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SF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技术质量评定标准的变化对标准舞技术训练目标的促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舞蹈对各舞种的技术要求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而变化着,为提高体育舞蹈竞技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体育舞蹈选手的技术水平,近年来WDSF对体育舞蹈的评分体系做出了多次修订。在2008年以前、2008年-2012年和2013年以后对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技术质量评定标准的修订迫使标准舞的技术训练目标也在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标准舞的训练内容紧跟它的步伐以此来促进标准舞训练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评判要素 成绩评定标准 标准舞技术训练目标
  【中图分类号】J7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50-02
  一、2008年以前、2008-2012年评判要素内容的对比分析
  (一)评判要素减少及整合
  2008年前,2008-2012年两个阶段的评判要素整体上在减少,以及将重复的评判要素重新命名并整合。首先,从评判要素的内容上看08-12这个阶段将08年以前评判要素中的动作编排、舞种风格、临场发挥、赛场效果整合为编舞与表现四大评判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大的评判要素——编舞与表现。此阶段的WDSF的评判要素中还新增加了动作质量和双人配合两项评判要素,这两项评判要素的增加是WDSF体育舞蹈评分细则的重大突破,双人配合是体育舞蹈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没有双人的配合体育舞蹈的定义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而动作质量是评价选手技术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2008-2012年的WDSF体育舞蹈评判要素的内容不再分散,同时也使得此阶段的的评分细则更加的细致和全面。其次,此阶段的WDSF的评判要素中还新增加了动作质量和双人配合两项评判要素,这两项评判要素的增加是WDSF体育舞蹈评分细则的重大突破,因此,2008-2012年的WDSF体育舞蹈评判要素的内容不再分散,同时也使得此阶段的的评分细则更加的细致和全面。
  除此之外,2008年以前评判要素中具有技术层面的基本动作技术也在2008-2012年改名为姿态与平衡,音乐的表现力改名为动作与音乐。基本动作技术改名为姿态与平衡,虽然使此阶段在体育舞蹈技术层面的评判变得更细致了,但是由于没有将它新命名的动作质量合在一起来评判也为后期的改进埋下了伏笔;而音乐表现力改名为动作与音乐这一动作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体育舞蹈不再单方面的要求踩准音乐节奏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在动作中体现出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二)评判的侧重点变化
  对比08年以前与08-12年两个阶段体育舞蹈评判的侧重点可以发现,08年之前体育舞蹈评判的重点在于改项目的艺术性上,关于选手的动作编排和动作的演绎却占了整个评判要素的4份,由此可见该阶段评判的侧重点更倾向于组合的编排和演绎,而技术与音乐的运用上的考察稍微次要一点。在08-12年评判的重心就更多的转移到了对于技术质量的考察中,在整个08-12年的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对技术质量的考察占了5项中的2项,音乐、双人配合、编舞與演绎各占1份。由此可见,对比08年以前和08-12年两个阶段体育舞蹈评判的侧重点可以看到体育舞蹈评判的侧重点已经转变成了更加重视选手的技术质量。
  二、 2008-2012年,2013年以后新2.1评判要素的对比分析
  (一)评判要素减少,分级指标增加
  2008-2012年与2013以后新2.1的评判要素从5项评判要素减为4项评判要素,20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要素将此前版本的PB姿态与平衡、QM动作质量合并为技术质量。并且在每一项的评判要素中增加评判要素的分级指标,由此前两项评判要素下的6项分级指标增加到了12项分级指标,使得评判更加的细化,评判所涵盖的内容也更全面。同时也反应出,WDSF20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对选手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位选手的技术要更全面。
  (二)评判的侧重点变化
  随着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评判要素的减少,分级指标的增加,体育舞蹈的评判更注重选手的综合能力,从08-12年注重选手的技术性,转变为注重选手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在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要求中,技术质量、音乐运用、舞伴间的配合技巧、套路与表演展示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而其中技术质量和舞伴间的配合技巧为技术层面的评判,音乐的运用和套路与表演展示是对选手艺术层面的评判,因此,此阶段的体育舞蹈评判工作不再单一的只注重艺术性或是只注重技术性,而是将两者视为同等重要的评判要求对选手进行考察。
  (三)拉丁舞、标准舞评判要素中的分级指标分开设立
  20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要素将拉丁舞和标准舞的分级指标分开来设立。拉丁舞和标准舞作为体育舞蹈的两大分支,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特点,虽然从动作的基本技术的原理上来说二者是相通的,但是在一些细节和代表舞蹈风格的核心技术上是有区别的。08年以前到13年的体育舞蹈评判中,都没有将拉丁舞和标准舞分开来进行评分,两个舞系都是用的相同的评判标准在评判,那么在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上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13年以后的新2.1评判要素中将拉丁舞与标准舞分开设立了分级指标,尤其是技术质量这一项评判要素的分级指标设定。
  拉丁舞和标准舞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在日常的训练中可将其根据运动规律以及标准舞的技术特点归为基本技术、核心技术和技巧性技术三类技术来进行训练。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也是区别标准舞和拉丁舞特有的技术。例如,标准舞的握持和拉丁舞的握持是不相同的,并且在标准舞中的升降与摆荡是标准舞所特有的技术,拉丁舞的“准备-动作-还原”、“分离协同动作”是拉丁舞所特有的技术。那么将两个舞系的分级指标分开设立的可以使裁判在评判时更客观、清晰、细致的用各自不同的评判标准来进行评分。同时,也为教练在日常的训练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标准,最后帮助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三、新2.1技术质量评定标准下的技术训练对标准舞技术训练目标的促进
  2013年后标准舞对技术质量的评定标准已经有了12个分级指标,不再仅仅只有姿势、平衡、握持、足部技巧和身体动作了,此外还增加了7个新的分级指标,这7个新的分级指标分别从动作的姿态、动作的运动轨迹、动作量和动作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评定。因此,在面对这一标准时,我们的训练目标的要求也会比之前有所提高,例如:在对空间感的要求上,不再是要求舞伴间在行进中能保持住彼此的空间不变,而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在空间上要有三维立体的效果。因为,此版本的的评判要素中对每一个成绩评级评定标准都有明确的质量考核标准,因此,此阶段的训练目标应该摆在适应新2.1对技术质量评定标准下,对照质量参考标准的秒速在训练中将训练内容细致到每一项技术,将训练目标除了定位在提升竞技能力,准确表达舞蹈风格特点,展现舞蹈技术特点,以及选手的身体能力外,还应该表达出一定的美感、舞伴间控制力和配合度。
  面对新2.1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对标准舞技术质量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质量参考标准的明确指出,因此,我们可以对照它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质量参考标准来进行训练以此来促进训练目标的达成。那么训练时教练完全可以指定与之相适应的阶梯式训练内容。首次按提高基本技术来促进最初级训练目标,例如:握持,在选手们训练的初期,如果将训练的目标定在完成该项技术质量评定标准的6分,只需要选手做到五支舞中正确的握持方式。因为在五支舞的握持中,探戈舞与其余四支舞的握持是不相同的,探戈舞舞蹈风格的抑扬顿挫,干脆利落,以及头部的闪动动作就要求了舞者在握持时不能如其余四支舞那般外展的框架,需要舞者在舞动时将握持稍稍紧缩。那么,在日常的训练中就应该将基本技术中握持分成阶梯式进行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训练。在于其相对应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质量参考标准下,我们日常的训练中就应该根据此标准进行训练,可以通过同一舞种的基本动作有机的结合,提高选手对基本技术,发展选手的基本运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其他舞蹈类别的训练来辅助提高选手的基本技术。
  第二步,可以通过对标准舞核心技术的训练来促进中级训练目标的达成,如:为达到8分的分值,选手们在训练中加入身体揉和度的柔韧或芭蕾舞基础训练作为辅助核心技术完成的训练,帮助选手在做倾斜、拧转、造型等动作时能够使动作看上去具有延伸性,不僵硬,步伐有节奏。
  第三步,为达到10分的要求,在标准舞的核心技术的训练中,我们应该采用国际上最新的三维空间训练法,将舞伴之间的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死的框架里,而是在舞步的流动中保持三维立体的效果,这样选手在舞动时,无论是哪一个步伐,什么角度看上去都给人一种饱满的视角效果,而选手的外观也会更加的漂亮。如此逐级递增的核心技术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标准舞的技术训练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清树 社会体育之澳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体育舞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荆伟 体育舞蹈标准舞技术特征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6.
  [3]黎雨薇 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竞赛规则的演变 北京体育大学 2015.
  [4]邹钧人 付蕾 柳毅 試探体育舞蹈竞赛评分规则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5]李小龙 张景联 浅析拉丁舞比赛的评分标准—以2014年WDSF世界体育的大奖赛武汉站比赛为例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12 .
  [6]李慧 从竞赛规则角度审视体育舞蹈的奥运之路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9.25.
  [7] 陈利峰.体育舞蹈比赛评判规则弊端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265+321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城市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广场及公园等的规划的建设,往往需要移植和引进园林大树,甚至是古树,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城市绿化植物结构进行配置,
实验教学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深化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
【摘 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工程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产生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具有创造性且合理的设计方案,还需要由专业的施工团队对其进行高质量施工及后期养护,这样一来,就对园林景观工程精细化施工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园林景观工程精细化施工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施工
根据统计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对2005—2014年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组内经济差距贡献率比较大;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历史人文因素、区
摘要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医药类院校的特点,从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资源配置等方面对医药类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250-02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忽然之间,种在花盆里作点缀的紫花地丁齐刷刷开了。轻柔春风里,紫得恰到好处的小花瓣翻着卷着,轻轻跃动,我想起迪士尼经典卡通形象米妮姑娘,乌溜溜的眼睛长睫毛上翘,大蝴蝶结
摘要生态道德理念与特定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课题组对南京4所高校部分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水平与现状问卷调查。通过城乡大学生生态道德现状的结果对比,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大学生在生态认知、态度与行为方面的表现较弱,特别相较于城市大学生而言表现均差异较大。笔者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农村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教育效果的提升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道德;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
【摘要】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本文对语文课堂提问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课堂提问策略,旨在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优化语文 课堂提问 激活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82-02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