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已经被改革的浪潮所淘汰,而现在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那么,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用足够的爱心、更加渊博的知识、更为苛刻的高尚品德等,来生成非凡的教育智慧,去熏陶学生,引领学生。
关键词:爱心 引领 熏陶 激励 折服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赋予老师的任务也在随着变化,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教育职责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那种“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应付式的教学方式,早已被教育改革的滚滚洪流所淘汰,时代赋予教师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那么如何做一名21世纪优秀的教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老师,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唯一的选择。
一、用博大的爱心温暖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更要关爱自己的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即爱教育又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完美的老师。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是的,当老师把丰富的知识化作绵绵不绝的爱传递给每个孩子的时候,有哪个孩子会拒绝呢?所以,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老师心里充满爱,那么他的学生心里便永远春色满园。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面对每个班级80%的留守儿童,更能体会到充满爱的教育对学生有多么的重要
有这样一些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长大,只有每年春节时候,才能与父母团聚,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到父母,更有这样的父母,自己的孩子读到几年级了都不记得,面对这些父爱母爱缺失的孩子们,老师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老师不仅仅承载着社会对学生的关怀,教育赋予的责任,还要担当起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们的那份缺失的爱。正如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我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当我想妈妈的时候,出现在脑海里的总是老师的那张笑脸,那么温暖,那么慈爱,老师的爱像涓涓细流注入了我的心间,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田,有老师在我身边,我的心灵里便永远是晴天。
二、用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 作为21世纪的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有博大的爱之外,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学高为师”便是给予老师最基本的知识要求,老师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很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对课堂架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圣神职责,要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开发智力的引路人,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比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既要精通英语,还要精通其他各科各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对无法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是的,渊博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持学习,要将学习作为重要的职业需要,而且学习的速度要大于教育改革的速度,一个思维敏捷、激情奔放、知识广博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惊叹不已,百般信服的。
三、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是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以来,社会寄予教师很高的评价与期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播撒知识,传播文明,塑造人类灵魂,引领民族进步的缔造者,如此多的头衔,让老师倍感责任重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于无形之中,教育部门屡屡强调师德师风建设,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老师岗位的特殊性,为人师表是老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身正为范,要求老师要时时刻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极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将教师打造成拥有道德情操高尚,仪表大方稳重,言行举止亲切,教学态度严谨等光辉形象,用这种几乎苛刻的道德标准去完善教师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老师形成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去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熏陶学生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四、 用学习中的成就感激励学生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现代教育强调多元化、差异化、重视平等、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有这么一则寓言:小兔子是赛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缺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就强制它去学习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其实,我们的教育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强迫小兔子去学游泳”错误,我们有时候对学生的缺点过于重视,这样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老师应该向寓言中的猫头鹰学习,发现并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然后让他们扬长避短,并有意识地放大优点,让学生兴致满满投入到学习当中。其实,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时空,让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实现教育在各个领域中的百花齐放。
五、用非凡的智慧折服学生 教师的智慧集中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马克思·范梅南说过“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的关心,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是的,一名教师,无论他的知识有多渊博,要是不关爱自己的学生,就称不上是完美的教师,也不是智慧型的老师,所以,智慧是由爱而生,拥有爱便拥有智慧。有一天上晚读课的时候,有四位女生不见进教室,因为班主任外出学习了,有个别学生学习纪律有所松懈,根据几天来的表现,我猜想她们是不是悄悄溜出去上网了?正在担心的时候,见他们急冲冲地跑了校园,我站在楼梯口等候她们。我轻声地问:“你们去哪了?”“她生病了,我们三个在医院陪她打吊针。”女孩们满头大汗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我看了看其中一个女孩,正用左手压在右手的手背上,我在想,打吊针的确需要很长时间的,要淡定,不能冤枉学生,但如果她们是在撒谎呢,我不是放任她们了吗?正在为难的时候,突然机灵一动,让“生病”的女孩留下,其余三个进教室上晚读。我把生病的女孩带到宿舍。“生病了要告诉老师,打完吊针要用热毛巾敷一会儿的”,我一边说一边把毛巾浸在热水里,准备给女孩敷手。这时,女孩尴尬得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们......”。结果就不用我再讲了吧。通过这件事,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我没用严厉的言辞训斥学生,只是和风细雨,也能教育感化学生。
当然,要想成为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只做好这些还是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尊重,宽容,耐心,理解,期待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播下阳光的种子,让知识与阳光在他们的心灵里茁壮成长。
关键词:爱心 引领 熏陶 激励 折服
当今社会随着教育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赋予老师的任务也在随着变化,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教育职责不再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那种“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应付式的教学方式,早已被教育改革的滚滚洪流所淘汰,时代赋予教师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那么如何做一名21世纪优秀的教师,如何做一名让学生喜爱的老师,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唯一的选择。
一、用博大的爱心温暖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更要关爱自己的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只有即爱教育又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完美的老师。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是的,当老师把丰富的知识化作绵绵不绝的爱传递给每个孩子的时候,有哪个孩子会拒绝呢?所以,爱是教育不可缺少的,老师心里充满爱,那么他的学生心里便永远春色满园。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面对每个班级80%的留守儿童,更能体会到充满爱的教育对学生有多么的重要
有这样一些学生,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长大,只有每年春节时候,才能与父母团聚,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到父母,更有这样的父母,自己的孩子读到几年级了都不记得,面对这些父爱母爱缺失的孩子们,老师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老师不仅仅承载着社会对学生的关怀,教育赋予的责任,还要担当起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们的那份缺失的爱。正如一位学生在一篇作文里写道:我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当我想妈妈的时候,出现在脑海里的总是老师的那张笑脸,那么温暖,那么慈爱,老师的爱像涓涓细流注入了我的心间,像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着我的心田,有老师在我身边,我的心灵里便永远是晴天。
二、用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 作为21世纪的老师,对学生不仅要有博大的爱之外,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学高为师”便是给予老师最基本的知识要求,老师要有很高的专业水平,才能很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对课堂架轻就熟,得心应手,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除此之外,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圣神职责,要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和开发智力的引路人,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比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既要精通英语,还要精通其他各科各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融会贯通,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对无法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是的,渊博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持学习,要将学习作为重要的职业需要,而且学习的速度要大于教育改革的速度,一个思维敏捷、激情奔放、知识广博的教师一定会让学生惊叹不已,百般信服的。
三、用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是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古以来,社会寄予教师很高的评价与期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播撒知识,传播文明,塑造人类灵魂,引领民族进步的缔造者,如此多的头衔,让老师倍感责任重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于无形之中,教育部门屡屡强调师德师风建设,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老师岗位的特殊性,为人师表是老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身正为范,要求老师要时时刻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极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有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精神,将教师打造成拥有道德情操高尚,仪表大方稳重,言行举止亲切,教学态度严谨等光辉形象,用这种几乎苛刻的道德标准去完善教师的道德修养,从而使老师形成一种无形的感召力,去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熏陶学生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
四、 用学习中的成就感激励学生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现代教育强调多元化、差异化、重视平等、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有这么一则寓言:小兔子是赛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缺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就强制它去学习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其实,我们的教育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强迫小兔子去学游泳”错误,我们有时候对学生的缺点过于重视,这样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老师应该向寓言中的猫头鹰学习,发现并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然后让他们扬长避短,并有意识地放大优点,让学生兴致满满投入到学习当中。其实,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时空,让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实现教育在各个领域中的百花齐放。
五、用非凡的智慧折服学生 教师的智慧集中表现在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当中,马克思·范梅南说过“教育智慧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对孩子的关心,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情感和身体的关心。”是的,一名教师,无论他的知识有多渊博,要是不关爱自己的学生,就称不上是完美的教师,也不是智慧型的老师,所以,智慧是由爱而生,拥有爱便拥有智慧。有一天上晚读课的时候,有四位女生不见进教室,因为班主任外出学习了,有个别学生学习纪律有所松懈,根据几天来的表现,我猜想她们是不是悄悄溜出去上网了?正在担心的时候,见他们急冲冲地跑了校园,我站在楼梯口等候她们。我轻声地问:“你们去哪了?”“她生病了,我们三个在医院陪她打吊针。”女孩们满头大汗争先恐后地回答我。我看了看其中一个女孩,正用左手压在右手的手背上,我在想,打吊针的确需要很长时间的,要淡定,不能冤枉学生,但如果她们是在撒谎呢,我不是放任她们了吗?正在为难的时候,突然机灵一动,让“生病”的女孩留下,其余三个进教室上晚读。我把生病的女孩带到宿舍。“生病了要告诉老师,打完吊针要用热毛巾敷一会儿的”,我一边说一边把毛巾浸在热水里,准备给女孩敷手。这时,女孩尴尬得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们......”。结果就不用我再讲了吧。通过这件事,我感到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我没用严厉的言辞训斥学生,只是和风细雨,也能教育感化学生。
当然,要想成为每个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只做好这些还是不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尊重,宽容,耐心,理解,期待的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播下阳光的种子,让知识与阳光在他们的心灵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