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检视欧洲文化史的哲学演进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和相关的古代哲学和艺术的读书笔记中,检视欧洲文化史现象,推崇古希腊的自我意识哲学,提出希腊神是当时社会和个人“自己的影像”,分析从古希腊到古罗马的文化嬗变特征,肯定古罗马文化艺术与现实的紧密关系,批判中世纪宗教艺术对人们的心灵和现实关系的歪曲及压迫,揭示近代浪漫主义中的消极思潮美化原始自然的政治实质,表明他在当代意识的支配下,越来越倾向于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传达出对深化当时德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深切思考。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成为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先天具有反霸权政治的正义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成功的“革命现实主义”;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离不开哲学思维。
社会组织领域的政治关联现象日益显著,但政治关联究竟如何影响社会组织有效性,其隐藏的作用机制又是什么?这是学术界尚未明晰的重要课题。针对254家社会组织的问卷调查发现,社会组织政治关联会正向影响组织有效性,这一关系受到组织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影响。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制度支持能调节上述中介关系。具体而言,当制度支持水平较高时,这一效应将会增强;当制度支持水平较低时,政治关联通过组织自主性间接影响组织有效性的效应就会减弱。这一发现,一方面增进了我们对社会组织政治关联的理解,另~方面也为提升社会组织有效性的理论和实
2017年8月30日下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江南区域史研究中心在《江南区域史研究论丛》第一辑即将刊行之际,于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了“江南/浙江区域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工作坊研讨会。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浙大出版社及《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等浙江省内高校和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出席。本次工作坊旨在总结江南/浙江区域史研究的经验,交流最新的研究心得,并探讨相互合作的可能。会议由浙江大学孙竟吴教授主持。
期刊
李慎明,男,1949年生,河南温县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兼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本观点组首席专家、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
2017年11月29日,由《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编辑部及《江海学刊》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出版社举行。《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徐枫教授及全体编辑,《江海学刊》主编韩璞庚,编辑李芸、赵涛、张春莉、潘清、战熠磊、陈如勇、丁惠平等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当前,由于伴随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交融和碰撞,普世价值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2008年7月10日,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普世价值”研讨会,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议围绕“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认识“普世价值”的方法与维度以及“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我们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和追求真理的目的,选取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和不同见解的发言发表出来,以便有助于澄清和深化这方面的认识。
为了在高校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使高校真正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实践者的重要基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班”,于2008年4月12-13日在杭州举行。
当前,中国有很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已经过时了,而新古典经济理论是最先进的。针对这些观点,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西方经济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和新古典经济理论)的演变,并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含义进行阐释后,举例说明了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于分析当代重要的经济问题。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分析和理解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经济问题的最好工具。
与新文学派解释文学史的线性模式不同,学衡派对文学现象和文学发展规律的阐释是基于循环时间概念的。尽管其对线性进化文学史观进行了不少修正,丰富了文学发展理论的内涵,对中国文学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改革思路,但由于他们解释文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产生于古典时期,时间观念的古典性质也就决定了其文化身份的“保守”属性。学衡派的文学发展观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是“时间的政治”宰制文学史和文学家历史地位的一个典型案例。反思这一现象、探讨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对于总结中国文化与文学现代性经验及教训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