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从时间范围和地缘文化两个角度剖析了1928—1937年北平文化生态与京派文学圈生成的内在关联。1928年北京失去了国都的政治地位成为了边城北平,并由此成为了一所纯粹的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时间范围和地缘文化两个角度剖析了1928—1937年北平文化生态与京派文学圈生成的内在关联。1928年北京失去了国都的政治地位成为了边城北平,并由此成为了一所纯粹的文化城,高等教育及由此环绕的文化资源成为了城市吸纳作家、衍生文学团体的重要维度。同时,在近10年的时间里,北平文坛的消长与高等教育的起伏具有深刻的同步性,这种时间曲线的同步性背后蕴含了二者之间细密、繁复的关联,从城市文化生态着眼、还原历史语境,将是探求北平城市形态与京派文学圈形成关联的又一视角。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在理性化的过程中,发展出诗性思维,其特征在于将人文世界与自然世界看成一个整体。在此整体中,人所创造的符号与自然具有同样真实的意义,从而与西方文化强调符号世界与符
回顾《诗经》学史,不难发现,《诗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诗经》的形成阶段,以孔子整理《诗经》为标志;二是《诗经》作为经学的阶段,以西汉立学官为标志;三是《诗经》作为文学
中国后殖民批评以臆想的中西对抗代替对中国当前文化矛盾的深入分析,既背离了后殖民理论的基本精神,也失却了后殖民知识分子的伦理责任。中国后殖民批评的理论建设需在吸收后殖
湖南历代之散曲创作,在元代以冯子振为第一人,属马致远、贯云石豪放一派重要成员,其成就较高,影响较大;其次则张鸣善、赵岩,二人亦有传世名篇;他们在元代曲坛为湖南散曲赢得
在京派研究中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着一个背景,这就是鲁迅。在以鲁迅为背景的研究下,京派作家的文学特点、文化根基、思想追求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这为深入认识研究京派提供了一
西方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美学对古典美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随着人的生存状况及文化语境的新的变化,美学必然突破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古典美学的藩篱,其现代转型是不可避免的.美的
对"情"加以限定并拉通情、志、意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抒情理论本原性探讨的核心问题."诗言志"虽是古典抒情论的滥觞,但"二乐"、<诗大序>以及孔颖达对于志、意、情三个范畴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