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卢斯:傲慢的美国新闻巨头

来源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卢斯(1898—1967)一生都在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有人说,他留给世界最大的财富就是对杂志新闻事业的革命。这个“偏执狂”首创新闻杂志的形式,创办了《时代》周刊、《生活》周刊、《财富》等著名刊物,30岁成为美国百万富翁,进入上流社会。美国杂志品牌的经营与延伸,对创意的无限推崇,对人力资源的发掘等杂志经营理念都是从他而开始的。他成立了当时美国最大的杂志出版公司——时代公司,这一公司的主体后来辗转成为当今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
  
  个性:傲慢与偏见,左右招嫌
  1967年2月28日,亨利·卢斯死于严重的心脏病发作。由他创立的《时代》四十多年来第一次将逝者形象作为封面,为他的逝世制作了一期名为“朝圣之旅的终点”的专题报道。
  报道开头引用了亨利·卢斯的一段话:“作为一名记者,我在为自由而战的最前方战壕里,指挥着一个小小的区域。”事实上,卢斯并没有真正以记者的身份写过重要报道,然而正是他,创立了《时代》、《生活》、《财富》这些世界新闻史上影响深远的刊物,为20世纪最有权势的传媒人物。
  而卢斯在美国历史上以傲慢保守的形象示人,有人觉得他所掌控巨大的话语权,扼杀着民众自由思考的能力,有人认为他以媒体为载体,扩张个人意志,左右国家政策,在热爱自由民主的美国,卢斯一人惹上蒙蔽民众、混淆执政者视听这两大罪状,确实易被打上反面人物的标签,左右招嫌。
  “现在这个时间刚刚好”,1964年4月,卢斯突然决定从时代公司退休,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他尝试为自己写一本回忆录,但是他被自己过多的想法缠绕,终不成文。唯一不变的是,他仍在尝试诠释“美国世纪”一词:美国曾经的任务,同时也是现在的任务,便是要带头打造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人们把这看作是当代版的美帝国主义。
  曾与他有过交往的人们,也未为他加以辩护。艾森豪威尔在竞选总统时,卢斯曾是不遗余力为他摇旗击鼓的宣传主力,但是他选择忽略卢斯,在艾森豪威尔几卷本的庞大回忆录中,关于卢斯,他一笔带过。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回忆录《旁观者》中写到卢斯,多用贬抑之调,认为是中国文化塑造了卢斯,他使用中国统治者的权谋,让员工之间不断产生摩擦、分化、对立,以保障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威。同时还略带讽刺地补充,“他自己或许不知道,这人不善于追忆。”
  故乡:中国与美国
  时代公司的辉煌,对中国问题的极度关心,传教士式的美国民族主义,是卢斯一生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
  传记作者布林克利认为,卢斯出版帝国的建立,只是20世纪中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全国性大众文化横空出世,为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服务。卢斯旗下的刊物成功而有影响力,但是“其广度、原创性、创造力与它们的缺陷同样伟大”,若没有亨利·卢斯,也会有其他的“亨利”出现。卢斯所不可替代的,是他独特的思想。
  1898年4月3日,卢斯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家庭,幼年在山东烟台读书。他的父母是与司徒雷登同期到中国传教的基督徒。远离故土,思乡深切,卢斯的父母把一个经过美化的祖国形象,植入小卢斯的心里,之后他未从这种理想化的祖国形象中走出来。
  正是因为年少时代在中国长大,故乡在中国,所以卢斯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研究中美关系的中国学者,在解释卢斯的亲中情绪时,也大多提供了这个理由。
  卢斯少年时代与周围中国文化的隔阂,他不会讲中文,也没有与中国人交往,8岁时随父母回国,看到远比中国繁荣的美国,更是强化了理想祖国的形象。1912年,卢斯离开中国,在英国学习两年,之后进入霍奇基斯中学(相当于耶鲁大学附属中学),他发现自己与美国长大的同学格格不入,就下决心努力学习成为地道的美国人,无论是语言,还是体育运动、公共辩论,他都花了大量精力。
  耶鲁大学时期的卢斯,追求作为学生可能得到的一切荣誉,心无旁骛地追逐自己的目标,把青春的荷尔蒙,全用于奔跑在前进的路上,不断鞭策自己在一切事情上做到出类拔萃,“若不成名我誓不罢休,让脚下的土地将我仰望,在我死去之前把我赞扬。”
  卢斯的父亲对信仰的执著,到儿子身上变成了对荣誉的执著不羁,他父亲为福音梦想勇于自我牺牲,在他身上则是为了世俗名望不顾一切,一样的雄心勃勃,志向远大。
  
  创业:不低俗,不沉闷
  1920年耶鲁大学毕业后,卢斯在牛津大学深造一年。年轻的卢斯,想着“要赚很多钱,多到没意义”,离开学校踏入社会,但他对自己的职业前途并没有清晰的规划,他先去了国际联合收割机公司,但被拒绝,然后去了《芝加哥每日新闻》,不久便因经济衰退,报社裁人,怏怏离职。
  之后好运从天而降。他的一个耶鲁同学安排他和大学同学布里顿·哈登一起去《巴尔的摩新闻》工作。
  两个没有报业经验也没有钱的耶鲁才俊,聚到一起,开始暗中策划创办自己的报纸,办一份世界上最伟大的报纸。他们既瞧不起普利策旗下的报纸,也瞧不起美联社那种严肃报纸,因为前者太低级,后者太沉闷。几个月后他们辞去工作,到纽约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折腾他们的伟大报纸。后人曾称道,他们贵在不知天高地厚。
  卢斯和哈登创业的第一步,是把有权威和有影响力的人拉进他们的创业轨道,他们利用自己的耶鲁关系,逐个拜访名人,恳请其予以公开支持。第二步,筹集资金,过程很辛苦,但是他们终究在半年时间内,成功筹集到近九万美元。接着招兵买马,从朋友熟人以及耶鲁同辈中招募人才。1923年2月27日,《时代》创刊号出版。前后时间不到一年,虽有辛酸,但难称筚路蓝缕。
  《时代》的宗旨是以简洁、易读有条理的方式,为忙碌的人士提供高效深入的世界新闻报道。早期的编辑工作由哈登负责,卢斯则负责发行。1929年,哈登染病去世,卢斯开始真正独掌时代公司。哈登才华横溢,自由洒脱。卢斯一直觉得自己略逊哈登,突然失去哈登,他有些寂寥焦虑,不过他马上就克服消极情绪,从哈登的股份继承人那里买回了股票,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公司的国王。
  
  政治:美国世纪与不确定的世界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时代》恰逢其时,发展顺利。1930年,卢斯创办《财富》,“既不贬低,也不吹捧。无论是商业航船,还是船上的人,《财富》将努力以批判与品评的眼光书写……并带着不受束缚的好奇心。”1936年创办《生活》,“看人生,看世界,见证伟大的时刻;看穷人的脸和骄傲的手势,看奇事,看千里之外的事……”
  在美国大萧条时代支撑读者的希望,这两本杂志由此也迅速地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开始,卢斯热切关注世界局势,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成为改变世界的伟人之一,直至去世。在不确定的时代(二战、冷战),一个心怀天下拥有财势的中年男人,注视着世界,并且时刻准备着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以联合起来去影响美国的国际政策。
  1940年1月,卢斯为《生活》写了一篇题为《我们美国人》的社论,明确提出美国必须联合英国,与德国纳粹抗衡,但是编辑不同意刊发如此直接的社论。一年以后,卢斯扩充了这篇社论,以“美国世纪”为名,发表在《生活》杂志。这篇影响巨大的文章,呼吁美国人介入战争,认为美国必须致力于建立一种与自由和进步相容的经济秩序,在国际事务上承担责任,声张正义,追求自由与真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善人,并称20世纪是美国世纪。
  卢斯对美国在国际上的角色期待,如果再多一点想象力,几乎是后来联合国的职责,以及“拯救陌生人”的国际人道主义思想的雏形。只是当时战乱,他尚不能想象不同国家坐下来和谈,只能期待当时最发达的美国,能寻求与其实力相符的责任。
  
  东方:中国梦与亚洲未来
  卢斯在中美关系史上,即是以“支持中国抗日的美国第一人”闻名。1912年,14岁的卢斯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读书,离开前他写信给美国友人,“这场革命(辛亥革命)给中国日益广阔的未来送来了一缕希望之光……它有可能被证明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最了不起的改良运动”。
  1932年,卢斯访问中国,他把中国的点滴变化,都看作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标志。1941年再访中国,他会见了蒋介石夫妇。
  在他个人情绪的驱动下,其旗下的杂志之后一直关注中国,而且为美国人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带着自身古老的历史,华丽转型的现代化国家,放大破败中国那进步的痕迹,让读者对中国充满同情。当《时代》驻华记者西奥多·怀特不断发来关于国民党腐败的材料,并认为蒋介石已经失去历史作用,卢斯还是将蒋定位为,为了维护民主原则而进行高压统治的独裁者,不允许手下采编人员写下丑化中国的词语。
  卢斯的中国情结,是他的“美国世纪”这一思想之舟上的乘客,至于此舟涉渡何处,卢斯去世半个世纪后,仍未有答案。
  
  新世纪的传媒帝国
  2000年1月10日早上,AOL美国在线总裁史帝夫·凯思出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主席,合并后的公司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世纪联姻,钟声为谁而鸣?这个结合,在一般人看来,更像一次婚姻。 联姻的结果是一个超级媒体家庭的诞生,它将覆盖报纸、杂志、电视网、电影、音乐、卡通与互联网等多个媒体领域。
  时代华纳的一个源头就是卢斯的时代公司,1923年由亨利·卢斯(Henry Luce)和布里顿·哈登(Briton Haden)创办,它以印刷媒体起家,乘着摄影技术发展的东风,在杂志上大量采用图片新闻,成为图片新闻的先驱和出版业大亨。另一源头是作为电影技术受益者的华纳兄弟公司。华纳同样创始于1923年,1927年因制作第一部长篇有声电影 《爵士歌手》而声名大振。华纳公司的其他经典影片还包括 《卡萨布兰卡》(1942年)和《无故反叛》《1957年)等。1972年华纳公司更名为华纳通讯公司,并最终成为音乐和有线电视的主力军。
  时代华纳是历经两次大型合并后形成的。第一次是1989年由时代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和华纳通讯集团合并;第二次是1996年时代华纳与特纳广播公司合并,将 CNN纳入公司,后者的创立者泰德·特纳(Ted Turner)成为时代华纳的副主席。时代华纳的版图内,有CNN、TNT、迪斯尼等电视台、多家著名的杂志、报纸、出版社以及网站,在音乐、电影和有线电视等领域也有极强大的竞争力。
  1992年4月中旬《时代》以“最彻底的改革”面貌示人。该刊华裔老臣姜敬宽1993 年8月写了一本《时代七十年》的书,在文章《<时代> 前途——新闻理想?商业挂帅?》中指出《时代》及集团旗下的《人物》、《娱乐周刊》等刊物,“和卢斯及他的伙伴所遵循的理想与道德基本原则相去甚远。即是纯粹‘为利’,而不是‘为义’”。
  在弗吉尼亚州的杜勒斯,“美国在线”的总部里有这样一块铜牌,上面写的是:“美国在线的任务:建立全球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中介,就像电话或电视机一般,甚至更有价值。 ”如今,在卢斯的《时代》杂志的遗产之上,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这个当今全球最大的传媒集团——正在以制造全球最庞大的信息而狂飙突进。(编辑/董非)
其他文献
经湖北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湖北省会计学会主办的原“武昌会计自修大学”更名为“湖北会计进修学院”。这是该省适应会计事业发展要求,建立的第一家以会计人员后续教育为主的职业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的识别及防治辽阳县林业局苑金玲朝阳市林业局田凤兰新宾县三道关林场姚长茂李长军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病害,在我省大连、辽阳、鞍山、锦州、
目前,各地都普遍采取民主测评的方法,来作为获取民意的一种手段,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受到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民主测评干部虽然绝大部
各主管部门,控股(集团)公司,各区、县财政局,浦东新区财税局,市财政局四分局:现将财政部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财基字(1998)4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本市
面对信息环境及用户获取信息行为手段的变化,医院图书馆以信息营销为切入点,制定信息服务策略,将提高医院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效益。 In the face of the change of informatio
移植大树时,采用树体内部给水的输液新技术,可解决移植过程中树水分供需的矛盾,促进其成活。 1、输液配制。输用液体以水分为主,水中可配入微量植物激素和磷钾矿质元素。为
寻根,我来到西柏坡。人所共知。西柏坡蕴藏着共产党人巨大的精神财富,我来此找寻精神之根。穿行于西柏坡的栋栋平房,仿佛穿越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时间隧道、历史长
据新华网报道,记者2月1日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上海今年将在市、区(县)两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和招投标。  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创投和招投标是上海率先在全国试水的一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举措,于2009年下半年启动,专门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借鉴企业招投标的方式,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区公益服务,并为获选的社会组织提供能力建设。上海市民政局2011年3月公布
茶 饭后立即饮茶,势必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物质凝固,增加胃的负 Tea immediately after drinking tea is bound to dilute the gastric ju
胡耀邦和习仲勋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卓越领导人,他们率先投身历史的洪流,谱写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阔篇章。胡耀邦和习仲勋早年投身人民解放事业,长期的革命生涯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