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养培育的大概念教学——以政治认同为例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议题式教学”“活动型课程”,目前“大概念”教学在高中政治学科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实践.通过梳理“大概念”内涵,直观图示大概念的教学逻辑,阐述其与“政治认同”素养心理学发生机制的内在契合,可以进一步提出大概念教学的新范式,设定基本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为一线教学提供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
其他文献
人格权侵害禁令制度是《民法典》新确立的制度,其重大意义不仅在于加强了对人格权的保护,也在于为我国在未来普遍建立禁令制度提供了"先行试验区".禁令请求权并非一种新的实体法上的请求权.禁令制度并非已有的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体现,也不是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拓展,而是一种新的程序法上的司法程序.禁令的适用以损害难以弥补为条件,但情况紧急并非适用禁令的条件.通过违法性要件,当事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可被纳入审查禁令申请时考量的因素.禁令制度的证明标准应高于行为保全制度的证明标准,只略低于普通诉讼中的
作为新一轮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值得深入探究的一种教学形式,议题式活动教学在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仍有许多亟待厘清之处.基于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切的情境、合理的议题、结构化分解、有效的活动、价值的引领五大要素,对于厘清议题式活动教学设计思路,明确课堂教学操作,深入推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必须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小学课程教材.rn一、铸魂育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n广大中小学生正处于“拔节孕穗期”,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和教育,为一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全面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功能,对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
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亟需将哲学思维培养自觉贯穿在不同学段.实践中,在遵循普适性与差异性、经典性与时代性、学科逻辑性与生活逻辑性的基础上,运用绘本对学前儿童进行哲学启蒙教育;利用情境中的角色扮演促进小初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生成;通过多管齐下塑造高中学生哲学思维品质;利用家校共育,形成哲学思维培养的合力.通过哲学思维培养的连续性、进阶性、有效性,实现协同育人的价值目标.
围绕对"合法权益受行政行为侵犯"的认定,现实中形成了两大最基本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判断方法:效果侵害式判断方法与权利侵害式判断方法.效果侵害式判断方法以行政行为法律效果为判断标准,权利侵害式判断方法存在以"既得权+因果关系"为标准的法与权利分离型和以保护规范为标准的法与权利结合型两种子类型.经分析可知,对行政行为第三人原告资格判断来说,法与权利结合型权利侵害式判断方法确实是最佳选择,但保护规范理论的实质就是采用规范目的说的责任范围因果关系理论,实体请求权概念在我国并不必要.对行政行为相对人原告资格判断来说,
2021年7月1日,党中央隆重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了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全面部署.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在这个背景下,教育部研制出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系统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材,用习
在高中政治学科《经济生活》复习课中,可以围绕核心概念进行多维教学设计,并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或图形表达方式,将细化的知识进行整合、提取,进行知识结构化重塑,突出事实逻辑和问题本身的逻辑,关注问题的场景转换并把握问题的关联性,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表达,探索复习课教学的整体性知识建构和逻辑推导能力提升策略.
真实情境是链接教材知识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桥梁.视觉情境是真实情境的具体表现之一.作为高中思想政治的一门全新课程,统编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教师带来了挑战.结合教学案例,视觉情境可从历史老照片、精选图片、动图展示、影像资料等四个方面进行构建.
更好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不可替代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大学阶段首要地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程教材中系统全面地贯穿和呈现新时代新思想.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此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研制过程中对新思想如何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进高校思政课课程教材主要考虑了以下方面.
为了改变依靠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就能考取高分的情况,更为了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从2019年开始,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的导向开始转变.经过两年循序渐进地调整,今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以新的面目呈现.纵观近三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我们会发现:创设符合学生参与的真实情境和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是两大突出亮点.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与其说是考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不如说是考查学生的学科思维.从近三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来看,着重考查了学生的价值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