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谈论伯纳德·托米奇,我们会谈论他的什么?一年前,当他还是那个被称为“澳洲希望”的阳光大男孩的时候,人们总会提起他过人的天赋、坚韧不拔的意志、超乎年龄的掌控比赛能力还有他的不凡成就。虽然偶尔也会有人提到他的暴脾气,但是瑕不掩瑜,他的特立独行也成为球迷喜爱他的理由。但而一年之后,当人们再次谈论起他,却只会眉头紧锁地摇头与叹气,他在球场内的溃败让他的名字在网球版面中逐渐消失,而他球场外的放纵却让他一次次登上娱乐版的头条,“失望”成了球迷和媒体口中出现最为频繁的词汇。似乎在一时间,托米奇便从天堂跌向了地狱,排名的滑落和舆论的贬损都让他透不过气,他不得不从年少成名的美梦中醒来,面对惨不忍睹的战绩和苛刻的评论家。但谁都知道,他的天赋和才华绝对不止于此,对于这个年轻的澳洲小伙来说从美梦中坠入现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无法从现在的噩梦中醒来。
1
在ATP新闻官的陪伴下,托米奇摇晃着身体低着头走进新闻发布厅,在刚刚结束的美网的第二轮的比赛中,他以0-3的盘分输给了即将退役的罗迪克,其中第三盘他居然一局未得,几乎是以溃败的方式交出了整场比赛。但是从他的脸上,却读不出太多的沮丧,他依旧摆出那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对记者刁钻的提问时不时的撇嘴。但紧锁的眉头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失望,他看上去就像个严肃的老头,确实,在吞下这样一场苦涩的失利后,谁还能笑得出来?他不时望向新闻官,仿佛在新闻发布厅里的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他本想用低沉的音调敷衍完整场发布会,但是一个记者的提问却彻底激怒了他。
“麦肯罗在解说这场比赛的时候说你几乎看起来就像是在打假球。”一位记者将麦肯罗的原话复述给了托米奇,澳洲小将脸色立刻变得阴沉,“嗯,我想他说的可能是对的,我就是无法让球拍打中网球。我认为安迪在网前的表现真的很好。”说到这里,托米奇还在压抑着内心的愤怒,但之后另一名不明就里的记者的追加提问则彻底惹火了他,“你这样的打法不会让人误会么?”不难想象当时托米奇内心的愤怒,在输掉了如此郁闷的一场比赛之后还有人揪着“大嘴”麦肯罗的一句风凉话问个不停,于是他发飙了,“这就是我打球的方式,有什么问题吗?这是你的预测,我也有我的想法。如果你这么认为,那是你的想法。”他比赛中压抑的愤怒都在发布会上找到了出口。
他接着还问了这名记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並且带着威胁的语气说:“我会记住你的。”哦,这句话对于托米奇来说是那么的耳熟,因为他也曾听到过别人这样对他说,当然语气和情境都完全不同。那是在2010年他在澳网初出茅庐的时候,当时年仅17岁的他亮相罗德·拉沃的晚场比赛,不仅没有怯场,还和西里奇来了场五盘大战,尽管最终遗憾告负,但这样的出色表现足以令沉寂许久的澳大利亚男子网坛感到惊喜。那场比赛之后,不知道多少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记住了这个青涩少年的名字,就连前辈拉夫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说,“我会记住这个年轻人的,我们看看之后会发生什么。”
而托米奇确实没让球迷和前辈等太久,在2011年,他带着百名开外的世界排名来到温布顿,状态神勇的他连过两关来到了五号种子索德林的面前,结果他兵不血刃三盘完胜瑞典人,历史性的第一次闯入了大满贯的第四轮並且最终位列八强,在那场被托米奇称为“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的胜利之后,他的世界排名也首次挤入世界前100。而2012年的澳网第四轮的成绩则把他带到了世界前30的高度,澳大利亚人就像庆祝大满贯冠军那样庆祝着托米奇的每场胜利。
2
自始至终,托米奇所得到的关注和他的世界排名似乎总是不成正比,很少有人会像他一样,在17岁的年龄就被视作一个国家网球复兴的希望,在世界排名还在200名外徘徊的时候就被冠以“救世主”的名号。不断增长的期待和有目共睹的进步使得媒体一股脑的把溢美之词献给这个还稚气未脱的男孩,他的自信和自傲在也在这些甜蜜的褒奖之中一同增长。
托米奇13岁时就曾夸下海口,说自己18岁时会是四大满贯得主。17岁时,他又说,“我很肯定我会成为世界第一,这只是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的问题。”那时他的世界排名只有286位,在被问及13岁时夸下的海口时,还带着牙箍的托米奇笑了笑,“人年轻的时候容易说些傻话,我们只是为了说而说。”
年轻的傻话可以被当做笑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需要开始为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起责任,但年轻气盛的托米奇似乎还没搞懂这一点。他身上总是弥漫着一种让人厌恶的傲慢,在场上趾高气昂,在场下不屑一顾,仿佛礼貌是不必要的,因为那不足以体现他的大牌。有时他在比赛中显现出来的态度,似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赢得比赛。
在2012年澳网之前,澳洲新星对着一屋子的记者说,“那些说我傲慢的都是自己没能耐,只能嫉妒我卓绝才华的失败者。”然后他又向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保证,“我今年会赢得四大满贯,这毫无疑问,那时你们就会知道说我傲慢是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
如今看来,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现在可以开怀大笑了,因为在2012年托米奇只在澳网闯入了三十二强,其他的三项大满贯都毫无建树,纷纷止步首轮与次轮。在温网第一轮就败给同为新秀的比利时人戈芬之后,他又在新闻发布会上开口了,“他(闯进法网十六强)又如何,你看他已经21了,而我只是18、19岁,而且我还进过世界前三十。”当记者问及他对于戈芬在法网的神奇表现的时候,托米奇满脸的不屑。
而关于这场比赛的新闻却还没结束,一天后托米奇因为在比赛中的严重摔拍行为而收到了来自温网组委会的警告,因为他当时的“暴力”的行为除了让自己的球拍报废之外,也让温网的草皮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他当时下手真是挺狠的,事后我们调来了专业的人员来更换草皮才确保了比赛的进行。他这样的做法非常不理智。”温网的发言人约翰尼·佩金斯说整个温网组委会高层都注意到了澳大利亚人的行为,並且希望澳大利亚人能够有所收敛。
3
而在赛场外,托米奇的行为却愈发的放纵,没有了好成绩这块遮羞布,他只能赤裸裸的和一团负面新闻纠缠着出现在球迷的视线中。在2011年底他就曾经被昆士兰警察以“鲁莽驾驶”以及“街头赛车”为由被勒令停车,而2012年澳网期间,他又明知故犯再一次因为驾驶着自己的宝马M3超速而被交警跟上,並且在警察接二连三的示意下都拒不停车。结果,警察就一路鸣警笛跟随他到了目的地,很多行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出现了“街头警匪追击”的场面。而当警察发现19岁的他拿着的是临时驾照並无资质驾驶M3这样的跑车的时候,他的行为也因此罪加一等,他不得不在情人节那天走上法庭接受处罚。 然而性格张扬的托米奇没消停多久就又和警察扯上了关系,前阵子他与朋友在黄金海岸庆祝自己20岁生日,但不知为何与朋友发生了争执,之后口角升级成了近身肉搏,他和朋友在露天平台上赤身裸体扭打在一起,旁观者看到立刻报了警。警方称,两人的斗殴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才被制止,询问期间托米奇不断的提醒警察自己的身份,毫不悔改之余还指责警察是在针对他。面对连连的负面报道,托米奇只是敷衍了媒体一句,“你们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而他在场外的是非和不屑的态度很快就让他尝到了恶果,澳大利亚戴杯队长拉夫特对托米奇在场内外的表现都感到极为不满,“我想用一个D字头的单词,disgraceful(可耻的)送给他。这就是事实的经历,他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装可爱是没有用的,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也已经厌烦了,我想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他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去怎么做,他自己也说他已经做了,但我並没有看到。”
4
于是並不出人意料的,托米奇落选了2013年澳大利亚的戴维斯杯阵容,要知道在2011年的时候,他还是澳洲的头号男单,而这次他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出现在纽康比媒体晚宴上。“作为团队,我们觉得运动员在为国出战时必须百分之百投入,竭尽全力。他总是行为出格,这已经影响到了他比赛的态度。我们希望这个决定应该能让他清醒一点,在下一次踏上球场的时候,能够更有动力。”澳大利亚网协总监克雷格·泰利表示取消戴杯的参赛资格只是对托米奇的一个警告,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那么澳洲网协则会考虑削减对他的资助。面对这样的情况,托米奇也很快做出了典型的托式回应,“我压根就没想过参加戴维斯杯。”托米奇说,“我和帕特(拉夫特)说过,告诉他我不会参加首轮比赛,甚至可能缺席随后那一轮较量。”
这样的伶牙俐齿与针锋相对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永远都有理由,永远都在找借口,也许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网球复兴希望都压在肩头,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托米奇的口不择言,实际上他的境况像极了当年青涩的穆雷,他们一个来自克罗地亚一个来自苏格兰,独特的出身背景让他们更渴望被球迷和主流媒体认可;他们都在年少的时候背负起了一个民族的希望,无论是场下还是场上他们的举动都被过分的关注与放大;他们的网球也都围绕着智慧和技巧展开,並且充满着意外,灵气和傲气在他们身上共存;而他们对于比赛都有着自己的偏执,不允许别人妄加指责……
那些年,尖酸的英国媒体总是盯着大满贯的话题不放,每次触及穆雷的软肋与痛处,他总会反唇相讥毫不退让。但是,他最终还是看清了那些阻挡他前进的绊脚石,他明白那些嘴硬的回答並不能帮他多少,他承认自己的缺点,开始发奋努力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打球更有侵略性,虽然直到现在这也並不是他的本性,但他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武器和秉性。
其实,这也是托米奇需要做到的。他需要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对于天才和蠢材都一样适用,“你要想清楚你到底在想干些什么?在干些什么?期待怎样的职业生涯?你还想要继续打网球吗?如果还想的话,那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连一向沉稳的澳大利亚人斯托瑟也坐不住了,她试图告诉自己的澳洲小兄弟,只有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就像纳达尔被问及对于托米奇的建议时说的,“我只能告诉你我是怎么做的,那就是努力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快更强壮。”
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现世界排名第52位的托米奇称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重回正轨。“我还年轻,我在学习当中。我现在真的很努力,不断激励自己去成为最好的网球选手。过去这一年,我有些小下滑。但我会证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这项运动有史以来最好的选手。”希望这一次,他是认真的。
1
在ATP新闻官的陪伴下,托米奇摇晃着身体低着头走进新闻发布厅,在刚刚结束的美网的第二轮的比赛中,他以0-3的盘分输给了即将退役的罗迪克,其中第三盘他居然一局未得,几乎是以溃败的方式交出了整场比赛。但是从他的脸上,却读不出太多的沮丧,他依旧摆出那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对记者刁钻的提问时不时的撇嘴。但紧锁的眉头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失望,他看上去就像个严肃的老头,确实,在吞下这样一场苦涩的失利后,谁还能笑得出来?他不时望向新闻官,仿佛在新闻发布厅里的每一秒对他来说都是煎熬,他本想用低沉的音调敷衍完整场发布会,但是一个记者的提问却彻底激怒了他。
“麦肯罗在解说这场比赛的时候说你几乎看起来就像是在打假球。”一位记者将麦肯罗的原话复述给了托米奇,澳洲小将脸色立刻变得阴沉,“嗯,我想他说的可能是对的,我就是无法让球拍打中网球。我认为安迪在网前的表现真的很好。”说到这里,托米奇还在压抑着内心的愤怒,但之后另一名不明就里的记者的追加提问则彻底惹火了他,“你这样的打法不会让人误会么?”不难想象当时托米奇内心的愤怒,在输掉了如此郁闷的一场比赛之后还有人揪着“大嘴”麦肯罗的一句风凉话问个不停,于是他发飙了,“这就是我打球的方式,有什么问题吗?这是你的预测,我也有我的想法。如果你这么认为,那是你的想法。”他比赛中压抑的愤怒都在发布会上找到了出口。
他接着还问了这名记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並且带着威胁的语气说:“我会记住你的。”哦,这句话对于托米奇来说是那么的耳熟,因为他也曾听到过别人这样对他说,当然语气和情境都完全不同。那是在2010年他在澳网初出茅庐的时候,当时年仅17岁的他亮相罗德·拉沃的晚场比赛,不仅没有怯场,还和西里奇来了场五盘大战,尽管最终遗憾告负,但这样的出色表现足以令沉寂许久的澳大利亚男子网坛感到惊喜。那场比赛之后,不知道多少守候在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记住了这个青涩少年的名字,就连前辈拉夫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说,“我会记住这个年轻人的,我们看看之后会发生什么。”
而托米奇确实没让球迷和前辈等太久,在2011年,他带着百名开外的世界排名来到温布顿,状态神勇的他连过两关来到了五号种子索德林的面前,结果他兵不血刃三盘完胜瑞典人,历史性的第一次闯入了大满贯的第四轮並且最终位列八强,在那场被托米奇称为“迄今为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的胜利之后,他的世界排名也首次挤入世界前100。而2012年的澳网第四轮的成绩则把他带到了世界前30的高度,澳大利亚人就像庆祝大满贯冠军那样庆祝着托米奇的每场胜利。
2
自始至终,托米奇所得到的关注和他的世界排名似乎总是不成正比,很少有人会像他一样,在17岁的年龄就被视作一个国家网球复兴的希望,在世界排名还在200名外徘徊的时候就被冠以“救世主”的名号。不断增长的期待和有目共睹的进步使得媒体一股脑的把溢美之词献给这个还稚气未脱的男孩,他的自信和自傲在也在这些甜蜜的褒奖之中一同增长。
托米奇13岁时就曾夸下海口,说自己18岁时会是四大满贯得主。17岁时,他又说,“我很肯定我会成为世界第一,这只是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的问题。”那时他的世界排名只有286位,在被问及13岁时夸下的海口时,还带着牙箍的托米奇笑了笑,“人年轻的时候容易说些傻话,我们只是为了说而说。”
年轻的傻话可以被当做笑谈,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却需要开始为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起责任,但年轻气盛的托米奇似乎还没搞懂这一点。他身上总是弥漫着一种让人厌恶的傲慢,在场上趾高气昂,在场下不屑一顾,仿佛礼貌是不必要的,因为那不足以体现他的大牌。有时他在比赛中显现出来的态度,似乎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赢得比赛。
在2012年澳网之前,澳洲新星对着一屋子的记者说,“那些说我傲慢的都是自己没能耐,只能嫉妒我卓绝才华的失败者。”然后他又向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保证,“我今年会赢得四大满贯,这毫无疑问,那时你们就会知道说我傲慢是件多么不明智的事情。”
如今看来,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现在可以开怀大笑了,因为在2012年托米奇只在澳网闯入了三十二强,其他的三项大满贯都毫无建树,纷纷止步首轮与次轮。在温网第一轮就败给同为新秀的比利时人戈芬之后,他又在新闻发布会上开口了,“他(闯进法网十六强)又如何,你看他已经21了,而我只是18、19岁,而且我还进过世界前三十。”当记者问及他对于戈芬在法网的神奇表现的时候,托米奇满脸的不屑。
而关于这场比赛的新闻却还没结束,一天后托米奇因为在比赛中的严重摔拍行为而收到了来自温网组委会的警告,因为他当时的“暴力”的行为除了让自己的球拍报废之外,也让温网的草皮受到了严重的损坏。“他当时下手真是挺狠的,事后我们调来了专业的人员来更换草皮才确保了比赛的进行。他这样的做法非常不理智。”温网的发言人约翰尼·佩金斯说整个温网组委会高层都注意到了澳大利亚人的行为,並且希望澳大利亚人能够有所收敛。
3
而在赛场外,托米奇的行为却愈发的放纵,没有了好成绩这块遮羞布,他只能赤裸裸的和一团负面新闻纠缠着出现在球迷的视线中。在2011年底他就曾经被昆士兰警察以“鲁莽驾驶”以及“街头赛车”为由被勒令停车,而2012年澳网期间,他又明知故犯再一次因为驾驶着自己的宝马M3超速而被交警跟上,並且在警察接二连三的示意下都拒不停车。结果,警察就一路鸣警笛跟随他到了目的地,很多行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以为出现了“街头警匪追击”的场面。而当警察发现19岁的他拿着的是临时驾照並无资质驾驶M3这样的跑车的时候,他的行为也因此罪加一等,他不得不在情人节那天走上法庭接受处罚。 然而性格张扬的托米奇没消停多久就又和警察扯上了关系,前阵子他与朋友在黄金海岸庆祝自己20岁生日,但不知为何与朋友发生了争执,之后口角升级成了近身肉搏,他和朋友在露天平台上赤身裸体扭打在一起,旁观者看到立刻报了警。警方称,两人的斗殴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才被制止,询问期间托米奇不断的提醒警察自己的身份,毫不悔改之余还指责警察是在针对他。面对连连的负面报道,托米奇只是敷衍了媒体一句,“你们知道,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而他在场外的是非和不屑的态度很快就让他尝到了恶果,澳大利亚戴杯队长拉夫特对托米奇在场内外的表现都感到极为不满,“我想用一个D字头的单词,disgraceful(可耻的)送给他。这就是事实的经历,他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装可爱是没有用的,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也已经厌烦了,我想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他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去怎么做,他自己也说他已经做了,但我並没有看到。”
4
于是並不出人意料的,托米奇落选了2013年澳大利亚的戴维斯杯阵容,要知道在2011年的时候,他还是澳洲的头号男单,而这次他的名字甚至都没有出现在纽康比媒体晚宴上。“作为团队,我们觉得运动员在为国出战时必须百分之百投入,竭尽全力。他总是行为出格,这已经影响到了他比赛的态度。我们希望这个决定应该能让他清醒一点,在下一次踏上球场的时候,能够更有动力。”澳大利亚网协总监克雷格·泰利表示取消戴杯的参赛资格只是对托米奇的一个警告,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那么澳洲网协则会考虑削减对他的资助。面对这样的情况,托米奇也很快做出了典型的托式回应,“我压根就没想过参加戴维斯杯。”托米奇说,“我和帕特(拉夫特)说过,告诉他我不会参加首轮比赛,甚至可能缺席随后那一轮较量。”
这样的伶牙俐齿与针锋相对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永远都有理由,永远都在找借口,也许是因为一个国家的网球复兴希望都压在肩头,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托米奇的口不择言,实际上他的境况像极了当年青涩的穆雷,他们一个来自克罗地亚一个来自苏格兰,独特的出身背景让他们更渴望被球迷和主流媒体认可;他们都在年少的时候背负起了一个民族的希望,无论是场下还是场上他们的举动都被过分的关注与放大;他们的网球也都围绕着智慧和技巧展开,並且充满着意外,灵气和傲气在他们身上共存;而他们对于比赛都有着自己的偏执,不允许别人妄加指责……
那些年,尖酸的英国媒体总是盯着大满贯的话题不放,每次触及穆雷的软肋与痛处,他总会反唇相讥毫不退让。但是,他最终还是看清了那些阻挡他前进的绊脚石,他明白那些嘴硬的回答並不能帮他多少,他承认自己的缺点,开始发奋努力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强壮,打球更有侵略性,虽然直到现在这也並不是他的本性,但他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武器和秉性。
其实,这也是托米奇需要做到的。他需要明白天道酬勤的道理对于天才和蠢材都一样适用,“你要想清楚你到底在想干些什么?在干些什么?期待怎样的职业生涯?你还想要继续打网球吗?如果还想的话,那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捷径。”连一向沉稳的澳大利亚人斯托瑟也坐不住了,她试图告诉自己的澳洲小兄弟,只有勤奋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就像纳达尔被问及对于托米奇的建议时说的,“我只能告诉你我是怎么做的,那就是努力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快更强壮。”
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现世界排名第52位的托米奇称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重回正轨。“我还年轻,我在学习当中。我现在真的很努力,不断激励自己去成为最好的网球选手。过去这一年,我有些小下滑。但我会证明自己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这项运动有史以来最好的选手。”希望这一次,他是认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