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发现一些社区医师将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与尿路感染等同,造成抗菌药的滥用。尿频是指患者排尿次数增多而尿量不多,排完后仍有尿意。排尿不适是指患者在排尿时有不舒服的感觉,可为痛疼感、烧灼样感等。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的病因分为由尿路感染和分非尿路感染。主要鉴别点是:中段尿细菌培养,作该培养时要求停用抗菌药2周以后,早晨第1次尿(因尿在膀胱内停留6小时以上,细菌才有可能繁殖,可提高尿检阳性率)连续3次做中段晨尿细菌培养。如2次尿含菌量≥10+5/ml且为同一菌属,则应诊断为尿感;如3次均阴性,则应排除尿感,介于两者之间,观察后,再作培养。如怀疑是泌尿系结核,作相关检查,在尿沉渣连续3天找3次抗酸杆菌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因非尿感引起的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不使用抗菌药物,建议使用中药进行辨证治疗,常用当归、白芍、柴胡、车前子等及一些镇静药物。
  由泌尿系结核引起的排尿不适综合征,应正规抗结核治疗1年。
  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应作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用抗菌药物。但是一些药物在体外较敏感,经肾脏排泄后,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临床医师在给患者施药时应加以注意。一般来讲,女性尿感以大肠杆菌多见,常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因该类抗生素80%~9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尿液中浓度高,杀菌效果好,但要注意肾毒性,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不宜使用该类抗生素[1];肾功能异常时也不能使用。使用该类抗生素时,应勤查肾功,一旦异常须立即停用,并对症处理。
  在基层,一些卫生院不能作中段尿细菌培养。是初次出现的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可给予3日疗法,试行治疗,即COSM2片2/日或氧氟沙星0.2g ,2次/日,用该疗法,90%可治愈初次尿路感染,但反复发作,一定要嘱患者到有条件的医院作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菌药治疗,才可避免滥用抗菌药而致耐药菌出现。
  对一些复杂性尿感的治疗,应遵循下列原则:①需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疗程要达到2周以上。疗程结束后,观察5~7天,如尿细菌阴性,可继续观察,定期做中段尿细菌培养复查。②上述治疗后,尿细菌仍为阳性,可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直至尿细菌阴性。总疗程需3~4个月,停药后仍需定期作中段尿细菌培养复查。③少数患者经系统治疗后,尿菌仍为阳性,可采用低剂量抑菌疗法。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或利福平(RFP),COSMZ 2片 1/日或RFP 450mg 1/日,使用半年。女性患者,在性生活后应加服COSMZ 2片/次。
  通过以上方法,才能提高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患者的治愈率,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耐药菌的出现,达到合理使用抗菌药。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中国社区医师,2005,21(3):21~22
其他文献
为提高机车安防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分析网络视频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安装范围,提出一种基于Hi3521和Linux操作系统的机车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对视频系统的技术条件进行分析,确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可高达70%,是造成当前养鸭业经济损失的
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都在尝试探索翻转课堂模式的本土化实践。实施"五星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学产品提高教学效能。该文探讨如何在翻转课堂中实施"五星教学模式",将知
<正>这篇报告呈现了2008年对4种可治愈性STIs——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梅毒和阴道滴虫在15~49岁成年人中发病率和现患率的全球及地区性评估。2008年地区现患率估算是基于一系
提出一种面向移动自组织网络应用的中继节点选择策略。依据生存时间、有效带宽和队列容量3个度量自适应计算每一个节点的转发意愿度量;依据节点之间的链路传递概率、转发频率
本文从学校原有教务系统出发,构建适合移动教务系统的系统构架和数据库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移动端的教务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移动办公的效率。
为实现肺结节自动分析与识别,研究基于模糊建模思想和迭代相对模糊连接度(IRFC)算法的自动解剖识别(AAR)方法。该方法包括5个步骤:收集图像数据,用于模型构建和测试AAR;叙述胸腔中每个器官的精确定义,根据定义提取肺部轮廓;建立分层模糊解剖模型;利用分层模型识别和定位肺部;根据层级结构提取肺部轮廓。将分割好的肺部图片作为输入送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肺部结节检测,通过使用VGG-16网络模型,在天池医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妊娠28~32周发病的早发型重度子痈前期患者31例,诊断标准依据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患者入院时没有严重并发症,可予期待治疗。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双胎1例,年龄21~42岁。