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环境监测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理论教学内容多而杂,实践能力培养相对不足又脱离社会实际的矛盾,对于实践教学改革提出若干对策,包括构建多模块,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化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构建学生实践活动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对于深化整个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考研、就业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专业技能培养 环境监测 实践教学改革
  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后,吸收整合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1]。因此,从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环境科学专业的传统教育体系是“重理论,轻实践”,属于知识本位性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专业实践上,地方高校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实践教学基地亟待建设等问题,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及不全面的现象,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环节脱节或不配套,二者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较差。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和关键专业基础。环境监测理论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环境监测质量保证、自动与简易监测技术。实践课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重要途径,环境监测实践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污染物为主线掌握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及前处理到选择科学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及分析的环境监测全过程,使学生具备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能力及素质。但目前环境监测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理论教学内容多而杂,实践能力培养相对不足又脱离社会实际的矛盾,如何深化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问题及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已成为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为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改革提出若干对策,旨在提高本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和高校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
  1.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多模块、多层次的环境监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包括课程实践教学模块、专业实践教学模块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块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2]。
  1.1课程实践教学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巩固、充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更新实验内容,设计专题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
  1.2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提高模块,强化环境监测课程知识的综合性,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性。通过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专业技能的能力,采用教师答疑,学生实验室自主训练,校外采样与监测等多种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3];以“南通市濠河水质监测与质量评估”这一监测实践内容为例:(1)监测方案的制订:通过实地调查,查阅以往相关资料,确定监测方法,查清濠河水质较差的原因,制定监测时间、项目、频率,掌握现场监测的仪器设备,仪器校准。(2)采集水样的准备:根据监测方案,设置9个采样点,分别为北濠桥,城隍庙,珠算博物馆,和平桥,文化宫桥,怡桥,长桥,友谊桥和新城桥。(3)现场监测实践:现场监测pH,溶解氧,水温,并记录当时天气状况。(4)实验室监测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水质分析,分别测定水色、透明度、总硬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5)监测评价报告:根据水质评价技术方法,学习如何写环境监测评估报告,得出水质综合评价结果。
  1.3综合实践教学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训练实践。主要通过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手段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其中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四年学习基础和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效果显著。其中2014届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中有以环境监测实践内容为依托,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工作,并获得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但是,学生毕业论文多为结合教师科研而定,追求的是深度研究,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治理和生产工艺的监测实训。
  2.推进以项目参与为主的研究型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新模式
  科研和学科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申请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或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由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并实现与毕业论文一体化。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使学生环境监测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为后续继续本专业的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有4届毕业生,通过对近几年该专业学生就业的调查发现3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环境监测相关的工作,另有30%的学生选择继续在本专业读研深造,多数单位和高校对学生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都在逐步提高,本专业自2013年获得了7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表1),旨在以此为平台,学生可以强化大型仪器如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元素分析仪、流动注射分析仪等仪器的使用,强化学生环境监测的专业技能。
  表1 地理科学学院2013-2015年度大学生创新项目训练计划
  3.推进以“应用型”为目标的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就业的凭证和通行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历加技能成了用人单位追求的综合指标。本学院专业培养的目标之一就是“学必期于用”即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要推进以“应用型”为目标的职业技能鉴定,鼓励学生参加水监测工、大气监测工等技能认证考试。虽然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已掌握了废水、废气和固废的相关监测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很少有学生能够规范准确地完成操作。因此,在实践中,首先通过教师示范演示,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然后分发给学生标准样品,不断加强技能训练,通过标准样品考核的同学,鼓励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关资质证书。   4.多元化实践基地建设
  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拟根据环境科学专业已有优势和基础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环境监测企业与政府机构开展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宽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加强基本技能与综合训练的结合,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按严格审批、加强管理和重点审核的模式,建立学生自主选择的开放型、个性型环境监测实习基地。目前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实习已于南通市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南通市节制闸管理所,江苏江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效的实践合作关系。在实践基地进行的分析监测项目,与实验室“闭门造车”想出来的测定项目虽然表面上区别不大,但由于来源于实践,与实际紧密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4]。如在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就与平时在实验室进行的地表水的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有所不同,需要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此外,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践,由于监测结果要公布于众,学生会认真对待环境监测的每一环节,包括资料收集,方案制订,分析监测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为以后从事环境监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5]。
  5.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教师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地理科学学院环境监测实践教师比较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活动力强。但由于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对某些环境监测现场不够熟悉,有时难以胜任实践指导任务。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师整体素质,可以在建成的实习基地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环境监测实习指导教师,建设专兼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源头上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6.构建学生实践活动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
  良好的管理是保证环境监测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实践工作实行三级管理,拟以学院院长为责任人,教研室主任为组织人,教师为执行人,建立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与制度,构建学生实践活动质量评估与保障体系,促进和保障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经费的落实,与实践单位的沟通及学生在实习基地学习和生活的安全保障。
  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是培养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创新思维,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环境监测人才。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我们提出了以上改革思路,但仍在继续摸索和推进之中。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经验,以期能找到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突出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晶,查向浩,韦良焕,木合塔尔·吐尔洪.环境科学紧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80-82.
  [2]刘富刚,张晶.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群构建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1,2(4):69-72.
  [3]王方园,陈建荣,洪华嫦,叶群峰,蔡妙珍,周小玲.多平台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实验室科学,2012,15(6):166-169.
  [4]祝春水,马卫兴.环境监测实践教学新模式思考[J].广州化工,2010,38(11):214-216.
  [5]郑春霞.《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效果[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2):69-70.
  南通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课题名称: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环境监测》实践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4B91。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实行中考以来,数学试题的篇幅与结构基本定型.从教师和考生的经验来说,失分往往在压轴题和解答题,而忽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失分.换个角度来看,失分在基础部分的选择题是不应该的.因此,有必要把中考题中所谓的基础部分失分题罗列出来,这对提高考分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学中考题 陷阱 现避策略  一  进入初三,数学教师都会在讲授新课时有意把相关内容的中考题出在练习中,无非是想让学生尽早对中
摘 要: 近四年来,江苏历史高考频繁出现历史论证题,成为学生失分的一大板块。本文从历史论证题的形势、特点入手,介绍高中历史论证题题型特点和分析学生失分原因。继而将历史论证题进行分类并结合例题进行分类破题的分析,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最后理清解题思路,归纳历史论证题的解题步骤和答题注意点。  关键词: 历史论证题 分类破题 解题步骤  一、历史论证题的形势  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的第22题,第一次
目的:观察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钙蛋白酶(Calpain)和核转录因子(NF-κ B)表达的变化,旨在探讨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Calpain的作用。应用中药复方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羽毛球专选课程设置的研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探讨羽毛球专选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旨在促进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专业 羽毛球专选 教学改革  羽毛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高校都开展了羽毛球课程,体育院系还增设了羽毛球专选,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决定,作为当前全国最火爆的运动之一,高校没有理由拒绝。
摘 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院系教学计划的调整,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学时大大减少,教材内容趋向于简化,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和知识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培养更多符合未来教育需要的新型体育教育人才,迫切需要在高校体育院系教学中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进行系统改革。如何改变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这种困局,是值得所有高校体育院系运动生物化学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对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促进运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