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2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中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已广泛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工作者应尽量为学生营造好的环境,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让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心理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学生的心理检测,发现:“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障碍,12%的学生有心理缺陷,28%的学生有心理失常。”
  一、现时中学生的心理状况
  1.成人化的情感表现。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致使青少年过早发育,情感成人化,在这一时期,性意识也慢慢增强。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向往,会伴随出现许多情感困惑,青春期的生理虽已成熟,对异性感兴趣也无可厚非,但这一时期的思想、心理、智力、认识能力都未成熟,如果放任自己的情感冲动,像成年人那样可能贻误青春美好时光、荒废学业。
  2.心理承受能力差,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风险和挫折是人生中难免的事,敢冒风险和战胜挫折,这才是人生应有的品格,可是由于青少年学生天真幼稚,心理很脆弱,他们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情绪容易低落,易产生失望感甚至信念危机。但是,如果一开始他们就身处在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群体中,可能他们的成长会好很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问题是周围是一群同类的孩子,都是一群自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生活,造成自我调控失去参照,因而在读书和生活中,缺乏意志、毅力,善始而难以善终,遇到困难与失败表现为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3.学习、处事情绪化,缺乏必要的同情心。一些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诉:“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和同学相处。”一些学生每天的生活就是“家——学校”,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上网听音乐”,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说话”、“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意和我一起玩”。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惧。一有不顺心、委屈,就怒气冲天,与人相处常常只想让别人适应自己,而自己却很少考虑应该适应别人,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难以和谐,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4.自私自利,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面对家长的“分数”、“升学”等过高的期望值,学生精神压力大,只能“两耳不闻事、埋头只读书”,造成思想封闭,意识狭隘,在家中,只要孩子成绩优秀,不管任何要求都会被满足,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学习中、生活上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只能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超过我,缺乏包容,对强于自己的同学常嫉妒,对失信于自己的同学甚而进行报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1.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他们这时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异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驱使下,逐渐产生性意识,有性的冲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中学生对这种迅速成熟带来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对异性表现出眷恋和向往,但又不知道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于是可能会产生悔恨、恐惧、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进行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早恋心理调适等就至关重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恐惧害怕,而要坦然地接受,更好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2.要学会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青少年正处于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情绪变化强烈,易冲动,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确思想的引导下,激情状态能使他们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成长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会的事情。因此教会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教给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比如改善环境法、深呼吸放松等简单的方法,让学生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
  3.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起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当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配合好,协调好,一起为学生的成长把关。社会也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工作。
  4.要多锻炼、多实践,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到实处。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在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全社会都要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蔚蓝的天空。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学校工作的灵魂,发挥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地位,改变德育强制与灌输现象,在保护未成年人天性、遵循德育规律的基础上,开展自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辟网络阵地,重视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全面优化德育手段,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资源,形成合力,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一、加强德育渗透
摘 要: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大部分工科都开设的一项通用技术课程。本文阐述了在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必要性,探讨了课程基本内容,强调了采用启发性、针对性、交互式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对该课程基本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课程建设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其目标是
目的:通过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近期疗效、中医症候评分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排卵率、受孕率及并发症,探讨中西药联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按照前瞻性随机分组
摘 要: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始终是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提高策略  一  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我感到仅靠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做中学”的教学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启发学生学会思考、思索是一个较好的学习手段和方法。  要使自己的思维积极活动起来,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当有问题和需要解决问题时,思维才活动起来,思维能力才能在解决问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困境  (一)德育目标的失衡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制定和表述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时,一直存在理想化和政治化倾向。如德育目标要求过高,超过社会发展阶段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又如德育目标伴随着政治风潮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目标必然使人感到无法遵循而难以实现,甚至产生某些不良后果。德育的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没有相应的评价措施。  (二)德育内容的不确定性  我国的德育内容从新中国
摘 要: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必将走向对生命的尊重、对心灵的关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千万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用真情容纳每一个学生,不论优劣,让教师的情感充满思想,让教师的思想充满无穷的智慧。  关键词: 赏识 尊重 公平教育 教育改革  看过这样一本书——《赏识你的学生》,书中文章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句句入情,段段入理,篇篇动人。它像迷茫大海中的一盏航灯,使我在茫茫的素质
目的:观察中风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二聚体、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疗效,探讨中风膏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机制。  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甘肃省中
摘 要: 音乐作为高雅的艺术精粹,给人以美的感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能触动人的灵魂,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净化剂”。作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名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坚持把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就音乐教育在德育养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进行有益探索。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德育养成教育 实践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重视礼乐,有着“礼乐云者,其关天下之兴衰”、“礼乐教化系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