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改更深处漫溯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是从新课改三大基本理念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生观,经多年的教改推进,这一观念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今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在各校正式使用,说明青少年的状态又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教师在新的时期,该如何进一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于新教材的教学?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品;新教材;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6-0097-0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在新课改中已经 一再得到强化,一线教师都认可并执行到了实践中。新教材《道德与法制》是在今年秋学期正式投入使用的,由《政治》到《思想品德》,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专业课逐渐走近学生自己的生活,从内容上很好地诠释了学生在教学中所拥有的主体地位,为教师实施学生主体做好了教材铺垫。如今的《道德与法制》,将法制作为一个重点内容,与道德并列重位,纳入初中思想教育当中,这是对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落实贯彻,我想也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倾向有很大关系,跟上一次教材改革一样,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大环境做出的教材改良,紧贴学生的现状,让教师在教学中易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那么教师怎样围绕新教材教学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呢?教法可以继承,但也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
  一、了解特点,调整方法建和谐
  学生刚上初中,带来的全是小学的学习习惯,好几所学校培养的,具有不同学习基础、习惯和能力的学生,齐聚在一个班级,教师所要做的,首先是了解与适应他们,对每一个表现出个性的学生,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关注和切实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耐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时常笑着说话,以化解无名敌意,要表情柔和、语气舒缓、表达诙谐,还要特别注意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察言观色顺势而言。由于教师是一边了解一边调整自己对学生的教学方式,所以在完全明白学生实际水平时,通常也就实现了与学生的和谐相处。
  我每接一个新生班级,都会通过近一个学期的接触,深入了解学生,与他们进行教学磨合,经过创造条件、了解水平、个性设计、实践微调等步骤,推动学生逐渐进步,同时也一边适度引导他们一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圈点预习、独立思考、抓要点记笔记、作业订正等。但在课堂学习上,即使同样是独立思考和记笔记,却因为学生的性格状态不一样,我会对他们提出不同的学习建议,让他们尝试着改良,同时还会及时将那些做得好的同学树为榜样,而这些都不能仅依赖语言的传授,更要辅以示范、板书、PPT、手画等方式。教学时,尤其注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绪:当他们状态好的时候,我就趁机稍微多传授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多进行方法的总结;当他们睡意浓,或周围环境嘈杂、注意力不够集中時,我便跟他们围绕教学目标,聊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法治故事,做做生动的作业,新教材没有徒口大讲道理,而是把道理都化为一个个的事例、一张张的图片、一道道的选择、一幕幕场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在他们眼前,比思品教材更形象,也更贴近学生,这让我可给他们做的事就更多。
  二、开展活动,针对教学重提升
  七年级新生的学习是以被动为主的,毕竟他们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太敢完全放开自己,并且初中阶段的学习,与小学是有较大区别的,他们一时还未摸清套路,以从教多年的经验,我发现更多的学生,是在小学阶段没有学会主动学习,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特别强,因此教师应当尽快让他们了解和熟悉初中学习的方法和内容,才能使他们迅速进入状态,而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这个过程更适合以活动的方式进行。
  例如上《学习伴成长》,我设计了“学习必须在学校完成吗”的辩题,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自主选择正、反方,展开激烈的辩论。而我也事前准备了不少材料,以防学生准备不足,在辩论时转变为惯常的吵架,或来去几句空架子话,果然学生在借助对我给出的材料做出选择后,有模有样地进行了一场不走样的辩论赛。上《网上交友新时空》,我用“我知道的故事”活动,让学生们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网络诈骗故事,由学生自己主讲,我作补充,学生再提问,由此引出明辨网络是非的秘诀,真是一场全生参与的好故事会。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形象思维尚牢牢占据着主要地位,他们对于理性的、抽象的东西接受起来感觉很难,我也尝试进行过什么题型怎么作的思路分析,但一讲就是半节课,学生勉强听得懂,隔两三天又忘了。每周仅有两节课的现实,迫使我暂时放下了这一企图。之后,我尝试采用新的教法。我用各种看图说话、出谋划策、小小演讲家等活动,将学生引入其中,并以我有疑问、大家点评等形式,结合教给方法、总结规律的步骤,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三、改良形式,合作互动讲质量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也没少让学生使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其实口头上的语言交流效果并非有多好,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表现为一种热闹的形式,有时甚至是无效的。一般来说合作交流的问题产生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二是教师自己设计的引导性问题。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两种问题,是时下课堂上展开合作学习的主要桥段,在最为流行的高中低三层次均分的分组形式中,无效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会跟不如自己的学生讨论什么呢?他们只有帮助别人的份,若说其他同学能说出给他启发的只言片语,那是相当偶然的,何况灵感的事情可遇不可求,课堂学习不可能将希望寄于此;后进生一向需要外界的强力干预,才能收心勉强听得进一点,在学生交流、教师巡堂这种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他们有了更多的分心理由;中等生夹在中间,也许会从优等生那里得到一些帮助,但“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在优等与后进生的双重影响下,在这么一个教师管理比较薄弱的状态下,中等生会更多地偏重哪一方就很难说了。对此,我觉得不是合作学习的倡议不好,而是我们教师所采用的形式有问题。
  于是我上《让家更美好》时,进行探究的是“现代家庭面面观”资料阅读后的思考,在大屏幕展示了2015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中的七大特点中的一二两点后,弹出两个问题:一是从第一个特点能看出现代家庭发生的变化是什么?二是思考第二个特点会带来什么变化。首先,在学生交流前,先给足了时间让他们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当作一次作业,同桌交换评改,评改时对对方的解答进行简单交流;其次,让看到有值得欣赏的内容的学生,在全班作推介;第三,在10分钟之内,就近几个同学交换答案观看,如有疑问的、有补充推介的,都可以在10分钟之后发言;最后,要求没有写出任何回答的学生,根据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写在作业本上上交。
  在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中,道德与法治里的道德是向善的追求,法治是恶行的底线,因此七年级上册教材更多讲述的是道德层面的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思想、语言、行为等的道德内化与细节外显上,既能取得智商的提高,也能获得情商的发展。我认为,只有方式活泼,实质有效,教师教学才会真正对学生产生正能量的影响,也才能实现教材改版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江.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10).
  [2] 李江.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读与写,2016(13).
  (责任编辑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男拳女舞”是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中华武术及健美操运动的简称,它突破了传统概念的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男拳女舞”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课题以研究体育学、心理学和社会体育学为指导,利用体质测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体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方法,探讨了 “男拳女舞”教育活动对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以规范的报告
[摘 要]文章以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一个真实课案为例,分析微课的制作过程、探讨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意义,形成基于微课教学的平面设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微课;平面设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0-0086-02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
[摘 要]基于城中村学生不良的思想状况和部编教材“立德树人”的编写理念,初中古诗文教学在传承我国文化传统时要遵循“润物无声”的德育渗透原则,可以按以下路径推进上述教学实践:一是解读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二是分析人物,學习先贤的高尚人格; 三是整合资源,体验文化的传承发展;四是开展活动,落实德育的无声渗透。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古诗文;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音乐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必须贯穿于高中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到音乐之美,感受到音乐的滋养与熏陶,并从中获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艺术技能。  [关键词]高中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3-0030-02  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是音乐课不可或缺的教
[摘 要]把握课堂拓展的时机十分重要,对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意义重大:在课始可激发兴趣,铺垫知识;在课中可搭建支架,突破重难点;在课尾可深化情感,启示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拓展;时机;《观刈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6-0020-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课程“应
[摘 要]初中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现在中学语文的境况就是阅读和作文各自分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应试教育是最主要的原因。语文的阅读和写作教学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当今寻找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突破两者的瓶颈,已经成为语文界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读写结合;文章扩写;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
[摘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堂的任务目标,也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通过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及论题创设,形成明晰的思维品质提升策略,筑造思维宫殿,进而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以《散步》教学为实例,在实践中探索简文深思的实施路径,以促进学生提升思维高度、延伸思维广度并养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关键词]课堂实践;深度思维;核心素养;《散步》 
[摘要]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教师用“疏”比“堵”更为有效。学校过于封闭化的管理虽然看上去比较省心,但其实并不利于学生成长,更不利于他们融入主流社会。在管理学生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放手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成长机会。  [关键词]理解信任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94  当前,我国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在县级城市设有聋校外,绝大多
[摘 要]重庆巴蜀中学德育理念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在“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三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准则。学校围绕“善雅志”德育理念,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走出一条富有巴蜀特色的德育创新之路,为中学德育工作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善;雅;志;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精思是指在熟悉文本后进一步全面深入地探究文本中所蕴含的深层意蕴,精思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品味、细致研读,深入探究文本意味的过程。精思教学应从教师、学生、师生双方三方面切入,包括质疑问难、比较阅读、自我质疑、主动建构四个环节,运用精思教学策略可以改善高中文言散文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记叙类文言散文;精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