸多客观事物有相似之处,可以使欣赏者联想到客观事物的形象。比如一个横,因为其外缘的不规则渗化和笔画中间的浓淡变化,可以使人联想起天上的云,所以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把它比喻为“千里之阵云”。其他笔画也都可以成为与客观事物紧密联系的审美客体。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对笔画有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描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新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孙过庭的笔下,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提、钩的形象和针、露珠、鸟、兽、蛇、山、云、蝉的翅膀、月亮、星星等众多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有相通之处,人们在欣赏字的时候就能联想起与之相似的具体事物的形象,从而在似像非像之间获得审美体验。再比如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很喜欢白鹅,曾留下“书写黄庭换白鹅”的千古佳话。这是因为白鹅在水上的姿态十分优美而悠闲,王羲之从白鹅的脖子的形象领悟到横折弯钩的写法,后人还把横折弯钩叫做浮鹅钩。由此可以看出,汉字的笔画可以在不表意的情况下单独表现客观美。
从主观方面看,书写者写出的线条能够透露出其性格、情绪等主观因素,从而使其笔下的点画成为主观美的审美客体。还拿一个最简单的横来说,匆忙写就和自然平和写出的肯定不一样,性格坚强的人和软弱的人写出的也会有较大的差别。透过静态的笔画表面,能够看出书写时的主观条件。所以古代书论家都讲究在书写前既要做好物质准备,又要做好精神准备。蔡邕在《笔论》中说:“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不管书写者有意无意,其书写时的“任情恣性”或“迫于事”都会通过其笔下的线条透露出来,从而表现出主观美。除此之外,书写者的精神状态甚至性格、品质也会在一点一画中表现出来。清代书学理论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就谈到:“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二、独特的形体可以表现客观美和主观美
1.汉字独特的形体可以表现客观美
(1)汉字的形象与图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而能够表现客观美。古老的汉字是从图画演变来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也谈到:“案古文者,黄帝史仓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文。”简单地说,最早的文字是给客观事物画了一幅“简笔画”。如三条弯线表示河流(川),两边的弯线断开就表示河流的组成成分(水)。一个两边窄中间宽的框内加一个圆圈就表示眼睛(目),上面再画几笔就表示眉毛(眉)。像这样的象形字还有很多,还有更多的字是在象形字上加一些部件组成的形声、会意字。正是因为绝大多数汉字和客观事物有着直接而紧密的联系,所以人们在看这些字时,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其代表的具体事物,从而使汉字能够直接表现客观美。
(2)汉字的字意可以间接表现客观美。作为信息载体,汉字可以使欣赏者直接联想到字的含义,即书写内容所传递的信息。比如看到“清风明月”四字,一般人都会联想到相应的场景,感到舒适和放松。而看到“暴风骤雨”四个字,读者获得的信息和感受肯定和看“清风明月”不同。汉字这种可以迅速实现视觉——思维——客观事物之间的转换的特性,是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这也正是其成为书写艺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汉字可以直接表现客观美。
(3)汉字的结构法则可以表现客观美。在汉字长达数千年的书写历史中,人们逐渐积累总结出一套完备的书写规则,这些规则和客观世界的一些规律是相通的,所以能够表现客观美。比如孙过庭《书谱》所说“楷如立”,说的就是楷书像人站着,必须结构匀称,重心平稳,站得稳定。而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所说的“结字如悬崖置屋牢”则更进一步,与孙过庭《书谱》所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相吻合。这种险绝后的平正与悬空寺那种于险处求平稳的客观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汉字的结构所表现的客观美和人的行为举止也有相通之处。如唐张怀瓘在《书断》序言中说:“至若磔髦竦骨,裨短截长,有似夫忠臣抗直补过匡主之节也;矩折规转,却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慎终思远之心也;耀质含章,或柔或刚,有似夫哲人行藏知进知退之行也。”所以在欣赏书法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多种多样的客观美。
2.汉字独特的形体可以表现主观美
汉字独特的形体能够表现书写时的精神面貌,从而能够表现主观美。西汉文学家扬雄在《法言》中说:“书,心画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情下写出的字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书法形象千变万化,可以表现丰富的情感。元朝书法理论家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孙过庭在《书谱》中对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不同心情下的作品更是作出了入木三分的评价:“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这段话深刻地指出了情绪对书法家的创作的左右,也深刻揭示了汉字书写艺术表现的主观美。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指的就是其表现的主观美。如清朝书法理论家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所说:“古人谓喜气画兰,怒气画竹,各有所宜。余谓笔墨之间,本足瞻人气象,书法亦然。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蓬蓬然有春夏之气,即所谓喜气也。徐季海善用渴笔,世状其貌,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即所谓怒气也。禇登善、颜常山、柳谏议文章妙古今,忠气贯日月,其书严正之气溢于楮墨。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凡尘,飘飘乎有仙气。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米痴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二公书横绝一时,是一种豪杰之气。黄山谷清癯雅脱,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是名贵气象。凡此皆字如其人,自然流露者。惟右军书,醇粹之中,清雄之气,俯视一切,所以为千古字学之圣;鲁公浑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为有唐一代之冠。”这段话以丰富的例子说明,不同性格的人写出的字风格截然不同,从笔迹中能够看出人的性格、修养、经历、爱好。换句话说,书法可以表现主观美。
综上所述,汉字既可以表现客观美,又可以表现主观美,因此汉字书写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
(通讯地址:063000 河北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