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3.0 T MR检查与诊断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MRI是显示、诊断和评估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3.0 T MRI已成为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MR检查的首选。因此,制定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3.0 T MR检查与诊断专家共识对提高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诊疗水平非常关键。本共识主要阐述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3.0 T MR检查方案、分析思路、诊断及评估要点,以期提升眼眶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疗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辅助血管定位设计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7例前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6~65岁[(39.2±9.7)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10.0 cm×7.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3
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儿童医院接受静脉化疗的13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儿的资料,化疗前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头臂静脉(BCV)入路技术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导管头端位置由术中DSA透视下确认。13例患儿均采用右侧BCV入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2例(92.31%)1次穿刺成功,仅1例需两次穿刺成功。TIVAP留置时间为(678±
目前MRI因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疗效评估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了解乳腺MR检查对乳腺癌NAT疗效评价指标以及对乳腺癌NAT后术前评估价值,特别是MR检查对乳腺癌NAT疗效评价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对影像和临床医师非常重要。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肝内第2常见原发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等特点。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早期ICC的首选治疗方式,但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且一般认为ICC是肝移植术的禁忌证。对于无法行外科切除的晚期ICC患者,既往主要推荐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系统化疗,但收效甚微。近年来,以经动脉途径治疗、热消融治疗及放射治疗为代表的局部治疗手段逐渐得到临床认可,但是
本文报道男性胸部硅胶假体植入术后并发鳞状细胞癌1例。患者男,52岁,19年前因左侧先天性胸大肌缺如行胸部硅胶假体植入术,1年前发现左侧胸壁肿块。CT检查示假体后方可见2个相邻的不规则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邻近肋骨骨质破坏;假体周围见多发囊性液体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囊内分隔轻度强化。MR检查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略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稍不均匀强化。最终病理诊断为中低分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4例反应性结节状纤维性假瘤(RNFPT)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男2例、女2例,中位年龄51.5岁,其中2例有腹部手术史。影像学上表现为胃肠道或肠系膜内边界清楚的肿块,3例单发、1例有2个病灶,3个病灶增强扫描为环状强化,多期增强扫描均表现为渐进性强化。MRI检查T1WI及T2WI均以低信号为主,DWI序列呈稍高信号,ADC值显示其扩散不受
目的探讨基于杂合动脉自旋标记(ASL)改进型静音MRA技术在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成像中的稳定性以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经苏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临床怀疑的颅内血管狭窄及闭塞患者35例,分别进行静音MRA以及基于杂合ASL技术改进型静音MRA,评估2种MRA检查的采集噪声(噪声测量、主观评分)。2名神经放射专家采用双盲、完全随机法分别对2种MRA图像中的颅内动脉(包括颈内动脉、椎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肘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9例肘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肱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4~59 岁[(37.6±14.1)岁]。肘部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3 cm~12 cm×5 cm。术前均通过血管造影明确患侧上肢肘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