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奥涅金“多余人”形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之作,此部作品中首次出现了文学中“多余人”这一形象,通过对贵族青年奥涅金的描写,反映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贵族知识分子的普遍现状,也深刻剖析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奥涅金作为多余人的代表而存在,他身上體现的一系列特征不仅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征,更是这个时代一群人的代表。
  关键词:多余人;贵族青年;奥涅金形象
  作者简介:任折折(1995.2-),女,汉族,甘肃静宁人,西北师范大学大学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前言:
  《叶普盖尼.奥涅金》通过对“多余人”奥涅金的描写,反应出沙皇统治时期俄国的社会现状。当时俄国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时期,经济落后,但是很多贵族青年由于接触到西欧先进启蒙思想的影响而不满足于现状,贵族生活方式使他们灵魂空虚,想要摆脱这种令他们生厌的生活,却又找不到新的出路,因此他们表现出一种叛逆、偏激的性格,成为一种“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同时也“永远不能够站到人民方面”的“多余人”。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是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从奥涅金身上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当时俄国进步青年的现状,也可以看出俄国的社会状况。
  一、奥涅金“多余人”形象出现的社会背景
  19世纪30年代的俄国处于沙皇统治下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济大大落后于西欧,本国内部又经历了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失败,因此国内可以说动荡不安,为了寻求新的出路,就出现了一批像奥涅金一样的“多余人”,认识到问题却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他们也深感到自己的“多余感”,进退两难下他们选择的是叛逆,浪荡,并没有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二、奥涅金的形象
  (一)出身优越的贵公子
  奥涅金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生活奢靡,经常出入上流社会,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思想上有着本能的优越感,由于出身高贵,因此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周旋于各种舞会之间,视女人为玩物,整天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生活,他把玩弄女人当作自己的事业。再者,因为他意外继承伯父的庞大遗产,这给本来就是贵族出身的他又增加了优越感。
  (二)具有先进思想的贵族青年
  出身优越使他有条件接受先进的教育,后来他又接触到启蒙思想,读过《富国论》、《社会契约论》,更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对于当时俄国社会存在的弊端,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的觉醒者和进步者。
  (三)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奥涅金虽然认识到俄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根本无法践行自己的设想。既不满足自己生活的令人堕落的贵族奢靡生活,又找不到另自己、另社会解放的道路,因此内心十分苦闷。当贵族阶级骨子里的利己主义和软弱性与先进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发生冲突时,这位具有先进思想的贵族知识分子又开始退缩了,这从本质上可以看出贵族阶级的劣根性,讨厌又无法放弃自己现有的生活,向往公平公正开明的社会又不勇于探索和改变。庄园改革的时候他兴致勃勃,了有兴趣的准备大干一番,但刚一受阻,他就决定放弃,这可以看出他没有践行力。总之长久的贵族生活使他仅有的那些进步思想一次次受挫。反观现在,只想不干事的人依然很多,一无所有还碌碌无为,不试着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说现在社会依然存在很多“多余人”,他们也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四)无立场与爱慕虚荣
  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他对待爱人与朋友方面。连斯基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对生活、爱情充满热心和希望,与冷冷的奥涅金有巨大的反差,但是后来奥涅金自己的虚荣心导致连斯基死去。他在贵族舞会中随意挑逗女人成性,为了显示自己在女性面前的魅力,他不顾原则调情于朋友的爱人,出于男人的自尊心,连斯基向奥涅金发起决斗,奥涅金又因为虚荣心在决斗中打死了连斯基,这种行为让人愤恨。贵族心理的优越感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导致他做出这样的决定。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就像奥涅金一样有自我中心主义,不会换位思考,奥涅金不仅反映了当时俄国这一批贵族青年知识分子,对现在的我们也有很大的警戒作用。
  在奥涅金对塔吉亚娜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涅金是个虚荣,摇摆不定的人。塔吉亚娜是诗人普希金塑造的“俄罗斯的灵魂”,她单纯美好,像自然之子一样。初见奥涅金时为他倾心,内心强烈感情驱使她写信向奥涅金告白,这位单纯可爱的姑娘含着眼泪写完告白信,然后奥涅金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这份爱情不屑一顾。他说婚姻对他来说是羁绊,他不适合过两个人的生活,塔吉亚娜深受伤害。几年后在一个贵族舞会上,奥涅金和塔吉亚娜再次见面,塔吉亚娜高贵典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奥涅金,所以他想重新追求塔吉亚娜,这一行为不免让人对他产生鄙夷之感,当塔吉亚娜是个农村姑娘时,他看不起,如今进入上流社会,他才看得到塔吉亚娜的存在,不免有点势力和摇摆不定。奥涅金在受挫之后又开始一个人游历,继续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整部诗体小说通过“多余人”奥涅金和朋友连斯基,以及塔吉亚娜之间的描写,反应当时俄国社会出现的问题,写出了大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奈和他们在茫然中的自我定位与探索,从而说明贵族阶级本质的劣根性,以此讽谏社会。
  参考文献:
  [1]欧炫佑.再论“多余人”--《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2]刘素梅.“多余人”的苦恼: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分析[J].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2014(5).
其他文献
摘 要: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语言结构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黑人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作品《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的人称指示语,探讨这些人称指示语在刻画人物形象以及构建身份方面的作用,揭示了其语用价值,并表达了性别歧视、种族压迫等主题。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紫色》;语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伦理批评”(项目号:TJWW15-025)。  摘 要:D·H·劳伦斯短篇小说擅长通过场景描写,运用色彩的变化和烘托营造出一个小说中需要表达的意境。本文以《菊花的幽香》为例着重探究色彩艺术的运用及其对资产阶级工业化发展的描写、人物角色命运的衬托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劳伦斯;短篇小说;色彩艺术  作者简介:范金良(1982-),男,
摘 要:文学作品中各种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文学作品本身活灵活现,更好地展现和诠释深层次内涵和意义,可以将作家的思想、意图通过作品的形式形象地传达给读者。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就是象征手法最形象的体现。作者通过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自己的思想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将对美国文学作品《荒野的呼唤》中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荒野的呼唤》;象征;解读  作者简介:张妮(1983.10-),女,汉族
摘 要: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和女性主义的繁荣,许多女性主义批评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时时刻刻》,但她们都集中在分析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命运的悲剧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阐释《时时刻刻》中三位女性的迷失形象。  关键词:女权主义;迈克尔·坎宁安;父权制  作者简介:郭荣琼(1983-),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
摘 要: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推动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意义重大。英美文学作品作为西方文学的结晶与代表,其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对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的特征作了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每一种文学
摘 要:维·阿斯塔菲耶夫(1924年-2001年),在1976年,《鱼王》获得了苏联国家奖,这部作品成为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一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显示出阿斯塔菲耶夫的独特风格。很多评论家一度认为阿氏属于“普里什文”一派,总是从自我角度书写抒情的乡村气息,但是在《鱼王》这一篇章中,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宁静唯美的乡村气息,还有血淋淋的搏斗和贪婪的人性和道德缺失。而这一系列的惨痛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