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省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研析初中化学教学的方向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理念引起中考化学命题的新变化, 这些变化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了分析陕西省2009年至2012年的中考化学试题特点, 突出基础实验与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化学基本知识;联系最新科技成果命制高起点、低落点试题;抓住重大社会实践中的化学问题命题;基于以上特点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的方向上应作出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关键词】化学试题 试题特点 基础实验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2009年至2012年四年陕西省的中考化学试题, 谈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方向。
  一、 试题特点
  1、突出基础实验与探究
  陕西省最近四年的中考化学试题,其试题特点都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考查,突出基础实验与探究,重视学生实验及探究能力。如连续四年都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2009年第8题“固体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气体的验满及收集”,第21题实验室制取CO2;2010年第10题、21题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第9题、21题、22题CO2的性质、用途及实验室制法;2011年第9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第15题实验室制取CO2的相关知识;2012年第15题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考查,第21题实验室制取CO2,CO还原Fe2O3、尾气处理等,第22题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等。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化学基本知识
  2009年以“陕西的母亲河”为背景,考查环保问题;2011年以秦始皇陵铜车马、青铜仙鹤、树下仕女图等聚首“2011西安世园会”的顶级国宝为背景,考查相关化学知识;2012年以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为背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10题利用世界环境日考查环境保护与措施;第11题图形结合考查氧气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灭火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水通电分解等;第13题以新闻热点“明胶”来考查化学式的含义;23题以农业生产用15%—20%的氯化钠溶液选种为背景,考查化学计算。
  3、联系最新科技成果命制高起点、低落点试题
  2011年以社会新闻为载体,考查铜生锈的条件、合金的特性以及合成纤维的鉴别; 2012年第9题以自来水的生产流程为背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抓住重大社会事件中的化学问题命题
  2011年以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露为背景,考查碘元素的相关知识;
  5、客观性试题所占分值较少,而主观题、开放性试题所占比率较大,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中考化学试题的一个趋势,这就昭示着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以上中考化学试题特点,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爱学生, 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学生才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学活动中去,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定会给人一种温暖、新切、振奋之感, 一声自然,、真诚的问候及关注都会消除学生的紧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和谐共鸣, 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由喜欢老师而喜欢化学, 从而从根本上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包办代替, 让学生自己演示并解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比如在探究铁锈蚀的原因时可以从防止自行车棚锈蚀引入,切近学生的生活。
  3、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012年1月第1版的《化学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前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繁琐的文字叙述中,抽提出简单的化学问题,亦即快速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提高
  我们精心教好课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相互提高,学会向高层次、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5、适时走出课堂,深入社区, 联系生产生活, 感受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要落实以上课程目标, 光靠在课堂内学习书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研析《化学课程标准》以及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的浮潜认识,但只要能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内容,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ERP系统在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综合单位的试点应用情况,对ERP系统在具体应用实践做了全面的总结。展望了ERP系统在综合单位的前景,同时对ERP系统在电力系统综合单位和具体业务的整合做了研究。  【关键词】ERP 综合 单位 实践 应用  二十世纪中后叶,IT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IT及信息系统的总拥有成本迅速下降,大量企业开始基于最新的成熟IT构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此
目的研究HIV、HCV感染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系统(pDC-NK)在体外未激活或被TLR-9激动剂(ODN2216)激活条件下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了解两种病毒感染对pDC-NK细胞间作用的影响提供新信息。方法利用磁珠法分离pDC和NK细胞,建立pDC-NK细胞体外培养系统,确认两
【摘 要】摘诗集《烙印》,是臧克家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臧克家以现实主义标榜自己,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真实揭露了生活中的每一个黑暗的角落,用自己的心血去表现中国最软弱最悲悯的群体。臧克家受新月派的影响,继承了闻一多的格律思想,诗歌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美,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的同时,臧克家还积极抵探索吸收现代诗歌艺术的表现式,使他的诗歌兼具古典与现代美。  【关键词】现实主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全新的定位,也为政治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教育者应致力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即要求实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期刊
【摘 要】完形填空是NMET(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试题中体现英语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它集单项选择与阅读理解于一体,检测考生的词汇、背景知识、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历年NMET试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项。完形填空高考每年必考题型且难度较大、分值较高,如何快速准确地做好完形填空题是每个考生都很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着重分
【摘 要】幼儿期是孩子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孩子对环境非常敏感,他们自制力差,可塑性大,善于模仿成人的行为,容易受外界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收益终生。本文主要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必要的规则、创设情境正面引导、树立榜样适度评价、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合力等五个方面,来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行为习惯 培养 规则  培养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