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背侧皮神经移植修复骨间背侧神经运动支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利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合并前臂背侧皮神经损伤的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的患者9例,均为二期修复(2d~2周),术中切取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远近端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缺损.结果 8例患者随访6 ~ 30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患者主动伸手指掌指关节60°~80°(平均73°),肌力M3~M4,但仍存在掌指关节伸直受限10°~ 30°.其余2例肌力M0~M1,二期行肌腱转位手术重建伸指功能.结论 采用断裂的前臂背侧皮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的缺损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不增加新的神经供区缺陷,为临床修复前臂骨间背侧神经肌支断裂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单蒂双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以旋髂浅动、静脉走行体表投影为皮瓣轴心线,根据受区缺损面积大小和形状,逆行切取髂腹股沟皮瓣,远端分叉成双叶,双叶大小比创面略大,采用单蒂双叶髂腹股沟皮瓣修复邻近、多指、多平面手外伤软组织缺损16例,其中急诊修复9例,择期修复7例,进行手术回顾和疗效随访.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
目的 探讨指动脉静脉化在末节断指再植中解决静脉回流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26例30指末节离断进行再植,常规吻合1侧优势指动脉及双侧指神经,将远端另一侧非优势动脉与掌侧近端静脉吻合使远端一侧动脉静脉化解决静脉回流. 结果 成活27指,坏死3指,成活率90%.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1个月,再植指有4指指甲增厚畸形,3指指腹有不同程度萎缩,24指指腹外观饱满,有23指感觉及运动恢复正常,两点辨别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国家级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本刊为我国惟一的显微外科专业性刊物,是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的学术性期刊。她为促进我国显微外科学科的交流和发展,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更为提高我国显微外科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及促进国内外显微外科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扩大本刊的影响力,更好地发挥其专业学术交流
期刊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伤临床上多见,自Pho等[1]报道应用血管、神经、肌腱转位再植获得成功后,国内各种方法再植成功报道不少。对骨支架的处理,基本上以掌指关节融合的较多,影响了再植拇指的外形和功能。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17例拇指掌指关节旋转性撕脱离断伤采用不短缩或断面指骨截骨保留掌指关节方法再植,在功能、外形上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躅趾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中(足母)趾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同侧小腿中远端胫前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缺损面积为3.0 cm×5.0 cm~4.0 cm×7.0 cm. 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弹性正常,无色素沉着.修复的(足母)趾功能良好. 结论 小腿中远端胫前动脉化静脉皮瓣移植修复(足母)趾背侧软组织缺损,手
目的 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手指部分缺损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7例8指拇、手指部分缺损患者术前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双源64排螺旋CT同时对供足及双手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观察足背动脉的分型,测量出患指缺损的大小、形态及位置.然后根据患指不同的缺损类型选择不同的修复方式,使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手术方案设计,根据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进行游离足趾组织移植修复拇、手指部分缺损的手术治疗.结
拇指功能极为重要,占手功能的36%[1].只有最大限度地保留拇指的长度,才能正常发挥手部的功能.外伤后拇指皮肤缺损常伴有指骨、肌腱的外露,若处理不当,严重影响手部的功能,基本的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保留拇指的长度[2].目前临床上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较多,有传统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侧方岛状皮瓣、第二足趾趾腹皮瓣等各有其优点,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诸如治疗周期长、副损伤大、外观欠佳等缺点[3-5]
期刊
目的 探讨臂丛MRI在产瘫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6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产瘫患儿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0.6个月,左侧8例,右侧10例.Tassin Ⅰ型4例,TassinⅡ型6例,TassinⅢ型5例,TassinⅣ型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臂丛MRI检查,MRI结果与术中结果比较. 结果 MRI检查结果:18例中有13例发现有假性脑脊膜膨出,10例为多发的
目的 对脊柱显微手术下单侧入路行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和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从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以症状最重侧为入路侧,按常规手术方法显露椎板间隙,Caspar拉钩维持并显露术区,脊柱专用手术显微镜下同侧椎管减压,倾斜手术显微镜和手术床,使医生的视角能看清对侧椎管并减压.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的概念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前10余年并未引起广泛关注.据PubMed检索(2011年9月30日),共有与"perforator flap"相关的论文1708篇,其中近5年(2007~2011年)有1076篇(占63%).这说明2003年穿支皮瓣Gent consensus("根特"共识)的正式发表,极大地促进了穿支皮瓣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