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首次纳入了信息技术学科,这使平时一直为NOC活动默默奉献的信息技术教师有机会走到台前,一展风采。由于信息技术教师的稀缺,使得我们三个来自苏州工业园区三所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联合组队参赛,增加了比赛的挑战性与可看性。
在头脑风暴式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凝聚团队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巧妙配合,在各阶段比赛中稳定发挥,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教学片段对比展示
指定课题《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4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画图软件中大部分工具的使用和菜单使用方法基础上设置的学习任务:运用工具箱中的选定工具及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复制与粘贴图形。
在两天的碰撞与思辨中,我们的教学设计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下面选取三个片段加以说明。
第一组:对教材的处理
原始设计:
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按选定蝴蝶、复制粘贴蝴蝶、移动蝴蝶的顺序(如图1)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C)”和“粘贴(P)”命令,在掌握该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区别,最后通过“七巧板和蜜蜂舞蹈”(如图2、下页图3)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最终设计:
抛却课本上的例子,将知识点进行重组,将教学主题定位为“小小设计师”,以三个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①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②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或自己设计的图案装饰购物袋。③能否画一朵花,让它变成百花园?能否画一棵树,让它变成森林?你还能想出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一幅图的设计和创作,并保存提交作业。
碰撞与思辨:
【薛锋】课本教学内容的编排,很好地从白色背景过渡到花底背景,先后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复制和粘贴”、难点“透明背景的应用”,可以说设计是非常巧妙的,七巧板的游戏也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黄毅晟】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只是将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训练,设计上没有层次和梯度。而实践园里的“七巧板”游戏环节有些争议,拼图中可能涉及旋转和翻转操作,教师还没有教过,学生完成有困难。
【周艾琦】七巧板拼图更多的是体现“移动”和“组合”的应用,很难有针对性地体现“复制与粘贴”的重要功能:克隆相同元素,简化重复劳动。
【薛锋】要有针对性地体现“复制与粘贴”的重要功能,我觉得我的“设计服装”比较能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立足实际应用的主题来进行教学。
【周艾琦】对,我觉得可以用“装饰图案”来教学,因为重复构成是对复制、粘贴最贴切的诠释。
【黄毅晟】好,我们就以“小小设计师”为主题进行设计,用重复构造紧密结合复制粘贴,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第二组:对学习活动的处理
原始设计:
任务一: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如图4)。
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复制一次后可粘贴几次?②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多个图案?
若学生遇到透明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在主题网站中自主探究。
最终设计:
任务一: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如图5)。
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为什么要选中?作用是什么?②“复制”和“粘贴”只用其中一个命令能否达到效果?③复制一次后可粘贴几次?④如何使复制后的图案背景透明?⑤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多个图案?
碰撞与思辨:
【黄毅晟】本节课的重点是复制与粘贴的方法,而难点是对透明背景的处理,我们不妨设计两个活动,一个突出重点,一个突破难点。在任务一中配合两件衣服上的图案,让学生思考复制一次可以粘贴几次。在任务二中,让学生面对透明背景的处理问题。
【薛锋】任务一中两件衣服都是白色的背景,似乎可以避免背景透明的问题,但实际操作的时候,由于学生对鼠标操作得不熟练,有可能会把选定的范围变大,同样会产生透明背景的问题。
【周艾琦】我们看看其他团队给我们的评价:“突破‘背景模式的选择’这一教学难点的教学环节是后置的,但对于学生操作演练而言这一难点却是前置且贯穿教学始终的。第五团队将T恤的背景设置为白色,想规避这一难点,后续教学进行重点攻坚。想法是好的,但由于T恤的连续纹样图案排列非常紧密,白色背景很有可能遮住其他图案,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在头脑风暴式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团队精诚合作,凝聚团队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巧妙配合,在各阶段比赛中稳定发挥,最终不负众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教学片段对比展示
指定课题《复制与粘贴》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第14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画图软件中大部分工具的使用和菜单使用方法基础上设置的学习任务:运用工具箱中的选定工具及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复制与粘贴图形。
在两天的碰撞与思辨中,我们的教学设计经历了较大的变化,下面选取三个片段加以说明。
第一组:对教材的处理
原始设计:
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按选定蝴蝶、复制粘贴蝴蝶、移动蝴蝶的顺序(如图1)进行讲解,从而让学生学会使用编辑菜单中“复制(C)”和“粘贴(P)”命令,在掌握该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应用“透明背景”和“不透明背景”的区别,最后通过“七巧板和蜜蜂舞蹈”(如图2、下页图3)的练习来巩固知识点。


最终设计:
抛却课本上的例子,将知识点进行重组,将教学主题定位为“小小设计师”,以三个探究活动贯穿整节课:①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②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或自己设计的图案装饰购物袋。③能否画一朵花,让它变成百花园?能否画一棵树,让它变成森林?你还能想出什么?根据自己的想法,完成一幅图的设计和创作,并保存提交作业。
碰撞与思辨:
【薛锋】课本教学内容的编排,很好地从白色背景过渡到花底背景,先后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复制和粘贴”、难点“透明背景的应用”,可以说设计是非常巧妙的,七巧板的游戏也能很好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黄毅晟】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只是将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训练,设计上没有层次和梯度。而实践园里的“七巧板”游戏环节有些争议,拼图中可能涉及旋转和翻转操作,教师还没有教过,学生完成有困难。
【周艾琦】七巧板拼图更多的是体现“移动”和“组合”的应用,很难有针对性地体现“复制与粘贴”的重要功能:克隆相同元素,简化重复劳动。
【薛锋】要有针对性地体现“复制与粘贴”的重要功能,我觉得我的“设计服装”比较能体现这一点。我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一个贴近现实生活、立足实际应用的主题来进行教学。
【周艾琦】对,我觉得可以用“装饰图案”来教学,因为重复构成是对复制、粘贴最贴切的诠释。
【黄毅晟】好,我们就以“小小设计师”为主题进行设计,用重复构造紧密结合复制粘贴,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
第二组:对学习活动的处理
原始设计:
任务一: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如图4)。

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复制一次后可粘贴几次?②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多个图案?
若学生遇到透明背景的问题,引导学生先在主题网站中自主探究。
最终设计:
任务一:根据教师提供的图案装饰衣服(如图5)。
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为什么要选中?作用是什么?②“复制”和“粘贴”只用其中一个命令能否达到效果?③复制一次后可粘贴几次?④如何使复制后的图案背景透明?⑤怎样做可以一次粘贴多个图案?
碰撞与思辨:
【黄毅晟】本节课的重点是复制与粘贴的方法,而难点是对透明背景的处理,我们不妨设计两个活动,一个突出重点,一个突破难点。在任务一中配合两件衣服上的图案,让学生思考复制一次可以粘贴几次。在任务二中,让学生面对透明背景的处理问题。
【薛锋】任务一中两件衣服都是白色的背景,似乎可以避免背景透明的问题,但实际操作的时候,由于学生对鼠标操作得不熟练,有可能会把选定的范围变大,同样会产生透明背景的问题。
【周艾琦】我们看看其他团队给我们的评价:“突破‘背景模式的选择’这一教学难点的教学环节是后置的,但对于学生操作演练而言这一难点却是前置且贯穿教学始终的。第五团队将T恤的背景设置为白色,想规避这一难点,后续教学进行重点攻坚。想法是好的,但由于T恤的连续纹样图案排列非常紧密,白色背景很有可能遮住其他图案,是一个绕不过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