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病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根据调查,一般发生较轻的田块减产8.5%~20.0%,发生较重的田块减产40%~60%,可见稻瘟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一、发病原因
1、品种单一化严重
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小种专化性寄生菌,不同的生理小种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当一个品种大面积推广时,能够侵染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得以大量繁殖并不断积累菌量,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大面积发病,直接导致该品种抗病性的丧失。
2、种子消毒不彻底
种子消毒是消除种子带菌带毒的最有效办法,近几年有些农户侵种使用的药剂不合理或剂量不准确,甚至浸种根本不使用药剂,导致种子携带的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衍滋生而发病。
3、环境条件适宜发病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受温湿度、阴雨寡照的影响更大。当气温20~30℃。田间湿度90%以上,稻株体表水膜保持6~10h,稻瘟病容易发生;平均气温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饱和湿度,稻瘟病也易流行。水稻抽穗后遇到20℃以下低温侵袭,可减弱植株抗病力,一旦阴雨多雾,容易引起穗颈瘟流行。
4、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技术既影响水稻的抗病力,也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因此易侵入。底肥用量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造成秧苗发黄,之后过量追肥氮肥,而氮肥施用过量,过晚,易造成秧苗徒长,这样的稻田既不抗倒伏,又易发稻瘟病。
5、药剂防治不合理
现在的很多农户只注重治病,不注重防病,水稻不发病,不表现出症状,就不提前打药防病,而等到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再打药为时已晚,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
二、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
对稻瘟病的防治要早预防,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
1、高产抗病,选好产地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在区域内种植,是控制适应性生理小种变异成致病性生理小种的重要手段。龙粳25,龙粳21,龙粳29等一系列抗病品种进行搭配种植,对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能起到一定作用,也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种子消毒,消灭种子病菌
(1)用56℃温汤浸种5分钟。
(2)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
(3)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cm,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
(4)用菌线清15g兑水10kg,浸种5kg,浸种60h之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可兼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5)用50%多菌灵100g对水50kg,浸种30kg,浸种3~4d,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育苗,可兼防恶苗病。
3、精细整地,合理配方施肥
在整地时一定要精细,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插后秧苗早生快发。特别是对上年发生过稻瘟病的地块,要清除稻乱子和残茬,泡田时涝净菌核并且焚烧或深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灭稻瘟病的传染源。在施肥上首先要施足底肥,特别是增施磷钾肥,来促进秧苗插秧后的早生快发,要提早追肥防止秧苗徒长,巧补穗肥,以提高产量。
4、水源管理,确保干湿合理
稻田应以湿润灌溉、干湿适度,并且适时进行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水稻进入抽穗开花和灌浆等阶段,也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阶段,更要浅水灌溉、浅湿交替,以提高温度、降低湿度,防止穗颈瘟的发生。
5、药物防治,培育强壮秧苗
(1)苗瘟化学药剂防治,在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时2%加收米100毫升,亩或20%三环唑110毫升/亩或40%稻瘟灵100毫升/亩兑水10~15升茎叶喷雾。
(2)叶瘟防治药剂选择8%好米得,水稻7.1~7.5叶龄时用药量1.5~2.5公斤,亩毒土撒施,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在水稻9.1~9.5叶期,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施穗肥时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100毫升,亩,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
(3)穗颈瘟防治孕穗期末期~抽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75%稻艳可湿性粉剂25克,亩在水稻抽穗期前2~7天,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在水稻始穗期前(水稻出穗5%左右时)必须喷药防治稻瘟病一次,此次防治稻瘟病至关重要。
(4)粒瘟、枝梗瘟防治在水稻齐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防治方法同上。
(5)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6)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6、注意事项
(1)喷液量要充足,保证喷雾均匀一致,飞机喷雾要用最大喷雾量。
(2)抢(趁)晴喷药,水稻叶瘟、穗颈瘟发生时节正值雨季,降雨日数多,影响正常喷药,为了及时喷药防病,应根据天气预报,抓紧时机抢晴天喷药。
(3)根据多年稻瘟病防治经验,节瘟发生重,在防治叶瘟、穗颈瘟时对稻株所有节部亦应喷到药。不论穗颈瘟、叶瘟、节瘟均应做到及早防及时治,并应做到喷雾均匀,周到,方能起到防治作用。
一、发病原因
1、品种单一化严重
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小种专化性寄生菌,不同的生理小种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当一个品种大面积推广时,能够侵染该品种的生理小种得以大量繁殖并不断积累菌量,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即可大面积发病,直接导致该品种抗病性的丧失。
2、种子消毒不彻底
种子消毒是消除种子带菌带毒的最有效办法,近几年有些农户侵种使用的药剂不合理或剂量不准确,甚至浸种根本不使用药剂,导致种子携带的病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衍滋生而发病。
3、环境条件适宜发病
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稻瘟病大发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受温湿度、阴雨寡照的影响更大。当气温20~30℃。田间湿度90%以上,稻株体表水膜保持6~10h,稻瘟病容易发生;平均气温24~28℃,且有一昼夜以上饱和湿度,稻瘟病也易流行。水稻抽穗后遇到20℃以下低温侵袭,可减弱植株抗病力,一旦阴雨多雾,容易引起穗颈瘟流行。
4、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技术既影响水稻的抗病力,也影响病菌生长发育的田间小气候。偏施氮肥,容易导致植株幼嫩或徒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病菌因此易侵入。底肥用量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不足,造成秧苗发黄,之后过量追肥氮肥,而氮肥施用过量,过晚,易造成秧苗徒长,这样的稻田既不抗倒伏,又易发稻瘟病。
5、药剂防治不合理
现在的很多农户只注重治病,不注重防病,水稻不发病,不表现出症状,就不提前打药防病,而等到稻瘟病的发病症状再打药为时已晚,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
二、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
对稻瘟病的防治要早预防,勤观察,早发现,早防治,进行综合防治。
1、高产抗病,选好产地品种
选择抗病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在区域内种植,是控制适应性生理小种变异成致病性生理小种的重要手段。龙粳25,龙粳21,龙粳29等一系列抗病品种进行搭配种植,对控制稻瘟病的发生能起到一定作用,也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种子消毒,消灭种子病菌
(1)用56℃温汤浸种5分钟。
(2)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
(3)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cm,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
(4)用菌线清15g兑水10kg,浸种5kg,浸种60h之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可兼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5)用50%多菌灵100g对水50kg,浸种30kg,浸种3~4d,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育苗,可兼防恶苗病。
3、精细整地,合理配方施肥
在整地时一定要精细,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插后秧苗早生快发。特别是对上年发生过稻瘟病的地块,要清除稻乱子和残茬,泡田时涝净菌核并且焚烧或深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消灭稻瘟病的传染源。在施肥上首先要施足底肥,特别是增施磷钾肥,来促进秧苗插秧后的早生快发,要提早追肥防止秧苗徒长,巧补穗肥,以提高产量。
4、水源管理,确保干湿合理
稻田应以湿润灌溉、干湿适度,并且适时进行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水稻进入抽穗开花和灌浆等阶段,也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阶段,更要浅水灌溉、浅湿交替,以提高温度、降低湿度,防止穗颈瘟的发生。
5、药物防治,培育强壮秧苗
(1)苗瘟化学药剂防治,在水稻移栽前5~7天秧田发现中心病株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时2%加收米100毫升,亩或20%三环唑110毫升/亩或40%稻瘟灵100毫升/亩兑水10~15升茎叶喷雾。
(2)叶瘟防治药剂选择8%好米得,水稻7.1~7.5叶龄时用药量1.5~2.5公斤,亩毒土撒施,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在水稻9.1~9.5叶期,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施穗肥时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2%加收米80毫升~100毫升,亩,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
(3)穗颈瘟防治孕穗期末期~抽穗期、齐穗期2%加收米80~100毫升/亩或25%施保克75~100毫升/亩,或75%稻艳可湿性粉剂25克,亩在水稻抽穗期前2~7天,兑水15~20升茎叶喷雾。在水稻始穗期前(水稻出穗5%左右时)必须喷药防治稻瘟病一次,此次防治稻瘟病至关重要。
(4)粒瘟、枝梗瘟防治在水稻齐穗后15~20天防治粒瘟、枝梗瘟,防治方法同上。
(5)将稻瘟康或稻瘟康Ⅱ号按500倍液稀释,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6)病情严重时,用稻瘟康35ml+稻瘟康Ⅱ号35ml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6、注意事项
(1)喷液量要充足,保证喷雾均匀一致,飞机喷雾要用最大喷雾量。
(2)抢(趁)晴喷药,水稻叶瘟、穗颈瘟发生时节正值雨季,降雨日数多,影响正常喷药,为了及时喷药防病,应根据天气预报,抓紧时机抢晴天喷药。
(3)根据多年稻瘟病防治经验,节瘟发生重,在防治叶瘟、穗颈瘟时对稻株所有节部亦应喷到药。不论穗颈瘟、叶瘟、节瘟均应做到及早防及时治,并应做到喷雾均匀,周到,方能起到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